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42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3133篇
林业   1833篇
农学   3924篇
基础科学   1175篇
  3903篇
综合类   14689篇
农作物   3004篇
水产渔业   1593篇
畜牧兽医   4902篇
园艺   1418篇
植物保护   670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730篇
  2022年   1324篇
  2021年   1545篇
  2020年   1447篇
  2019年   1483篇
  2018年   961篇
  2017年   1553篇
  2016年   1844篇
  2015年   1473篇
  2014年   1984篇
  2013年   2007篇
  2012年   2545篇
  2011年   2550篇
  2010年   1936篇
  2009年   1917篇
  2008年   1661篇
  2007年   1743篇
  2006年   1473篇
  2005年   1253篇
  2004年   1040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592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鲜质量比7∶3的绿狐尾藻和麦麸为原料混合青贮,分别添加0%、2%、4%、6%的葡萄糖,固定添加植物乳杆菌,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能显著(P<0.05)降低混合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与总氮质量分数之比,显著(P<0.05)提高乳酸质量分数,降低丁酸质量分数,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显著(P<0.05)降低粗蛋白和粗纤维质量分数,且显著(P<0.05)提高相对饲用价值;当葡萄糖添加量为4%时显著(P<0.05)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添加0%、2%、4%、6%葡萄糖处理的有氧稳定性分别为>360、226、>360、62 h。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鲜质量比7∶3的绿狐尾藻和麦麸混合青贮中添加2%葡萄糖,混合青贮有更好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旨在分析不同动物模型对宁夏地区安格斯牛周岁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影响,筛选出估计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最佳动物模型。本研究使用包含或剔除母体遗传效应、母体永久环境效应及母体与直接遗传效应之间是否存在协方差来区分6种动物模型,借助DMU软件的DMU_AI模块,利用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估计安格斯牛周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似然比检验(LRT)来确定最佳动物模型。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母体效应的模型中(模型1),周岁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直接遗传力分别为0.59±0.02、0.52±0.03、0.20±0.04和0.52±0.03;2)在考虑母体加性遗传效应及其与直接加性遗传效应的协方差模型中(模型4),直接遗传力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力升高,总遗传力值降低;3)模型4估计的周岁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直接遗传力分别为0.77±0.01、0.73±0.03、0.33±0.04和0.70±0.03,母体效应遗传力分别为0.50±0.05、0.51±0.05、0.10±0.04和0.23±0.04,总遗传力分别为0.16±0.06、0.12±0.05、0.11±0.01和0.32±0.01。综上,基于本研究发现模型4对安格斯牛周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效果最佳,为宁夏地区安格斯牛核心群的选育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索参与农民合作社与提升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山东省985户蔬果种植类农户调研数据,在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度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效能基础上,运用内生转换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合作社促进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实现效果。结果表明:参与合作社有助于提升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拥有自主农产品品牌的合作社更注重社员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生产流程培训作为中介渠道提高了合作社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但对非品牌合作社质量控制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合作社生产质量管理、鼓励合作社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注重合作社流程管理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氮肥追施量对不同粒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4 个黑粒小麦(‘运黑161’、‘紫优5号’、‘冬黑1号’、‘临黑131’)和7个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44’、‘济麦23’、‘晋麦95’、‘石农086’、‘邯农1412’、‘中农175’)品种,设置0(N0)、34.5(N1)、51.8(N2)和69.0(N3)kg/hm2 4个追氮水平(在拔节期追施),测定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含量和氮吸收量、硒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N0相比,追氮均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不同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追氮量不同。4个黑粒小麦籽粒产量在N1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19.4%~30.8%;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23’、‘晋麦95’、‘济麦44’和‘石农086’籽粒产量在N2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20.8%~85.1%,‘邯农1412’和‘中农175’产量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2)追氮可增加2种粒色小麦籽粒氮含量,黑粒小麦在N3处理氮含量最高,增幅为4.2%~18.3%,白粒小麦N2处理最高,增幅为3.9%~18.1%。追氮可使黑粒小麦籽粒硒含量增加11.3%~121.8%,白粒小麦籽粒硒含量降低6.7%~83.0%;追氮使黑粒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增幅为0.7%~16.1%,白粒小麦增幅为0.8%~31.7%。3)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指标,在基施氮肥165.0 kg/hm2基础上,黑粒小麦拔节期追氮34.5 kg/hm2,白粒小麦拔节期追氮51.8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5.
观赏植物的精准应用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园品质。对湛江地区14个观赏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品种进行夏季田间引种试验,观测、记录和分析其8个物候特征和14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各观赏向日葵品种间物候特征具有差异性,表型变异较为丰富,14个品种聚类为四大类群。进一步探讨了观赏向日葵应用的品种选择、种植调节及配植方式,为观赏向日葵多重配植方式、应用分类和节庆精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由于室内空气环境是重要的基础生活环境,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科学评价室内空气品质对于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在评价要素选择和评价方式上各有不同。基于此,针对室内空气品质提出了一种归类综合评价方式,较为全面地涵盖和整合了评价要素,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评价和改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及提高造林质量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是当前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能够起到调节水文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重视程度。基于此,分析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的措施,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选择原则两点策略。探讨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包括:合理排布林业造林布局、完善造林前准备工作、引入抗盐碱造林技术以及调整林业造林防护管理模式,这些措施对提高山丹县林业造林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以6年生‘长富2号’为试材,共设置5个处理(CK,清水;A1,400 μmol·L-1;A2,500 μmol·L-1;A3,600 μmol·L-1;A4,700 μmol·L-1),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脱落酸 (ABA) 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可以改善果实品质。随着外源ABA浓度的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总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固酸比提高;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其中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含量上升,而蔗糖含量下降;果实着色度得到了明显改善,a*值显著提高,果实颜色更红;各浓度外源ABA处理的果实硬度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各处理单果重和果形指数未达到显著差异。综合分析,600 μmol·L-1的外源ABA处理果实品质表现最优,为最适宜的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矮杆油菜种质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矮杆油菜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14份矮杆甘蓝型油菜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与产量、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角果密度因子、千粒重因子、有效分枝高度因子和每角粒数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0.42%,涵盖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用品质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块根可溶性糖组分在加工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味的影响,为甘薯鲜食与加工的品种选择、专用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102份甘薯种质资源的生薯和蒸熟薯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对不同干物率类型的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相关性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可溶性糖组分与食味的关系及其对食味的贡献。【结果】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在生薯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25.79 mg·(g·FW)-1,占生薯可溶性糖的45.31%;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近,关系密切,果糖含量(y)和葡萄糖含量(x)的拟合方程为y=0.807x+1.275;麦芽糖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6.79 mg·(g·FW)-1,仅占生薯可溶性糖的11.92%。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决定,通常情况下,低干物率品种具有更高的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生化甜度更好。在蒸熟过程中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主要在于产生了大量麦芽糖,麦芽糖含量从生薯的0.96—24.67 mg·(g·FW)-1提高至14.80—136.16 mg·(g·FW)-1。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中、高干物率类型具有更高的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甘薯块根食味增量主要来源于蒸熟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糖;麦芽糖、果糖、蔗糖是甘薯块根食味的重要影响因子;麦芽糖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近50%,对香味和质地的作用尤为突出;果糖对黏度的贡献最大,而蔗糖对质地的贡献优于果糖。【结论】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是反映甘薯生薯甜度的重要指标,熟薯可溶性糖、麦芽糖含量是反映甘薯食味的重要指标。麦芽糖、果糖、蔗糖是影响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及加工性能的重要可溶性糖组分。筛选出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特异种质11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