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18篇
农学   50篇
  16篇
综合类   34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杜鹃花的育种发展及现代育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是杜鹃花资源的重要分布中心,世界杜鹃花育种因中国杜鹃的发现而发展。大树杜鹃掀起了第一次育种高潮,云锦杜鹃、腺柱杜鹃、圆叶杜鹃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杜鹃花育种的著名亲本。  相似文献   
82.
选择2个抗旱性较差的杜鹃花品种‘蓝茵’(Rhododendron‘Lan Yin’)和‘宁波红’(Rhododendron‘Ningbo Hong’)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作用下,观察叶片形态并测定各项生理指标,判断其对杜鹃花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后,‘宁波红’在水杨酸浓度为0.3、0.5 mmol·L-1受旱害较轻,‘蓝茵’在水杨酸浓度为0.3、0.5 mmol·L-1及0.7 mmol·L-1受旱害较轻。适当浓度的水杨酸能提高杜鹃花叶片的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和束缚水含量,保持较低的自由水/束缚水,能促进其叶绿素的合成,提高细胞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浓度,防止细胞膜受损,抑制过氧化氢及丙二醛的积累,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减轻干旱胁迫对杜鹃花的伤害,提高杜鹃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菌根真菌接种对盆栽杜鹃花生长的影响,以 2 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开展了 3 个菌株在有机肥和无机肥施肥组中的菌根真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未接种菌根真菌的盆栽杜鹃花菌根侵染率较低(5%~7%),接种的盆栽杜鹃花菌根侵染率提高至 12%~20%;2 个品种的接种植株在株高、地径、总分枝数和叶面积上均有显著增加,其中树粉孢属真菌菌株接种和施用无机缓释肥的组合处理盆栽杜鹃花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84.
锦绣杜鹃花芽分化与叶片物质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锦绣杜鹃的花芽分化结构变化,测定来自不同开花率的植株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绿素含量,初步探讨这些物质变化与其花芽分化过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的锦绣杜鹃在6月下旬开始花芽形态分化,约40 d形成完整的小花结构,8月中下旬出现肉眼可见花蕾。锦绣杜鹃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高成花率植株的功能叶中干物质含量趋于稳定。蛋白质含量出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起伏变化,直至花芽分化完成后再一直回升趋于平稳;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均呈升高-降低-再回升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再回升的变化。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绿素在花芽分化前的快速有效积累和后期的有效利用,对锦绣杜鹃花芽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与植株成花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利用ISSR技术对色季拉山的8个杜鹃花野生种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的研究.从49个引物(引物选自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公司公布的100条引物)中筛选了8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8个杜鹃花野生种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43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42.88条DNA片段),多态性条带335条.用POPGENE分析数据得到8个种的遗传距离以及遗传相似性系数;利用NTSYSpc 2.1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约为0.55处将8种杜鹃花资源明显分为两大类,其中雪层杜鹃和柳条杜鹃被聚为第一类,其余6种为第二类.  相似文献   
86.
对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毛棉杜鹃(R. moulmainense)和刺毛杜鹃(R. championae)3种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在广东天井山林场的生长特性包括种子发芽、幼苗形态建成及苗木生长节律进行大田观测,结果表明:云锦杜鹃、毛棉杜鹃和刺毛杜鹃种子成熟度较好,平均发芽率分别为77.83%、65.83%、83.34%,可以用种子进行苗木繁殖;幼苗形态建成较为缓慢需80~95 d,为播种繁殖的关键期。3种植物生长期约为10个月,高生长集中在3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下旬进入缓慢生长期,12月下旬基本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刺毛杜鹃在12月下旬是否完全进入休眠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扶芳藤种质资源及变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扶芳藤野生资源及主要栽培种 (品种 )进行调查和收集 ,对其形态特征、生育期、年生长节律、繁殖习性、攀附特性、叶形、叶序及叶色季节性变化、花序及种子形态变异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和研究 ,得出扶芳藤在我国分布范围广、种质资源丰富、种内变异类型多 ,且生长期长、易繁殖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并根据其主要特征将扶芳藤种质资源初步划分为 1 9个类型 ,为进一步选种和遗传改良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笔者研究了北京地区大叶黄杨和扶芳藤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在秋冬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在秋冬季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反复变化,表明它们叶片细胞膜的透性变化是可逆的。大叶黄杨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在初秋有小幅上升,之后基本上在秋冬季呈下降趋势,另外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其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扶芳藤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则一直呈上升趋势。2种植物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秋冬季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它们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则不相同。2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从秋季到初冬变化很小,当室外平均气温接近冬季最低时,脯氨酸含量才大幅度增加,之后又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9.
以毛毡杜鹃嫩茎段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最适合的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嫩茎段腋芽萌发生长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改良)+IAA 0.10mg/L+IBA 0.30mg/L+NAA 0.12mg/L+GA 31.80mg/L,再生率达93%以上。以再生植株的茎节为材料进行快繁的结果表明,在25天的一个培养周期内,茎段的增殖倍数平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90.
5种生长调节剂对扶芳藤扦插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种生长调节剂处理扶芳藤插条,进行容器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萘乙酸对扶芳藤愈伤率、生根率、生根数目以及新生枝数和新生枝生长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霉素对愈伤率、生根率和新生枝数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根粉(6号)对扶芳藤根长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吲哚丁酸对其新生枝数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