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5篇
农学   8篇
  6篇
综合类   8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41.
舒楠  金宇宁  谢苏燕  肖家美  路文鹏 《园艺学报》2020,47(Z2):2907-2908
‘紫晶甘露’是以优质酿酒山葡萄酒品种‘左山二’为母本,‘哈桑’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能够单品种酿造干红酒的山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有岐肩或副穗。果实圆球形,果皮黑色,果肉绿色,无肉囊,种子2 ~ 4粒。生长势强,抗寒、抗病性极强,4年丰产,4 ~ 6年平均产量1 876 kg • km-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21.0%,总酸11.6 g • L-1,出汁率65.5%。  相似文献   
42.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BLs)互作蛋白(CIPKs) 作为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前期山葡萄响应低温胁迫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低温胁迫引发的早期伤害及感知阶段的激酶基因中涉及CBL-CIPK 信号通路的VaCIPK18表达显著上调。为进一步研究山葡萄(Vitis amurensis)VaCIPK18激酶参与低温胁迫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获得了VaCIPK18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1 320 bp,编码439个氨基酸。基于对VaCIPK18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胞外结构域中抗原表位丰富的肽段,并将其C端调控结构域(230~439 aa)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UMO。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E. coli Rosetta)中,经0.8 mmol·L-1 IPTG、37℃诱导4 h表达出大小为42 kDa的包涵体蛋白。将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获得anti-VaCIPK18多克隆抗体,经检测具有高效价及特异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抗体可以与葡萄内源CIPK18特异性结合,且在50 kDa位置出现与预期一致的条带。同时,CIPK18在低温胁迫后葡萄叶片中蛋白表达水平与室温下相一致,但两种状态下均存在可能的磷酸化与泛素化修饰现象。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VaCIPK18的蛋白定位、表达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东北过伐林椴树生长过程与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收集的38株过伐林椴树解析木资料,研究椴树年龄与树高、胸径、材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拟合椴树最优树高-年龄、胸径-年龄、材积-年龄的生长方程,经检验达到精度要求,为预测该地区椴树树高、胸径、蓄积的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山葡萄‘双红’、‘双优’在戈壁滩上栽培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我国西部栽培的‘双红’和‘双优’两个山葡萄品种不埋土能正常越冬,调查、测定和分析这两个山葡萄品种在冬季寒冷、冬春又极干旱的西部戈壁滩上栽培的生产表现。两个山葡萄品种根系耐低温能力比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强,枝条保水能力更强,因此,在干旱荒漠的戈壁石砾地上不埋土能安全越冬和抗御春日多风和干旱。一年生枝条长势好,花芽能正常形成,但在开花季节花序干枯和脱落现象严重。‘双红’、‘双优’山葡萄表现生产性能差、果穗少、果穗小、穗重轻、果粒小,故产量低,仅为原产地的1/3,但其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高出3.9~4.6个百分点。为使‘双红’、‘双优’在河西戈壁滩上栽培,既不埋土又有较高的产量,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5.
用PERKIN-ELMER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岛津LC-3A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黑龙江林蛙(多只混合)输卵管阴干制品中八种金属元素和维生素A、E的含时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钾、钠、;钙、镁、铁、锰、锌、铜、维生素A、维生素E分别为“0.86%、0.27%、0.18%、0.027%、55.92μg/g、23.08μg/g、14.92μg/g、8.25μg/g、0.1702mg/g、0.042  相似文献   
46.
本实验用日立835—50氨基酸分析仪、岛津GC—9A气相色谱仪、索氏脂肪提取器分别测定了黑龙江林蛙输卵管阴干制品中氨基酸、脂肪酸、脂肪的含量。测得氨基酸总和为50.79%(伊春)、47.48%(大兴安岭);脂肪酸总和为2.4469mg/g(伊春)、2.7931mg/g(大兴安岭);脂肪为3.46%(伊春)、3.11%(大兴安岭)。结果表明,黑龙江林蛙输卵管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品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对山葡萄天然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试验确定红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剂(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70min,所得山葡萄天然红色素色价33.36U/mL.  相似文献   
48.
山葡萄种间杂交F_1~F_4代对霜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3—2006年对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与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共定植42个组合杂种苗,定植成活7680株。观察42个组合7680株杂种苗F1 ̄F4代对霜霉病抗性的的抗性分离,共分离出抗病(2 ̄3级)3747株,占杂种苗总株数48.8%。其中抗病×抗病的10个组合共分离出抗病2303株、占69.3%,分别高于抗病×不抗病、中等感病×中等感病、中等感病×高感病、高感病×高感病的组合的23.2、29.2、45.3和54.8个百分点。遗传规律是:山葡萄种间杂交后代F1 ̄F4对霜霉病抗性分离,表现为连续分布,倾向于抗病亲本,后代群体抗病性主要由亲本抗病性决定,杂交组合中抗病亲本越多,分离出的抗病单株越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抗病基因"有累加效应、呈显性遗传给后代。已选育出抗霜霉病、抗寒、可酿造干红山葡萄酒的新品种左优红、品系94-7-75、94-8-168、95-2-482和2002-1-135。  相似文献   
49.
黄波罗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珍贵树种黄波罗的4个不同类型的插穗进行两次采集并以不同的生根激素、不同的激素浓度和浸泡时间进行扦插正交分析试验,得出了大树伐根当年生萌条经NAA50×10-6mg/ml浸泡6h后,扦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FT/TFL类基因山葡萄雌花和雄花中的表达模式,以山葡萄3个雄花品系和3个雌花品系为材料,根据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3个葡萄FT/TFL类基因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VvFT、VvTFL1A和VvTFL1B这3个基因在山葡萄雌花和雄花中的表达。3个基因在山葡萄雌花和雄花中都有表达。 VvFT基因在雌花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花。而VvTFL1A和VvTFL1B这2个基因在雄花中的表达量略高于雌花。 VvFT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花序刚开始展露期(5月14日);而VvTFL1A和VvTFL1B表达高峰出现在芽体膨大期(4月30日)。结果表明,这两类基因在山葡萄花发育过程中作用时间不同。 FT类基因可能参与花的前期调控,而TFL类基因在花器官发育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