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药物动力学的方法考察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是否具备缓释长效的特点,同时研究鱼腥草油对头孢噻呋药代动力学的影响。36只SPF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A组单剂量注射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B组单剂量注射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C组单剂量注射头孢噻呋钠粉针;三组注射剂量均为50 mg/(kg.bw)。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并以DAS2.0药动学程序和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A、B、C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权重=1/cc),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A组:T1/2Ka=(1.253±0.100)h,Tpeak=(2.000±0.000)h,Cmax=(35.203±5.732)mg/L,AUC=(229.51±18.278)mg.h/L;B组:T1/2Ka=(0.341±0.090)h,Tpeak=(1.000±0.000)h,Cmax=(43.919±1.51)mg/L,AUC=(188.488±9.611)mg.h/L;C组:T1/2Ka=(0.044±0.012)h,Tpeak=(0.167±0.000)h,Cmax=(159.091±19.971)mg/L,AUC=(128.554±6.625)mg.h/L。实验数据表明,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肌肉注射后,其药物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吸收缓慢,血药浓度平稳,消除半衰期延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在临床上注射1次,连用3 d,可以维持有效血液浓度。  相似文献   
92.
中草药有来源广泛、价廉效优、毒副作用小、不易形成动物机体药物残留和影响水产品质量等特点,阐述了中草药在无公害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3.
菌草香菇与木屑香菇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菌草香菇和木屑香菇中蛋白质、氨基酸、水溶性香菇多糖、重金属以及甲醛含量。结果表明,菌草香菇的营养成分接近于、有的甚至略高于木屑香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94.
为探索草本植物土壤与土壤微生物量(Soil microbial biomass,SMB)碳(C)、氮(N)、磷(P)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稳态机制,本试验测定了伏牛山陶湾流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和莎草(Rhizoma cyperi)等5种草本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全磷(Total P)含量和SMB C,N,P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和SMB C:N:P原子比平均分别为128.6:11:1和75.4:6.6:1。土壤和SMB C:N,C:P,N:P比值差异显著;土壤和SMB C:N,N:P比值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C:P相关性极为显著(P<0.001);其中,紫花苜蓿、蒙古蒿、狗牙根C:N相关性显著,芒草和莎草相关性不显著;紫花苜蓿N:P相关性显著,其他相关性均不显著;所有草本植物C:P相关性均显著(P<0.05)。土壤与SMB C:N:P化学计量关系证明了陶湾流域草本植物SMB C,N,P元素的弱稳态机制。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不同草本植物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的净化效果,选择早熟禾(Poapretens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三种草本植物在哈尔滨市某内河河段构建滨岸缓冲带试验样地。结果表明,以单种种植的方式构建的草本植物缓冲带均对重金属铜和铅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在三种植物的生长各阶段,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重金属铜和铅始终保持最佳的净化效果;并且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铜离子的径流、渗流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4.75%和88.20%;对铅离子的径流、渗流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4.95%和96.13%;三种植物体内重金属铜总积累量由高到低为:紫花苜蓿(283.07 mg)>黑麦草(157.14 mg)>早熟禾(57.39 mg);三种植物体内重金属铅总积累量由高到低为:紫花苜蓿(20.32 mg)>黑麦草(16.64 mg)>早熟禾(4.53 mg),紫花苜蓿对重金属铜和铅表现出较好的积累能力。因此,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净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石蒜(Lycoris radiata(L’Her.)Herb)小孢子、雄配子体和胚囊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存在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和微核等现象;成熟花粉粒具有2核、3核和营养细胞中存在2核等异常现象;在胚囊的形成发育过程中,未见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分体的现象和7细胞8核结构的雌配子体产生,造孢细胞分裂产生2核后,细胞迅速变大并高度液泡化,其中的细胞质和细胞迅速解体消失.因此,石蒜有性生殖的败育原因,主要是由于其胚囊形成中的发育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97.
府灵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32-34,41
根据高速公路旁土壤铅污染浓度范围确定的铅试验浓度为100mg/kg、200mg/kg和500mg/kg,在模拟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公路绿化常用的3种地被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葱兰(Eephyranthes candida)、红花酢浆草(Ox-alis rubra)和4种草坪草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对土壤不同铅浓度的耐受性和生物积累,每一试验组包括未加铅的土壤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植物都能耐受铅污染的土壤环境而正常生长,其中以黑麦草的生物量为最大。草坪草的铅生物积累系数(BAF)高于地被植物的BAF,白三叶的BAF最高,土壤铅浓度为100mg/kg和500mg/kg时的BAF分别为0.20和0.40。草地早熟禾和黑麦草在土壤铅浓度500mg/kg时的BAF分别为0.12和0.08。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加,苇状羊茅和所有地被植物的BAF下降。麦冬、葱兰和红花酢浆草的地下部分对铅的积累能力强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98.
换锦花是我国南方的优良球根花卉和重要的药用植物。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以换锦花种胚和叶片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换锦花种胚的诱导率在各培养基上均较高,平均为75.8%,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2 mg/L+2,4-D 2 mg/L+蔗糖60 g/L,适宜的丛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 mg/L+2,4-D 1 mg/L+蔗糖30 g/L;换锦花成熟叶段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为13.5%,而幼嫩叶段的平均诱导率为65.8%,两者差异极显著,适宜于幼嫩叶段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1 mg/L+蔗糖30 g/L,各生长调节剂配比的试验结果显示,NAA较高时利于根的诱导,而6-BA较高时利于芽的诱导。  相似文献   
99.
对祁连山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人工林草本层植物群落的60个样方进行调查,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 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对该人工林下草本层各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和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青海云杉人工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表明这2种物种在该人工林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态位重叠指数表明:在青海云杉林下生态位宽度较大或较小的草本种群,他们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既有较大的,也有较小的,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无相关性,可能是由于该区草本物种分布的斑块性和环境资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造成的。总体上看,青海云杉人工林下草本层的生态位重叠相对较低,对资源利用的相似度较低;从生态响应速率来看,高山老鹳草(Geranium pylzowianum)和马先蒿(Pedicularis)的发展性最强,在今后的演替过程中将会发展为青海云杉人工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00.
荆芥与防风的药理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荆芥水煎剂、防风水煎剂、荆芥配伍防风(1:1)水煎剂进行巴豆油合剂致鼠耳廓炎症的影响试验、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试验、热板法镇痛试验、解热试验、对离体家兔肠肌的作用试验及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荆芥、防风两味药物单独应用具有一定的抗炎、解热镇痛和抑制家兔离体肠管蠕动作用;两药配合应用,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使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毒性试验表明此两味药物临床使用安全。试验结果较好的解释当前兽医临床使用荆防败毒散治疗各类外感风寒挟湿性感冒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