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0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821篇
林业   1500篇
农学   1843篇
基础科学   585篇
  1035篇
综合类   4384篇
农作物   1039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953篇
园艺   407篇
植物保护   75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611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645篇
  2012年   873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49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基于近红外分析的样品预处理对油菜种子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样品量、水分含量、发霉率、芽粒率和成熟度对油菜种子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近红外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量为5g、3.5g和3g时,2个品种(油研50和盛油15)的芥酸、含油量、硫甙、蛋白质和水分含量间的差异不明显;为1.5g和1g时,2个品种各指标含量差异随着样品量的减少而呈上升趋势。随着样品含水量的下降,2个品种的芥酸、含油量和水分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硫甙和蛋白质含量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发霉种子比例的增加,2个品种的芥酸、硫甙和水分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芽粒率种子比例的增加,2个品种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硫甙含量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芥酸、硫甙和水分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样品量低于3g、含水量低于7%,发霉率和发芽率超过20%以及收获不够成熟的种子均不能反应待测样品真实的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992.
比较了微晶纤维素、纸浆、脱脂棉、杨木纤维、杨木刨花的苄基化反应,研究了多种预处理对苄基化产物增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纤维材料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苄基化反应,产物增重率具有明显差异,在105℃下反应4 h,杨木刨花苄基化产物增重率为60.8%,而脱脂棉仅为13.5%。冷冻润胀、微波预处理以及减小原料的粒度都会增加苄基化产物增重率,在105℃下反应2 h,常温润胀时杨木刨花苄基化产物增重率为33.7%,冷冻润胀时为42.0%,微波预处理时为41.9%。  相似文献   
993.
气相色谱法测定棉籽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棉籽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丙酮-石油醚(1∶1,V/V)超声提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高效氯氰菊酯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2g,在棉籽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84.5%~97.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5.9%,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4.
董娜  潘俊丽  撒楠  金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86-15887
[目的]以猕猴桃和薏米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一种新型保健饮料。[方法]以蔗糖含量、pH、薏米汁:猕猴桃汁的比例为3个因素,按L9(33)设计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法为指标,确定最佳配方,并对饮料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金属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确定薏米汁与猕猴桃汁最佳配比组合为的比例为1:1、pH为3.5、蔗糖为15%为最佳工艺,该工艺下制得的猕猴桃薏米保健饮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0%,还原糖含量为59.4 mg/ml,所测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为Mg:0.46 mg/L,Cu:0.33 mg/L,Ca:6.47 mg/L,K:1.58mg/L。[结论]研究制得的猕猴桃薏米饮料营养丰富,生产工艺简便,为猕猴桃、薏米的开发利用拓宽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氮吸收效率品种油菜氮素营养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氮吸收效率筛选,并比较其不同品种的氮素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油菜的氮素营养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品种差异,其中根系氮累积量及其占总吸氮量的百分比变异系数最大,超过50%,而生长前期植株含氮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不论氮素供应水平高低,油菜氮高效品种的总吸氮量和各器官的氮素累积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其中根系氮素累积量的差异最大,而果荚氮素累积量的差异最小;氮高效品种根系中累积的氮素比例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而果荚中累积的氮素比例均显著低于氮低效品种;氮高效品种营养生长阶段地上部的含氮量与氮低效品种的差异不显著,而地上部的氮素累积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营养生长阶段功能叶片的SPAD值也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随着供氮水平的改变,氮高效品种各器官的含氮量、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不同品种油菜氮素营养指标的显著差异为通过遗传改良途径培育作物新品种和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为探明小麦种子在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规律,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2个小麦品种的种子在90%相对湿度和45℃条件下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时间分别为0、1、2 d,结果表明:豫麦57和金豫麦2号种子发芽率在经过老化处理后略有升高、种子活力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7.
硼酸壳聚糖包衣对大白菜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a的试验表明,用8个不同浓度硼酸与0.177 mm食品级壳聚糖的混合液包衣太原二青B粒径等级种子,出土幼苗生长正常,无药害。但考虑到包衣种子当年及贮存1 a后的出苗效果,每10 g大白菜种子宜选用4~10 mg的硼酸与3.4 mg的0.177 mm食品级壳聚糖包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998.
2003—2005年通过用3种规格的壳聚糖分别包衣大白菜种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年包衣种子的幼苗生长正常,无药害,出苗率提高。但结合壳聚糖用量与出苗率之间的关系及包衣种子贮存1~2 a后的出苗率,不宜用工业级壳聚糖包衣大白菜种子;若用铝箔袋贮存包衣种子1 a以上,也不宜用0.149 mm食品级壳聚糖,20 g种子用3.4~13.6 mg的0.177 mm食品级壳聚糖包衣较适用,能提高种子的抗逆性和耐贮性。  相似文献   
999.
2个油茶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生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反相HPLC法探讨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ZR,GA3,IAA和ABA这4种植物主要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发芽稍早于三江81号,发芽率高于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变化趋势类似,岑溪软枝油茶中的ZR,GA3,IAA激素总体水平都要高于三江81号,但在岑溪软枝油茶中ABA的降低速度和幅度都要大于三江81号,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比值变化与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相关性,对油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取得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00.
迪甜10号的选育及配套种植方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迪甜10号是以自选自交系919为母本、73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杂交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审玉2011024)。该品种于2008,2010年参加山西省区域试验,平均鲜果穗产量1.163万kg/hm2。2009—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可进行2茬种植,第1茬平均鲜果穗产量1.280万kg/hm2,第2茬平均鲜果穗产量为9 690.0 kg/hm2,可提早、延后上市,经济效益显著。该品种生育期77.8 d,属于特早熟品种,提早栽培优势明显;籽粒黄白色,品质上等;抗病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适于积温2 300℃以上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