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5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6篇
  104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01.
3株真菌发酵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个真菌菌株ZB-4、ZW-3、XX-8的发酵液对蕃茄根结线虫2龄幼虫进行室内离体活性测定和温室盆栽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3个菌株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在处理后24、48和72 h对番茄根结线虫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个菌株的2倍发酵液在处理后72 h对番茄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95.27%、91.27%、86.58%;4倍发酵液在处理后72 h对番茄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68.52%、84.05%、60.33%。在温室盆栽试验中,用3个菌株的2倍发酵液处理番茄苗,与对照相比,处理后45 d番茄根结线虫的减退率分别达到46.7%、43.3%、36.7%,防治效果分别达到23.81%、19.52%、35.71%。此外,处理后22 d和45 d的调查结果显示,3个菌株的2倍发酵液对番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白僵菌在森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概况,主要包括: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的主要种类,白僵菌对昆虫的致病机理,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白僵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杨树叶部常见真菌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叶部真菌病害对杨树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防治方法也很多。本文对杨树叶锈病、黑斑病、灰斑病、叶枯病从病原、症状、寄主范围、发病规律、防治措施几方面进行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研究比较了秦岭楼观台油松林地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铺道蚁(Tetramo-riumcaespitum)及日本黑褐蚁(Formicajaponica)3种蚂蚁蚁巢内外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从3种蚂蚁蚁巢及无蚂蚁栖居的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15种真菌,无蚂蚁栖居土壤中真菌种类是3种蚂蚁巢内真菌种类的2.0~3.5倍;日本弓背蚁巢内平均cfu.g-1最低,明显低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P<0.05),另外2种蚂蚁巢内及其无蚂蚁栖居的土壤平均cfu.g-1差异不明显(P>0.05)。(2)3种蚂蚁蚁巢内的真菌多样性指数(H′)均显著低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P<0.05),但在3种蚂蚁蚁巢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种蚂蚁及无蚂蚁栖居的土壤的真菌均匀度指数(E)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3种蚂蚁巢内真菌种类组成明显不同,形成各自特殊的真菌群落;蚁巢中分布的真菌种类几乎都可发现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但其在蚁巢内的分布均大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不同蚂蚁蚁巢内及无蚂蚁栖居的土壤中真菌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差异与土壤微环境以及不同蚂蚁种群、筑巢习性及其对真菌的防卫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Commercial fertilizers are commonly applied in farming to maximize crop yield. Lifting nutrient limitation to plant growth when water and light conditions are sufficient may permit plants to grow to the maximum of their ability; however, plant ability to resist pathogen infections is also modified. 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57 articles to identify the way plant disease severity of fungal pathogen‐induced infection is modified following fertilization, and the key regulators of such an effect. The analysis largely focused on N fertilization events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effect of heterogeneity that could result from differences in the way different nutrient fertilizers are able to modify plant disease severity. Fungal pathogen identity and fungal pathogen lifestyle were the main significant regulators affecting the extent of the modification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following N fertilization, whereas contradi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susceptibility of plant species. No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pot or field experiments and following artificial or natural infection. Although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instances N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disease severity, characteristic plant species and fungal pathogens could be identified for which disease severity following N fertilization decli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otential of some plant species such as Solanum spp. to show reduced disease severity following N fertilization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as in such cases N fertilization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as an additional means of suppressing fungal pathogens.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球毛壳菌生物菌肥不同用量对草莓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球毛壳菌生物菌肥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温室大棚中开展试验,按不同球毛壳菌生物菌肥施肥量(0.5、1.0、2.0g/株)设3个处理,不施肥为对照处理,检测内生真菌球毛壳菌ND35在草莓上的定殖率;分析不同菌肥用量对草莓生物量和生理指标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球毛壳菌ND35可以在草莓植株内定殖,其定殖率与菌肥用量正相关。不同处理的球毛壳菌生物菌肥对草莓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施用0.5g/株和1.0g/株的菌肥用量有利于草莓的生长和发育。【结论】0.5~1.0g/株用量的球毛壳菌生物菌肥可提高草莓产量和改善其品质,球毛壳菌生物菌肥可应用于草莓田间大规模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7.
菠萝真菌病害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迄今已报道的50余种菠萝真菌病害分为心腐、果腐、凋萎及叶斑四类,并对它们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等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8.
旨在通过研究种植辣椒后的不同类型土壤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探索适合辣椒种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类型。以辣椒自交系SJ11-3为材料,利用Illumina MiSeq 2500测序平台对其种植前后不同类型土壤(包括潮土、稻田土和黄棕土)根际微生物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域和真菌ITS1区域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种植前土壤中共获得2253个细菌分类操作单元(OTU)和775个真菌OTU,种植后土壤中共获得2353个细菌OTU和877个真菌OTU。辣椒种植会使不同类型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OTU数量有所上升,且潮土中特有的OTU在种植辣椒前后均明显高于稻田土和黄棕土。同时研究发现,辣椒种植后RhodanobacterGemmatimonasBradyrhizobiumSphingomonas等细菌和FusariumPenicillium等真菌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另外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1指数)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分析发现,种植辣椒会使潮土、稻田土和黄棕土中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升高,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显著上升;细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种植辣椒对潮土、稻田土和黄棕土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改变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及OTU类型。潮土在种植辣椒后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健康,未发现有大量病原菌富集,但稻田土和黄棕土则更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富集,因此推荐潮土为辣椒种植的适宜土壤。  相似文献   
109.
110.
不同氮素水平下生物菌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玉米试验,研究生物菌肥在不同土壤氮素水平下对土壤生物量氮、细菌等各菌群数量及玉米地上部分株高、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中、低氮素水平下,加菌肥比不加菌肥处理的土壤固氮菌、磷细菌、细菌、放线菌、真菌、生物量氮等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在中氮水平下更为显著,氮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菌肥肥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