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74篇
  免费   1286篇
  国内免费   2532篇
林业   2266篇
农学   1992篇
基础科学   2320篇
  4162篇
综合类   9432篇
农作物   1294篇
水产渔业   1476篇
畜牧兽医   2855篇
园艺   737篇
植物保护   958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691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793篇
  2019年   949篇
  2018年   590篇
  2017年   1068篇
  2016年   1263篇
  2015年   1067篇
  2014年   1322篇
  2013年   1421篇
  2012年   1852篇
  2011年   1910篇
  2010年   1524篇
  2009年   1475篇
  2008年   1278篇
  2007年   1405篇
  2006年   1205篇
  2005年   928篇
  2004年   765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内蒙河套灌区盐碱低产田建立有机质富积层改土培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四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低产盐碱地定点、定位试验与定时测土分析,明确了土壤耕层增施有机物料建立有机质富积层,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尤其是能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提高作物保苗率和显著增加作物产出量。  相似文献   
73.
稀土对刺槐苗木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兰勇  王九龄 《林业科学》1997,33(4):374-379
稀土对刺槐苗木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赵兰勇,梁玉堂(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安271018)王九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稀土,刺槐,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矿质元素含量近年来,稀土元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  相似文献   
74.
多花黑麦草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现行生产中常用的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在昆明地区的物候期、株高、草产量、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指标的规定表明,在生长初期,特高的生产性能比其余3个品种都好,但生长一段时间后,邦德的生产性能明显超过特高(P<0.05),抗锈王略高于特高(P>0.05),旺饲的生产性能最差(P<0.05)。因此,邦德是一个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75.
优质牦牛肉肉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2002年对大通牛场40头6月龄不同性别的全哺乳牦牛的肉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供试牦牛肌肉pH、嫩度、肌纤维细度、系水率、肉的贮存损失、肉的煮熟时间、熟肉率和烹饪损失率及肉色等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肌肉的化学成分,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牦牛肉系水率强,肉的煮熟时间短,肉的贮存损失及烹饪损失较小,肌纤维较细,肉色深红。并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及富含各种氨基酸的特点。  相似文献   
76.
营养液浓度及pH值对山葵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0.5、1.0、1.5 倍日本园试营养液3 种浓度(以清水为对照) 和5.4、6.0、6.6、7.2 等4 种pH 值对山葵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营养液1.0 倍和pH 6.0 条件下, 山葵平均根茎鲜质量为42.75 g , 且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77.
采收成熟度对牛肝菌保鲜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成熟度的食用菌子实体采后生理、病理及贮藏品质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本文通过对美柄牛肝菌(BoletusspeciosuFrost)三种不同成熟度的子实体的呼吸强度、呼吸商的测定分析 ,及贮藏过程中菌体外观品质变化综合评定的产生及发展进行分析 ,为牛肝菌采集及贮藏中的原料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对黄斑星天牛虫害木(毛白杨)施以高压电击的实验结果表明,高压电击法对杀灭黄斑星天牛1~3龄幼虫效果明晃,死亡率达70%~80%;各龄幼虫停止取食率80%~90%.高压电击法在防治木材害虫、树木蛀干害虫及木材检疫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Traffic has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dynamics through the disrup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habitat and traffic mortality.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systematic way to acquire knowledge about the probabilities of successful road crossing by mammals and what characteristics affect this traversability. We derive a model from traffic flow theory to estimate traffic mortality in mammals related to relevant road, traffic and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road cross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pavement width of the road, traffic volume, traversing speed of the mammals and their body length. We include the traversability model in a simple two-patch population model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se road, traffic and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on population 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models show that, for our parameter ranges, traffic volume and traversing speed have the largest effect on traffic mortality. The population size is especially negatively affected when roads have to be crossed during the daily movements. These predictions could be useful to determine the expected effectiveness of mitigating measures relativ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Mitigating measures might alter the road and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s of these changes on traffic mortalit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could be analysed by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traffic victims before and after the mitigating measur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80.
将蜡蚧轮枝菌Vp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3℃黑暗培养,分别于第5、15、20、25、30天后采收。将不同时间采收的分生孢子置于2%葡萄糖培养液内培养,16 h后检测其萌发率,结果表明,采收于第5天和第15天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达到89.76%和94.98%,显著高于采收于第25天(30.27%)和第30天(6.12%)的孢子的萌发率;在PDA培养基培养5 d和15 d的分生孢子在相同浓度下对温室白粉虱的致病力分别达到83.40%和74.44%,显著高于培养了30 d的分生孢子的致病力(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