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196篇
基础科学   214篇
  280篇
综合类   956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477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本文对二相UASB反应器中产酸和产甲烷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二种颗粒污泥均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并且产酸颗粒污泥的湿密度、强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产甲烷颗粒污泥。(2)二种颗粒污泥的表面元素基本相同,但内部Ca,Si含量相差较大,并且均未发现有FeS存在。(3)产酸和产甲烷颗粒污泥中胞外多聚物(ECP)的含量分别为0.57%和1.46%(以污泥干重计)。ECP中的主要成分为糖和糖醛酸。  相似文献   
42.
UASB反应器中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微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容积为5升的UASB反应器启动试验,研究了反应器内以葡萄糖为基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不同类群细菌的消长规律。依据对颗粒化过程中细菌行为的观察,初步提出了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讨论了细菌种类对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UASB工艺处理高浓度Vc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UASB反应器对高浓度Vc生产废水进行了实验室处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Vc废水的厌氧处理运行性能因水质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转化母液的容积负荷在8kg COD.m-3d-1以下时,去除率基本稳定在65%以上。当负荷继续提高时,去除率会急剧下降并保持在50%左右。精制母液和提取母液的容积负荷在10kgCOD.m-3d-1时去除率仍能稳定在70%以上。这些表明当两套反应系统的容积负荷控制在一定范围时,UASB反应器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也说明转化母液废水中存在相当数量的难生物降解化合物。GC/MS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含有大量10C以上的长直链或双苯环等结构的难生物降解物。系统中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随着反应器中污泥驯化的进行和负荷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44.
斜板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告了用16.1升斜板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在常温下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启动和运行试验研究。试验使用稀释酒精废水为模拟处理基质,启动阶段仅用77天时间,装置水力负荷达到2m3/(m3.d),COD去除率达到78.9%,此时进水COD浓度为767.8mg/L。在第二阶段试验中,仅用一天时间,装置就恢复了时隔半年的正常运行。以后在温度12℃以上,HRT为12小时,进水COD浓度在660.0~982.0mg/L范围的129天稳定运行中,平均COD去除率为76.1%。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启动快,运行稳定,工艺控制简便的优点。水浸没的成组浅层斜板在UASB/ITS反应器中有良好的污泥截留能力和稳流效果,容易生成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最大粒径可达5mm,SVI为18.2ml/g。颗粒污泥中以甲烷丝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45.
酶解脱囊衣用于柑橘片罐头生产是替代酸碱脱囊衣节水降耗的研究重点,但是采用酶解工艺生产成本高、脱囊衣后废水中有机质的排放量并没有降低。脱囊衣后废水中含有果胶、纤维素等,以此为基质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果胶酶的菌株黑曲霉,通过试验得到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脱囊衣废水中加入0.5%明胶为氮源,接种量6%,pH 7.0,28℃,48 h果胶酶酶活可达到9.32×103U.mL-1。发酵产生的果胶酶可提供相当于原料2倍以上的柑橘脱囊衣,该研究提供了一条成本低,污染小的酶解脱囊衣清洁工艺。  相似文献   
46.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corn production encounters moisture deficit coupled with high‐temperature stress,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stage of the plant. In evaluating plants for environmental stress tolerance, 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changes in their physical environment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especially when there are multiple stress factors, and integrate this information with their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 low‐cost microcontroller‐based monitor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automate measurement of canopy,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s, and soil moisture status in field plo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how this system, in combination with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could assist in detecting differences among corn genotypes in response to moisture deficit and heat stress. Three commercial hybrids and two inbred germplasm lines were grown in the field under irrigated and non‐irrigated conditions. Leaf water potential,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cell membrane thermostability (CMT) and maximum quantum efficiency of photosystem II (Fv/Fm) were determined on these genotypes under field and greenhouse conditions. Variations observed in air and soil temperatures, and soil moisture in plots of the individual corn genotypes helped explain their differences in canopy temperature (CT), and these variations were reflected in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ne of the commercial hybrids, having the lowest CT and the highest CMT, was the most tolerant among the genotypes under moisture deficit and heat stress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ow‐cost microcontroller‐based monitoring system, in combination with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was effective in evaluating corn genotypes for drought and heat stress tolerance.  相似文献   
47.
以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和水不溶性聚合物乙酸乙烯-乙烯共聚物(VAE)乳液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VA-VAE共混膜,为农药成膜剂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显示,PVA溶液中的胶束被打开,体系的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两相间的界面消失,说明共混体系分子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透水性与耐水性测定结果表明,PVA-VAE的质量比为80∶ 20、70∶ 30、60∶ 40时其共混膜的性能适用于农药种衣剂的成膜剂;种子发芽试验显示,与单独使用PVA膜相比,引入适当比例VAE后的共混膜用于种子包衣,其耐水性显著提高,渗水率适宜,对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8.
猪肺炎支原体膜蛋白P46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国际标准株232的P46基因克隆进pGEM-T-EASY载体上,通过PCR方法把该基因中三个编码Trp的密码子TGA突变为TGG,然后将该基因亚克隆到载体pMAL-P2X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MAL-P2X-P46.用该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B1,得到表达重组菌TB1-pMAL-P2XA-P46,用终浓度为0.3 mM的IPTG在37℃下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MBP-P46,在免疫印迹试验中,兔抗MBP高免血清和兔抗猪肺炎支原体高免血清都能与目的蛋白发生阳性反应,证明猪肺炎支原体P46基因在大肠杆菌里获得了可溶性表达.该融合蛋白对于建立特异性和敏感性好的EIISSA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以冬性及春小麦品种为试材,用示踪,液闪计数及测定电解质泄漏的方法,测定低温胁迫下膜脂的代谢和电解质渗透的变化,并根据热力学的原理,分析其生物膜上的化学反应和扩散过程及膜上物质通量Jj与跨膜电势Em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0.
针对巢湖市"五早"作物生产的实施成效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从优质高产、市场流通、配套服务等多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转变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