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6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21.
 【目的】了解AP2/EREBP家族基因参与逆境反应分子机理,为水稻抗逆相关基因的克隆及揭示水稻抗逆分子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AP2/EREBP家族基因在水稻幼苗受PEG、低温、高盐、ABA、GA等处理下的表达谱变化,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部分具有明显表达特点基因的胁迫表达谱进行验证。【结果】点制了水稻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的基因芯片,检测到42个胁迫差异表达的AP2/EREBP基因。实时定量PCR所得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芯片结果可靠。两个AP2/EREBP基因对所有胁迫反应相同,其它差异表达的AP2/EREBP基因对不同胁迫反应各不相同。【结论】研究发现两个AP2/EREBP基因在水稻应对外界胁迫反应中起核心分子调控作用;不同差异表达AP2/EREBP基因在水稻响应不同胁迫反应过程中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分子应答机理。  相似文献   
422.
摘 要: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不同氮水平下,研究硫对籽粒支链淀粉积累及淀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支链淀粉的动态积累趋势相似,各品种开花后支链淀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开花后5d籽粒即有一定量的支链淀粉积累,随着灌浆进程,支链淀粉积累速率逐渐降低。硫对小麦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组分的调节作用与氮水平有关。在低氮(N60)水平下,适量施硫有利于高蛋白品种籽粒支链淀粉含量的提高,但降低低蛋白品种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在高氮(N128)水平下,增施硫有利于各品种籽粒支链淀粉含量的提高,但不同类型品种的需硫量存在差异。低氮与硫配合及高氮与硫配合均有利于改善小麦籽粒淀粉组分。  相似文献   
423.
橘小实蝇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橘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害虫,寄主范围广,能为害250多种瓜果蔬菜,给果蔬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同工酶电泳、RFLP、核酸序列分析、微卫星分析及基因芯片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橘小实蝇分子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橘小实蝇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24.
425.
许栋  何俊  贺长青  马海明 《猪业科学》2017,34(4):113-116
该文对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制备方式、分类、优点以及近些年在猪的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26.
本研究对红秃头和霸王鞭两个小麦农家种抗白粉病基因推导显示,红秃头和霸王鞭均具有较宽的抗性谱,是良好的抗源品种,并可能携带新的抗病基因。抗白粉病遗传分析表明,红秃头对E09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E26和E30-2的抗性分别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至少携带一显一隐2对抗白粉病基因;霸王鞭对E09的抗性由2对显性基因重叠或者独立控制,对E26的抗性由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E30-2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其至少携带2对显性基因。利用基因芯片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 Segregant Analysis,BSA)进行染色体定位推测出,红秃头的抗白粉病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7B和6B上,霸王鞭的抗白粉病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4A和7B上。  相似文献   
427.
食品中弓形虫和旋毛虫液相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食品中弓形虫和旋毛虫的液相基因芯片方法,本研究以弓形虫B1基因和旋毛虫18S rD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探针和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并测序,建立一种基于双重PCR的液相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在约180bp和90bp处分别扩增出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弓形虫和旋毛虫的相关基因一致性分别为99.47%和100%;液相基因芯片对单重PCR产物和双重PCR产物的检测结果一致,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应用该方法检测弓形虫和旋毛虫变异系数(CV%)均在7%以内;灵敏度分别为65.6ng/mL和39.06ng/mL,比琼脂糖凝胶电泳灵敏高约8倍;模拟污染试验准确率达98%以上。本研究建立的液相基因芯片检测食品中弓形虫和旋毛虫的方法具有高效、灵敏和特异等优点,为食源性寄生虫的检测和监控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28.
生物技术作物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尹全  宋君  刘勇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135-137,140
对国内外生物技术作物食品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生物技术作物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29.
昆虫的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eneral odorant binding protein,GOBP)是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与昆虫感受低特异性气味分子刺激相关,在觅食、求偶等生理行为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基因芯片和蛹期、成虫期的RT-PCR表达谱分析发现,家蚕的GOBP1蛋白基因(gobp1)主要在幼虫的头部及蛹和成虫的触角中表达,在幼虫的睾丸以及成虫的胸足、体壁、脂肪体等非感受器官中也有表达,而GOBP2蛋白基因(gobp2)的表达谱和gobp1相比明显较窄。该结果表明家蚕gobp1以感受气味分子刺激的功能为主,同时还可能具有其他尚未被发现的生理功能;而家蚕gobp2可能具有对气味感受更高、更专一的功能特点。对家蚕及其他12种鳞翅目昆虫的GOBP蛋白序列比对发现,各物种间的GOBP蛋白序列相似性很高,蛋白二级结构元件也高度相似,具有的昆虫OBP典型结构中的半胱氨酸(C)位点非常保守。基于非同义突变与同义突变比值(Ka/Ks)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13种鳞翅目昆虫的GOBP蛋白基因仅有棉铃虫gobp1在分化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揭示不同昆虫的GOBP蛋白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30.
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基因芯片”,以流感病毒基因为模板,可快速检测各种流感病毒,其中包括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种基因芯片名为“M芯片”,由科罗拉多大学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合作研制,测试感冒病毒十分准确,可轻易区分H5N1型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感冒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