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35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58篇
综合类   46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以1987年5月森林火灾后的漠河林区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林火强度设置样地,在不同强度火干扰样地内,分别采集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 Kuzen)的树轮样芯,建立树木年轮的宽度年表,分析不同强度的火干扰及气候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强度火干扰对落叶松径向生长影响程度不同,轻度火干扰样地落叶松生长存在胸径加速生长期,重度火干扰样地落叶松生长存在胸径减速生长期。(2)轻度火干扰样地落叶松年轮宽度与前一年7月份和当年7月份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前一年9、11月份和当年9月份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重度火干扰落叶松年轮宽度与前一年7月份和当年7月份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3)不同强度的火干扰对年轮宽度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影响不同,重度火干扰样地落叶松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在火干扰前后的变化比轻度火干扰更加明显;该地气温过度升高不利于重度火干扰后落叶松的恢复,而对轻度火干扰后落叶松的径向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
以不同林型(草类、杜香、杜鹃)兴安落叶松林0~6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0~60 cm土层,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含水量为17.93%,容重为1.07 g/cm3,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容重呈递增趋势;2)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为弱酸性(pH=5.59),随土层深度增加,pH呈递增趋势;3)兴安落叶松林土壤铵态氮含量为17.94 mg/kg,速效K含量为89.05 mg/kg,有效P含量为17.85 mg/kg,有机P含量为0.43 g/kg,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养分指标含量均呈下降趋势;4)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各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大小依次为Al2O3(13.77%)>Fe2O3(5.44%)> K2O(2.33%)>Na2O(1.80%)>MgO(1.30%)>CaO(1.25%),随土层深度增加,除CaO外,各指标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且表层含量与其他土层间差异显著;5)林型对土壤含水量、pH、铵态氮、有效P、MgO、Al2O3、CaO、Fe2O3的影响显著,而对容重、速效K、有机P、Na2O和K2O的影响不明显。表明兴安落叶松3种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理化特征显著区别于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可为兴安落叶松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针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运用可拓层次分析法构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火险评级指标体系。通过不同层次的分析,建立了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价模型,给出了有效的可拓区间数,确定了各个火险评级指标在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险等级评价中的权系数,为构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险等级的动态评估演化模型、促进林地更新、实现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用不同比例A1和B层暗棕壤混合(A1∶B=1∶2)制造土壤养分缺乏条件,栽植落叶松幼苗,通过模拟我国东北林区代表性森林凋落物淋洗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系统研究养分缺乏下,不同浓度外源有机酸对暗棕壤磷有效性和落叶松幼苗吸收运输磷素养分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A1层与B层混合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落叶松幼苗根系和叶片磷累积量和磷吸收效率降低,但磷利用效率增加。外源有机酸处理后,混合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3种有机酸的作用强弱表现为琥珀酸柠檬酸草酸,一般以浓度5.0 mmol/L和处理20 d时提高效果最显著。有机酸不同程度提高了根系和叶片的磷累积量和磷吸收效率,但降低了磷利用效率。有机酸对磷累积量和磷吸收效率的提高程度因处理时间、有机酸浓度和种类而异:对于根系,20和30 d的结果高于10 d,叶片则10和20 d的结果高于30 d,说明处理前期磷被吸收后向叶片的转移量较多,而后期则更多地在根中积累;3种有机酸大多在10.0 mmol/L提高幅度最大;不同有机酸的促进程度为琥珀酸柠檬酸草酸。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落叶松松塔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建立原花青素变化的动力学模型。[方法]以落叶松松塔为原料,通过添加几种食品中常见的金属离子(Mg2+、Zn2+、Fe2+)和还原剂(NaHSO3),探讨了落叶松松塔中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和降解情况。[结果]Mg2+、Zn2+或Fe2+的存在不利于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其降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5.01、27.88、21.60 kJ/mol,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744 4);NaHSO3的存在会提高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656 3),其降解活化能为36.36 kJ/mol。并建立起几种条件下的原花青素的降解动力学模型,通过验证表明模型与实测值拟合程度好。[结论]该研究为落叶松松塔原花青素保质期和残留率的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黑龙江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热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梯度观测塔安装的土壤热通量板和净辐射传感器等设备对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热通量的特征及与净辐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cm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现出"S"形,土壤热通量在年度6月达到最大值747.35W·m-2,12月达到最小值-394.55 W·m-2,全年总土壤热通量为738.89 W·m-2,全年土壤总的热通量为正值,土壤为热汇。对5cm土壤热通量和冠层净辐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无论在日尺度还是在年尺度上均达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以长白落叶松S1-1苗木为对象,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氮、磷、钾肥对苗木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苗木生长的各肥料因子表现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其中,尿素对苗高、地径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为影响苗木各项指标的主导因子;培育换床苗的最佳施肥量为尿素55 g·m-2、过磷酸钙200 g·m2或150 g·m-2、硫酸钾60 g·m-2或20 g·m-2。  相似文献   
68.
大兴安岭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于气候变暖响应是否存在差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和南部采集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年轮样品,建立年表。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南坡、南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在近几十年里随着温度升高树木年轮宽度指数变化不大;中部地区北坡年轮宽度指数近几十年总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是在不同时间段内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1960—1980年树木年轮指数显著上升,年轮平均宽度指数增加3.57%,1980—2008年年轮宽度指数显著下降,年轮平均宽度指数减少0.89%。研究证实,大兴安岭中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规律存在差异,而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69.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19块样地内104株天然兴安落叶松实测生物量数据,建立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上总量和分量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分别采用权函数和联立线性方程组消除方程的异方差和度量误差。结果表明:1)含度量误差的单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能解决总量生物量模型和分量生物量模型不兼容的问题,而且模型的预估精度高于经验模型;2)所建模型参数的决定系数 R2和模型偏差统计量,估计值的标准差 SEE、平均估计误差MPE、平均相对偏差 ME、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 MAE 分别为0.907~0.947,1.887~17.368,1.011%~2.703%,-4.937%~6.998%,5.408%~10.886%;3)对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样木实测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干材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60.37%~76.80%,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树皮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7.15%~20.11%,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小;树枝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8.51%~14.29%,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基本呈现增加趋势;树叶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5.12%~7.09%,在低林龄期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70.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器官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区域、立地、密度、林龄对落叶松生物量及器官分配均有较大影响。辽东地区的日本落叶松林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显著高于辽北、辽南和辽西地区;林分的生物量随立地条件的改善而加大;各地位级林分的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密度最适林分生物量最大;活地被物生物量与枯枝落叶层的现存量均以近熟林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