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7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篇
  26篇
综合类   29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欧阳娜娜  李湘洲  罗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68-11369
[目的]寻求银杏叶总黄酮外场辅助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银杏叶总黄酮的外场(微波场、超声波场)辅助提取工艺,并采用DPPH检测法对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微波、超声波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微波辅助提取银杏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min,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5;超声波辅助提取银杏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4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得率分别为4.09%和3.68%,微波法所用时间仅为超声波法的1/3。[结论]微波法是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较好方法,超声波法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微波提取物。  相似文献   
52.
银杏离体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银杏是原产我国的重要药用植物,主要含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等药用成分.由叶片提取药用成分受到含量低、提取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的限制.通过离体培养生产黄酮和银杏内酯近年取得了一定进展,对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固体继代培养和液体悬浮培养愈伤组织生长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因素,如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矿质元素、有机营养和有机附加物、褐变抑制剂、培养条件等有了较深入了解.银杏的发根培养也在近年取得了成功.该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银杏的组织和细胞培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3.
银杏管胞分子的变异性和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4.
产黄酮银杏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健康银杏植株中分离到126株内生菌,并通过HPLC-UV检测方法筛选到8株内生菌产黄酮类物质。用察氏平板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初步鉴定结果分别属于匐柄霉、丛梗孢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赤霉属、蜜孢霉、放线菌属和暗梗单孢霉属。  相似文献   
55.
银杏中种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卵黄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羟自由基体系、二苯代 苦味酰(DPPH)自由基体系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检测指标,对银杏中种皮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微波提取、超声提取、 乙醇和水浸提)获得的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提取液均具有较 强的抗氧化活性,而不同提取工艺可影响银杏中种皮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其中乙醇浸提液对卵黄脂蛋 白过氧化体系的抑制率为50.69%,微波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213.96和411.26 U/L,乙醇超声提取液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9.8%和44.09 U/mL。  相似文献   
56.
喻林华  王义强  蓝华  王爽 《北方园艺》2011,(10):188-190
银杏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现对银杏叶或银杏叶提取物在心血管系统、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7.
总结了熊岳树木园凹叶厚朴的引种生长表现情况,并对凹叶厚朴的繁育技术提出了关键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8.
以银杏5 a生盆栽实生苗为材料,通过自然干旱处理,研究干旱对银杏衰老期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组叶绿素含量下降;电导率和MDA含量上升;SOD和CAT的活力先上升后下降;脯氨酸逐渐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引起了膜脂氧化加剧,加快了银杏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59.
银杏内生真菌多样性与产黄酮类物质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组织培养法从银杏根、叶片和茎中分离内生真菌,以相对频率作为指标分析其多样性,通过显色反应、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初步分析,筛选能够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产量;同时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真菌r DNA的居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系统进化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217株内生真菌,分属于5纲、8目、10科、13属;经初步筛选,2株分离自根组织的内生真菌GF111和GF521具有产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发酵液总黄酮产量分别为(14.50±1.30)mg/L和(21.10±1.30)mg/L;初步鉴定2株产黄酮内生真菌GF111和GF521分别为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可见,内生真菌在银杏不同部位在数量、种群及其组成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菌株GF111和GF521产黄酮能力较高,可作为生物发酵生产黄酮类物质的备选菌株。本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和保护银杏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0.
银杏酸单体制备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银杏外种皮为原料,石油醚回流提取得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银杏酸(GA)混合物,再经制备色谱柱多次分离,反复制备得到6种单体:银杏酸C13:0、C15:1、C17:2、C15:0、C17:1和一种未知新化合物,各单体纯度都达95%以上,可作为银杏产品中有毒成分银杏酸定量分析的对照品,初步鉴定该未知物是一种新的银杏酸。测定了粗提物、银杏酸混合物及3种不同单体对17种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银杏酸是银杏外种皮中抗菌活性成分之一,不同银杏酸单体的抗菌活性存在差异,C13:0的抗菌活性显著高于C15:1和C17:1的活性,C15:1的活性高于C17:1银杏酸的抗菌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中苯环上第六位取代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