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84篇
基础科学   23篇
  74篇
综合类   1108篇
农作物   19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5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内蒙古枸杞产区主要害虫枸杞瘿螨为研究对象,于2008-2013年分别在内蒙古托克托县五申镇、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和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试验场等地,选择不同栽培环境的枸杞园地开展枸杞瘿螨发生危害调查,并进行枸杞行间套作藿香蓟、薄荷及苜蓿等开花植物生态调控枸杞瘿螨试验,为实施以植物多样性为基础的枸杞瘿螨综合调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枸杞园环围栽培向日葵、玉米和瓜类等多种植物,枸杞行间套作和毗邻向日葵、藿香蓟等开花作物,枸杞与向日葵、玉米间隔呈条幅带作栽培,对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有抑制作用。生态调控区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以6月最重,6月到8月危害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认为,药剂防治仍应是目前早春4-6月枸杞瘿螨出蛰活动期必须实施的措施,之后随着多作物生态环境的营造,可以持续控制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2.
 通过2011,2012连续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在不同氮用量下(小麦,0,60,120,180,240kgN/hm,记为WN、WN、WN、WN、WN;玉米,0,97.5,195,292.5,390kgN/hm,记为MN、MN、MN、MN、MN;大豆SN、SN、SN、SN、SN)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作物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P<0.01)。小麦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都随氮用量增加而呈增大趋势,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以WN处理最高,为20610kg/hm,产量以WN 处理最高,为8176kg/hm,但WN、WN、WN 间无显著差异。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在MN时达最大;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在MN 处理最高,分别为13143kg/hm和6976kg/hm,但MN、MN 间差异不显著。大豆在盛花期、收获期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呈先减少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收获期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以SN 处理最高,分别为5457kg/hm 和1977kg/hm,但MN、MN 间差异不显著。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总籽粒产量和产值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在N处理最高,分别为11959kg/hm 和27288 元/hm,但总产值减去氮投入的产值效益在N 时最高,为25196元/hm,N、N、N 间无显著差异。小麦、玉米、大豆的产值占体系周年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2%,55%,13%,因此,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中玉米为主要作物,其次是小麦,再次是大豆。适宜施氮量小麦为120kg/hm,玉米为195~292.5kg/hm,大豆可据苗情不施或适当追施氮肥,周年体系氮肥用量应为255~382.5kg/hm。  相似文献   
103.
目前,辣椒种植方式大部分为单作,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经2年试验,探索出贵州中、低海拔地区辣椒套种早春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早春辣椒套种大白菜每667 m2可收鲜辣椒3 318.1 kg、白菜5 068.9 kg,与贵州传统种植模式辣椒单作、大白菜单作,每667 m2产值分别增加192.6%和13.8%,在辣椒单作基础上,每667 m2净增加春大白菜产值1 600~9 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4.
<正>三台县金石镇属典型的丘区农业大镇,油菜常年种植面积1 166.67 hm2,是金石镇主要的油料作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和有限的耕地资源综合利用,笔者2012年、2013年在金石镇桐子村四组对油菜套作榨菜增效模式栽培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宽、窄行栽培模式的宽行中套种榨菜,油菜能保证不减产的情况下,可增收榨菜1 t,按市场批发价0.6元/kg计算,可增收600元。1品种1)油菜:尽量选择植株紧凑,耐密  相似文献   
105.
张国强  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97-11598
大力发展棉麦套作棉花种植机械是保证我国粮食和棉花战略任务的重要手段。该文介绍了我国棉麦套作种植情况,分析了棉花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并从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大力发展多功能联合作业技术和实施产-学-研-推运行模式3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棉麦套作机械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6.
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研究了马铃薯与大豆套作模式下5种不同幅比(马铃薯/大豆:1.0/0.5、1.2/0.3、0.8/0.5、1.0/0.3、0.8/0.3)对作物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的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对大豆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套作马铃薯单株薯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薯重对马铃薯产量直接作用最大。在总带宽1.3 m、幅比1.0/0.3的套作模式下,作物产量、产值及纯收入均高于其他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7.
以南江3号烤烟为试材,研究当地优质红苕不同套作时间对烤烟生长及烤后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红苕对烤烟上部叶的物理性状和主要化学成分具有一定影响;烤烟移栽后25天套红苕,比其它处理的单位面积产出率都高,纯收益为41 086.5元/hm2。实行烟苕套作,不仅增加复种指数,还能增加烟农收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大棚番茄与大蒜(青蒜)连续套种3年对作物的生物效应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2010-08-2011-07,在塑料大棚内以番茄单作为对照,设番茄套作大蒜和番茄套作青蒜2个处理,在秋茬番茄行间套种大蒜或青蒜,大蒜(青蒜)生长持续到春季,此时定植春茬番茄,分析比较不同模式连续种植第3年时的作物生物效应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与番茄单作相比,套蒜处理对秋茬番茄生长和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其主要品质指标,但套蒜处理对春茬番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套作大蒜和青蒜对番茄根结线虫有一定抑制作用,其防病效果在秋茬番茄上分别为54.9%和60.0%,在春茬番茄上分别为34.3%和39.4%。套蒜处理可明显提高秋茬和春茬番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效果不同。不同套作模式的年产值不同,套作大蒜和青蒜处理分别较番茄单作增值11.0%和11.9%。【结论】连续套蒜可消减大棚番茄根结线虫病,提高年产值。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针对套作水浇地的玉米种植方式,对其收获方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讨,介绍了实际收割过程中出现的行距跨度大机械不适应问题,就玉米不对行收获提出了有关意见和技术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0.
2009年12月26~27日,由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办,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首次南方套作大豆研究与推广工作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云南省农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