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37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74篇
综合类   27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Summary The effect of liming on in-situ N transformations was studied in two stands of different ages of each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Douglas fir [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 Franco], and common oak (Quercus robur L.). The stands were located on acid sandy soils in an area with high atmospheric N input.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upper 10-cm layer of the soil, including the forest floor, had a relatively high N content (C: N ratio <25) in all stands. Using a sequential core technique, N transformations were measured in both control plots and plots that had been limed 3 years previously with 3 t ha-1 of dolomitic lime. Limed plots had a higher net NO inf3 sup- production and a higher potential for NO inf3 sup- leaching than the controls in all stands except that of the younger oak. Net N mineralizatio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limed and control plots in oak stands and younger coniferous stands bu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imed plots of the older coniferous stands. It is concluded that long-term measurements of net N mineralization in limed forest soil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iming with respect to the risk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相似文献   
42.
辽东栎木材解剖特征与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通径系数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以五株产自山西中条山的辽东栎为试验材料,详细研究了木材解剖特征的内在关系以及解剖特征与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细胞特征”(纤维、导管尺寸及微纤丝角等)和“组织比量”(导管、纤维及薄壁组织比量)两个主因子基本反映并代表了木材的所有解剖特征,同时也是影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两个基本解剖因子。  相似文献   
43.
元宝枫栓皮栎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元宝枫(Acer truncatum)是散孔材树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环孔材树种,为了解二者在水分运输和耐旱机理方面的特点,该文应用水力结构的基本理论,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4年生元宝枫、栓皮栎苗木各部位的水力结构参数.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表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都存在限速区;在非限速区,二者各部分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都随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增加而增大,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些变化较好地说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耐旱的生态策略. 在功能木质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栓皮栎苗木的各水力结构参数均较元宝枫苗木大.  相似文献   
44.
陕西壳斗科栎属与青冈属主要木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陕西壳斗科木材的材质和利用价值,采用常规木材解剖方法,对陕西产壳斗科最具代表性的5类木材(栎属的麻栎类、槲栎类、高山栎类、巴东栎类和青冈属的青冈类)的解剖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5类木材的主要特征为:环孔材或辐射孔材,单管孔,单穿孔为主,导管壁上纹孔互列,具环管管胞和木纤维,薄壁组织呈星散-聚和状和离管带状,同形射线为主,单列或多列;麻栎类和槲栎类木材构造较为接近,均为环孔材,木材结构粗且不均匀,材面具有美丽花纹,是家具、地板和室内装饰的首选木材;高山栎类、巴东栎类和青冈类木材构造较为接近,均为辐射孔材,木材结构略细,材质略均匀,材面花纹不显著,因此在材质要求均匀或花纹无特殊要求时可选用此类木材。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泰山红蚧各发育虫期作了详细的外形和显微形态描述,研究了该蚧的生活史和习性,该蚧1年1代,12月上旬以二龄若虫雌雄分群在芽革或枝干裂缝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为害,雌若虫在芽基不动,脱皮2次进入成虫期,雄若虫则转移到枝干或地面杂物上作茧,经预蛹和蛹期,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则继续为害至6月中下旬产卵于体下腹腔内,平均卵量3114粒,孵化后若虫在枝干为为害并越夏,当秋季寄主叶片变时,一部分奖来发育为雌虫的若虫爬到芽基,然后脱皮,表现出性分化并越冬,该蚧不能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46.
栓皮栎磷素营养动态及转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45年生栓皮栎磷素营养动态及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树干、枝、叶、皮、根等器官中的磷素含量均随季节发生变化,且幼嫩组织变化幅度较老组织大。栓皮栎树叶在凋落前转移出的磷为9.542kg/hm^2,占地上部分转移总量的52.57%;树干每年迁入磷素高达6.909kg/hm^2。根系生长过程中,磷素含量出现锐减而形成的含量曲线呈“V形谷主”,该“V形谷”可作为林木营养诊断和合理施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7.
厉月桥  吴志庄  李刚  王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7-12930
[目的]研究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方法]通过对同一环境条件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2树种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十分相似,幼苗苗高年生长规律总体上呈"S"型曲线生长,而地径的年生长过程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均以春末夏初生长最快,但前者速生期略晚于后者。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2.23和12.29cm,主根长分别为35.71和34.20cm;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均以侧根数目在"0~5根"组别的幼苗比例最大,分别占总苗数的45.45%和58.97%;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在苗高、主根长、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径粗5个性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蒙古栎幼苗单株生物量均值是辽东栎幼苗的1.47倍;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各器官中生物量均为根部〉叶部〉茎部,2者种间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蒙古栎与辽东栎种间遗传分化、苗期抚育管理及过渡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栓皮栎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优树选择是人们在短期内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分别应用平均木标准差对比法、小样地法、综合评分法对 4株 30年左右的预选树进行分析 ,初步制定出栓皮栎选优标准 ,确定 SPL- 0 4为优树。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小样地法进行栓皮栎选优较客观、正确 ,工作量较少 ;可以预选树为中心 ,以 2 0 m为半径设置样圆 ,分别计算预选树和平均木胸径、树高、栓皮厚度的差与平均木的比值 m D,m H和 m T,若预选树生长量指标 m D≥ 4 0 % ,m H≥ 30 % ,m T≥ 1 4 0 % ,且形质指标符合要求 ,则可确定为优树  相似文献   
49.
【目的】提高栓皮栎体胚的再生与增殖能力。【方法】将栓皮栎不同发育阶段合子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体胚,分别接种于含不同组合激素的MS培养基上,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探讨影响栓皮栎体胚再生与增殖能力保持的因素。【结果】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胚性愈伤组织再生体胚能力呈下降趋势;6-BA与NAA配合使用可延缓继代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再生体胚能力的下降,1.00mg/L 6-BA与0.25mg/L NAA是继代中保持胚性愈伤组织再生体胚能力的最佳培养基激素组合;胚性愈伤组织再生体胚需要自然散射光,强光及全程暗培养均不利于体胚再生;合子胚外植体发育程度影响胚性愈伤组织再生体胚能力,处于心形期及早子叶形期的幼嫩合子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其再生体胚能力强于成熟子叶形合子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体胚发育阶段越老,再生与增殖体胚能力越差,胚性愈伤组织及处于球形期的体胚,再生增殖体胚能力强于其他发育时期的体胚。【结论】选择处于心形期的幼嫩合子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然后在含1.00mg/L 6-BA与0.25mg/L NAA的MS培养基上于自然散射光下培养,可有效保持栓皮栎的体胚再生与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