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148篇
农学   317篇
基础科学   279篇
  286篇
综合类   823篇
农作物   109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47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辐照水稻花粉双受精行为的剂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60Coγ射线辐照水稻保持系V20B成熟花穗,在不育系V20A上授粉,观察雄配子体双受精行为的辐照剂量效应。结果表明,雄配子体双受精进程所需时间随辐照剂量增大而延长,且主要表现在雌雄配子体核仁融合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92.
生物质炭添加对华南双季稻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中国农田有机物料资源化利用是一项巨大挑战。为研究生物质炭农田施用的生态效应,探讨华南双季稻田碳排放强度(greenhouse gas intensity,GHGI)对生物质炭添加的响应,开展了基于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的连续两年野外观测。田间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当地农民习惯(CK,化肥,无稻草还田),3个不同用量生物质炭添加处理,即BC1(5 t/hm2)、BC2(10 t/hm2)和BC3(20 t/hm2),和2个稻草还田处理(直接还田和稻草+腐熟剂还田)。结果表明,相比当地农民习惯和稻草还田处理生物质炭添加有效抑制了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平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当量49.87%),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强作物的碳氮养分吸收能力,稳定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3.54%),降低了稻田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52.13%)。4个生长季平均而言,相比CK、RS和RI,生物质炭3个处理分别降低稻田100a尺度上温室气体排放当量27.53%,58.65%和63.43%(P0.05),分别增产3.21%,5.11%和2.29%(P0.05),进而分别降低100a尺度上GHGI 30.57%,61.00%和64.82%(P0.05),综合而言,BC3具有较好的减排增产潜力。相关矩阵和主成分分析可视化表达了在生物炭添加影响下,稻田碳排放强度与水稻生长参数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生物质炭添加影响着水稻产量、收获指数、土壤有机质、总碳和植株吸氮量等环境变量的分布。通过多元决策回归树分析,发现可通过水稻收获指数(0.5)定量判别其碳排放强度。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适量生物质炭回田(20 t/hm2)利用是增强土壤固碳、稳定水稻产量、降低稻田碳排放强度和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可行途径。该研究可为中国秸秆资源科学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双季稻区收获农艺的4种区域性特点以及市场的多层次需求;介绍了国内外双季稻区用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研究开发双季稻区先进适用联合收割机需解决的4项技术关键;提出新产品系列的基本模块:通用底盘,全喂入、割前脱、半喂入3种收获工作部件;策划发展型谱  相似文献   
994.
滴灌条件下容重对压砂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土壤容重对压砂地点源入渗的影响规律,为西北旱区发展砂地滴灌技术提供实际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土槽试验,以裸地(无植被和压砂)为对照组(CK),研究了土壤容重(1.23,1.38,1.53g/cm3)对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砂石层和土壤层两相介质点源入渗规律的影响。[结果]压砂土壤点源垂直累积入渗与其容重和种植年限皆呈负相关关系,压砂土壤在入渗初期,容重对其入渗深度无明显影响,当入渗到达土壤后,入渗深度明显受到容重的影响,容重越大,入渗深度越小;CK水平入渗距离随容重增加而增加,压砂土壤水平入渗随容重增加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用λ表征湿润体纵横比,CK和压砂土壤的λ总体随土壤容重增加而减小,压砂土壤容重相同时,λ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减小。CK入渗前期λ随入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后期趋于平缓;压砂土壤λ入渗初期随时间增加显著增大,当入渗到达土壤时λ减小,中后期随入渗时间增加λ缓慢增长直至变化不明显。[结论]压砂对土壤水分垂直入渗有促进作用,压砂土壤点源垂直累积入渗与其容重和种植年限皆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5.
996.
非真空脉冲电子束仪的研制及其对豌豆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研制成一种小型化非真空脉电子束仪。通过对吉林豌豆所进行的大量生物学及田间试验表明,非真空脉冲电子束对豌豆的发芽势,出苗率及成株率均有很强的损伤作用,其染色体畸变率亦高,对孕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可使M2代叶绿素,株高及熟期产生变异。研究证明,非真空脉冲电子束仪实用,安全,性价比高,是有效的诱变源。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我国北方一年两熟地区夏玉米秸秆覆盖地,秸秆覆盖量比较大,免耕播种冬小麦容易发生堵塞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分体式小麦免耕播种机.该机采用条带旋耕与单圆盘播种镇压单体联合防堵机构.该机一次完成施肥、秸秆粉碎、碎土镇压、开沟播种、镇压等作业.该播种机主要由施肥旋耕系统、连杆连接系统和播种系统组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秸秆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对土壤扰动量在25%~30%左右,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机具结构设计合理,为中国北方一年两熟地区夏玉米秸秆覆盖地表直播小麦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低能离子束注入过程中真空对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真空处理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经 7.5min至 8h真空处理后的样品 (在同一取材时间 )的芽长变化不大 ,但均大于对照 ;其酶活随着取材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 ,与对照保持一致 ;不同真空处理时间的样品在相同取材时间的酶活随着真空时间的延长呈现稍微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9.
双季茭白品种资源材料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系统聚类分析中常用的6种方法对24份双季茭白品种资源材料进行分类,有5种方法分类的结果一致而类平均法的结果最佳。24份材料被分成3类,第1类以苏州地方品种资源材料为代表,第2类以无锡地方品种资源材料为代表,第3类彼此之间的相似程度较低、肉质茎较小、商品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00.
结合现有的折旧方法,研究了CAl090型货车折旧规律,为货运企业以及有运输部门的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固定资产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