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8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夏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个体受群体制约,群体大时,势必影响个体发育,群体小时,个体发育好。杂交棉要达到大群体、小个体的生产态势,就必须选择品种具有生育进程快、结铃集中、单株生产潜力大、吐絮畅、品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2.
两年21个点试验结果,豫早1109平均亩产皮棉72.96kg,比对照增产15.1%;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3.82kg,比对照增产19.5%;霜前花率达88%,是一个产量高,早熟性突出,稳定性好的夏棉新品系。技术上重点要适期播种,花铃期加强肥水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23.
搞要:通过对江苏沿海滩涂植棉的调查研究,表明江苏沿海滩涂发展夏棉生产,对提高棉花产量、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现实意义。从品种、播种、密度、施肥、排灌、整枝与化控、病虫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措施,为江苏沿海滩涂发展夏棉服务。  相似文献   
24.
夏棉即夏播棉或早熟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在黄河流域棉区常年种植面积近60万hm2。短季棉的发展,对提高光、温和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极具发展前景。以短季棉为标志的粮棉两熟栽培,更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棉同步增产的必由之路。笔者针对黄河流域棉区特殊的气候特点,根据多年试验,提出以下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5.
中棉所84     
《乡村科技》2011,(11):6-6
特征特性"中棉所84"为双价转抗虫基因夏棉品种,生育期107天;植株塔形,稍紧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茎叶多绒毛,果节较短;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形;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株高76.6厘米,第一果枝节位6.1节  相似文献   
26.
山东省兖州市不断改革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立体农业、高效农业,2007~2008年全市推广麦套夏棉210公顷,棉花单产1089千克/公顷,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7.
28.
我国农业生产上人均占耕地面积少,耕地资源短缺,实行两熟制乃至多熟制可以大幅度增产。在黄淮地区,温光资源相对短缺。而棉花生育期长,对温光资源要求多,所以,育苗移栽实行麦棉连作,可延长棉花生育期,提高产量和品质。本文就延津县王楼乡乔杏村2hm^2试验示范麦后无土移栽夏棉棉田种植、管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最近,山东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滨州市农机所自主研发的"2BMMD-4苗带清整型夏棉精量免耕播种机"进行性能检测。机具现场作业演示在无棣"渤海粮仓"麦棉轮作示范样板基地进行,在小麦联合收获后、秸秆残茬覆盖的地表进行短季夏棉免耕直播。  相似文献   
30.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将双价(Bt+CpTI)基因转育到早熟棉材料,通过航天诱变、生化辅助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先后育成生育期仅为105天左右的新一代国审夏棉新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58和中棉所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