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1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781篇
林业   2598篇
农学   830篇
基础科学   660篇
  1691篇
综合类   7988篇
农作物   332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443篇
园艺   776篇
植物保护   334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600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878篇
  2013年   953篇
  2012年   1549篇
  2011年   1485篇
  2010年   1082篇
  2009年   970篇
  2008年   829篇
  2007年   898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和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用操作和实施。  相似文献   
992.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20,36(2):149-154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这是值得研究的紧迫而现实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突出标志;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其次,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将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传统产业缓慢发展;第二阶段:1978~2000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三阶段:2001~2011年,新型产业不断涌现;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乡村产业绿色“转型”。 第三,指出了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即:产业门类少、生产规模小、产业层次浅、产业链条短、生产效率低、特色产业弱、品牌产业缺、产业环境差、产品质量低和缺乏竞争力。最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遵循以下6大原则:“三农”并重原则、“三效”并举原则、“三产”融合原则、城乡共进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并采取10项具体措施:(1)制定战略规划;(2)改造传统产业;(3)发展新兴产业;(4)延长产业链条;(5)拓展农业功能;(6)打造产业品牌;(7)优化生态环境;(8)鼓励返乡创业;(9)培养乡村人才;(10)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1 049名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接受过培训的占49.5%,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占50.5%;而没有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培训的只占15%~20%。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经历大部分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说明企业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存在着重劳动纪律培训,轻技能培训;重具体技术培训,轻素质培养;重责任意识强化,轻权利意识引导等局限,需要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为果衣镶嵌共为基质,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多极化景观生态空间格局;试区原面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由过去的单一农业控制发展为农业与林果业共同控制,系统结构趋于复杂,稳定性程度逐渐提高,试区塬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995.
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直比较突出,制约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口,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支撑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6.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宝琴  刘亚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81-5582
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大为改观,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因此,对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户投资能力不足的中国,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有效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中晚熟粳稻米质性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辽宁省2002~2003年区域试验,对新育成的中晚熟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的稻米品质较好,但不同品质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所研究的品质性状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透明度、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且年际间变化不明显。在稻米品质的相关分析中,糙米率和精米率相关系数最大,达0.7344;垩白率与垩白度、精米率与整精米率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垩白因子为第一主成分因子,粒长为第二主成分因子。影响辽宁省中晚熟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外观品质,改良外观品质成为辽宁省今后中晚熟水稻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98.
以遵义市湘江城市北入口景观设计为背景,借助电影蒙太奇手法中的3个要素——“形象”、“图像”、“链接”的层层关系来进行设计推敲,并围绕一个核心图像——“轮子”展开逻辑演绎。试图将电影的表现手法应用于景观的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999.
刘梅 《农业与技术》2006,26(2):33-35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70%,农民怕得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十分突出,为了使农民有病能够得到及时医治,遏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必须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制,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在大量调研国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整合我国已有的成果和国情,从明确与规范景观视觉环境与景观视觉环境评价(LVEA)的概念内涵入手,探讨了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的缘起与发展,深入剖析了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研究进展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我国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