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5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林业   1831篇
农学   308篇
基础科学   548篇
  1866篇
综合类   2810篇
农作物   129篇
水产渔业   172篇
畜牧兽医   480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37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570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当涂民歌是流传于皖江两岸的民间歌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006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对当涂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在政府、团体、个人等多个层面以多种方式呈现,并充分体现出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密切合作。特别是当涂民歌艺术馆在发展企业自身的同时,借助行政部门提供的平台、渠道,开展当涂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模式。这种行政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互助互利成功经验值得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植保机喷雾作业中的农药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在线混药系统。混药系统主要包括取水单元、取药单元、混合器和控制单元。系统工作时,控制单元控制取水单元和取药单元抽取水溶液和农药,注入混合器混合,混合液经隔膜泵加压后经过喷头喷施。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建立内置7块扰流板且注药口和注水口沿边壁垂直分布并正对第1块扰流板的圆柱形静态混合器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常压(0.1MPa)时,混合器出口处药水混合均匀性变异系数为2.2%,药水混合效果最佳,但注药口有药剂回流现象,故提出药剂加压的模拟方案。药剂加压1MPa时,注药口无药剂回流现象,药水混合均匀性变异系数为2.0%,药水混合效果优于常压。用胭脂红溶液替代农药进行试验,加压状态下,混药系统喷头处混药稳定性最大相对误差为4.301%,药水混合变异系数最大,为3.989%,混药性能优于常压,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对在线混药系统进行隔膜泵变工况试验,结果水流量在35~140 L/min时,药水配比为(1∶300)~(1∶3 000)时,在线混药系统混合均匀性系数最大,为4.670%。  相似文献   
993.
成品油管道发生泵站意外停电事故后通常执行水击超前保护程序,该保护方案对管道的安全性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保管道从事故前稳态安全平稳过渡到事故后较优的运行状态,需要制定最佳的水击超前保护方案。对成品油管道泵站意外停电水击工况进行分析,以水击事故发生后下一稳态时输量最大且各调节阀节流压力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相应的约束条件为全线不超压、不汽化。模型求解采取两种不同策略:事故站下游以各站出站压力最低为目标分别寻优,采用水力坡降线平移法求解;事故站上游以整体总节流最小寻优,为了提高求解速度,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法求解。以某成品油管道泵站意外停电事故工况为例,对该优化模型进行实例应用,并根据优化结果制定水击事故过渡过程的控制逻辑,并使用仿真软件SPS验证了控制逻辑的合理性,表明该优化模型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94.
降雨类型与坡度对棕壤垄沟系统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理解棕壤垄作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机理,利用1.60 m×0.53 m的试验土槽,设计2个降雨类型,即增强型(70~70~100~100 mm/h)和减弱型(100~100~70~70 mm/h),以及2个坡度(9°和18°)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每个雨型分2个阶段(阶段I、阶段II),每个阶段进行相同雨强的2个场次降雨,每个场次降雨历时20 min。结果表明:(1)雨强对径流量呈显著影响(P0.05),100 mm/h雨强下的径流量70 mm/h时的径流量。在减弱型雨型下,坡度对径流量影响显著(P0.05),而增强型雨型下在不同阶段坡度对径流量的影响不同。(2)雨强对产沙量的影响显著(P0.05),在阶段Ⅰ降雨中,100 mm/h雨强下9°和18°坡面的平均每分钟产沙量分别为70 mm/h雨强下的23.98,9.07倍。在70 mm/h雨强下,坡度对产沙量的影响显著(P0.05),而100 mm/h雨强下不同阶段坡度对径流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3)100 mm/h雨强在不同雨型中出现的时序对产沙量影响不显著(P0.05);在70 mm/h雨强下,产沙量整体较小,基本在15 g/min以下。同一雨强在不同雨型中的时序对径流量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4)总径流量从大到小依次为:9°减弱型18°减弱型9°增强型18°增强型;总产沙量从大到小依次为:18°增强型18°减弱型9°减弱型9°增强型。不同雨型下,雨强发生改变后,累计径流量和累计产沙量增加速率和雨强的改变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实地现场调查为主,结合访问当地群众的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河南省的古树名木进行了逐株普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古树名木分布范围广,各市种类数和株数有较大差异。全省古树共计528457株,名木211株,古树群617个,其中,散生古树29917株,隶属61科、147属、236种,树龄为100~299a、300~499a和500 a以上的古树分别有3988、5730和20199株。84.14%的古树表现生长势正常,衰弱植株和濒危古树分别仅占总数的11.66%和4.00%,死亡古树60株。根据调查结果,对河南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科学保护措施,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唐芳林  杨智  王卓然  孙暖  韩丰泽  赵金龙 《草地学报》2021,29(11):2381-2390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和高效利用,本研究结合"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构建草原监测评价体系、草原保护体系、草原生态修复体系、草原执法监管体系、现代草业体系、支撑保障体系等草原治理体系,旨在为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施药工具,以作业高效安全、节水省药环保等特点于近几年迅速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本综述重点对我国植保无人机的施药发展现状、近年来江苏农垦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情况和植保无人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植保无人机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8.
生态公路建设中野生动物保护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生态公路作为公路建设新理念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生态公路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公路内涵,并指出野生动物保护在生态公路建设中的意义以及保护对策,这对今后的生态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采用AHP程序分析方法,研究并提出了深圳市河流退化湿地生态风险评判与管理措施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4个风险源和12个管理措施指标;对B层判断矩阵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人类威胁是河流湿地退化主要的风险源,其权重值W1=0.5531,一致性检验系数CI=0.0500<0.1;对C层判断矩阵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证明,针对不同风险源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层次总排序结果认为,控制沿河湿地过度开发、调节流量控制洪水和规范农业养殖业及旅游业3项管理措施,对总目标有较大贡献,其有效性依次为30.47%,19.62%和12.36%,这3项措施是当前治理深圳市河流湿地退化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生态红线顾名思义指生态安全保护的底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当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性法律手段严格实施生态保护政策的导向,更进一步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了生态红线的定义和内涵,综述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概述了划定生态红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生态红线划定理论,详细介绍了目前借助重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红线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继而对研究区生态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对应的措施提出了建议,为全面科学研究生态红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