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掖市荒漠化土地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起荒漠化土地加剧发展的人为因素,从人类生态观构建、政府决策、恢复退化植被的理论和规划、提高荒漠化防治科技含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投入支持力度、建立荒漠化土地监测与预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今后进行荒漠化防治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2.
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 ,从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的角度出发 ,在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的基本特征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 ,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提出了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内涵。并运用数学方法 ,从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生态功能指标、政策、技术保障功能指标等 6个方面构建了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计算结果表明 ,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为 0 .4 780 ,为基本不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
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及预测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张掖市1999-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信息熵,空间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和GM(1,1)模型分析方法,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对2010和2020年的信息熵、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张掖市各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都具有不均衡性,有序度低,结构性差的特点,但已呈现良好方向发展的趋势。信息熵经历了2个阶段,1999-2003年缓慢不规律上升,2004-2009年稳定上升。牧草地与信息熵变化关联最大。2)空间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分析得出: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分布趋于均匀,但地区间差距仍很大,牧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分布趋于分散,交通运输用地分布相对合理;3)2010年和2020年信息熵、空间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预测结果与现状分析结果相似,已逐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4.
干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草产业发展——以张掖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优化持续发展,是干旱地区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张掖地区不仅水资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而且农产品出现区域性过剩,粮食生产已无明显的优势可言。这就要求完全突破原来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老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文章在经过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张掖地区不仅具有发展草产业的潜在的自然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发展草业生产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力发展草产业应成为张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5.
张掖地区沙漠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绿洲作为我国的商品粮重镇,素有“金张掖’的美称。然而在境内两大沙区数以万计的沙丘的分隔包围之下,该区又面临着严重的沙漠化威胁。本文在全区沙漠化普查(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当地防沙治沙以及沙产业开发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张掖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了提高我市肉牛生产水平,针对肉牛养殖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探讨.[方法]通过对全市养殖场、养殖户肉牛养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结果]根据张掖肉牛特点,制订了张掖肉牛能繁母牛、架子牛、育肥牛各阶段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结论]在全市所有养殖场、户进行推广,并做到标准上墙、上手、上口.  相似文献   
27.
A long-term (1982-2001)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calcareous soil und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maize (Zea mays L.) rotation system at Zhangye, Gansu Province, China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crop yield, nutrients interactions, content and accumulation of nitrate-N in soil profiles. Twenty- four plots in a split-plot factorial with a combination of eight treatments (from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and farmyard manure (M) applications) and 3 replications were selected. Main treatments were M and without M, and the sub-treatments were no-fertilizer (CK), N, NP and NPK. When P and K fertilizers were part of treatments, their ratio to N was 1N:0.22P:0.42K. All M, P and K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as the basal dressing. The grain yield was harvested each experimental period and straw yield for the period from 1988 to 1997. After crop harvest in 2000, the soil was sampled from the 0-20, 20-60, 60-100, 100-140 and 140-180 cm depths to determine NO3^--N content. Maize yield of CK in 2000 was only 28.2% of that in 1984, and wheat in 2001 was 25.7% of that observed in 1982. Average impact of fertilizers on grain yield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N 〉 M 〉 P 〉 K. Yield response to N and P fertilizers increased with progress of the experiment. The impact of K fertilizer showed no increase in grain yield during the initial 6 years (1982-1987), moderate increase in the next 5 years (1988-1992), and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the last 9 years (1993-2001). The straw yield trend was similar to grain yield.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O3^--N in soil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nnual fertilizations. Mineral fertilizers (NP and NPK) led to NO3^- -N accumulation in most subsoil layers, with major impact in the 20-140 cm depth. The combination of mineral fertilizers and farmyard manure (MNP and MNPK) reduced soil NO3^--N accumulation in comparison to mineral fertilizers, It can be argued that long-term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grain and straw yield in this rotation scheme.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suggest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balance application of mineral fertilizers and farmyard manure in order to protect soil and underground water from potential NO3^--N pollution while sustaining high productivity in the oasis agro-ecosystem.  相似文献   
28.
在沙漠化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沙漠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在1994~2000年这6年的时间尺度下,选取张掖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张掖地区粮食总产量和黑河中游耗水量为指标,尝试性地来定量探讨了人为因素在黑河流域沙漠化过程中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在黑河流域张掖地区沙漠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占68.5%。  相似文献   
29.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张掖市甘州区和整个张掖市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结合张掖市自身特点选取了具有张掖市地域特色的项目种类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最后,把张掖市甘州区与整个张掖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实现区域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0.
近50 a高台县绿洲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50 a的13期KeyHole、KATE-200、LandsatMSS/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高台县绿洲分布情况。计算绿洲单一动态度、双向动态度以及各乡镇绿洲相对变化率,并对高台绿洲13期矢量数据做叠置分析,确定高台绿洲在时间序列上的面积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50 a高台县绿洲主要以扩张为主,其中绿洲扩张最迅速的时期是1990-1993年;双向动态度分析结果表明,绿洲-非绿洲相互转化剧烈;稳定绿洲主要分布在黑河沿岸以及各乡镇居民区周围,变化绿洲分布在稳定绿洲外围,骆驼城乡、南华镇是绿洲扩张主要区域,绿洲频繁波动和退缩现象主要出现在罗城乡、新坝乡、黑泉乡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