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8篇
  58篇
综合类   357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封闭异氰酸酯改性脲醛树脂制备胶合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亚硫酸氢钠封闭异氰酸酯改性UF树脂制备胶合板,研究了制板用混合胶液的比例、热压时间、热压温度等热压工艺对胶合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F/PAPI=100/10、热压温度为110℃、热压时间为4min时,所制备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达到国家标准,并且具有较高的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2.
复合诱变选育腈水合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方法]以Rhodococcus sp.HUST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腈水合酶活性。[结果]菌株HUST复合诱变的条件为:出发菌株在距离为15cm时紫外诱变45s后再经1.1%的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20min,然后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HUST-1,其酶活高达698.6U,比诱变前提高了68.3%。[结论]通过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腈水合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3.
曹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06-8007
[目的]为复方牛山参口服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种小白鼠为试验动物,10ml/kg生理盐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研究25ml/kg消炎痛及2.5、5.0、10、20g/kg复方牛山参口服液灌胃处理对小白鼠扭体反应和耳廓肿胀的影响,考察复方牛山参口服液镇痛抗炎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结果]25ml/kg消炎痛及2.5、5.0、10、20g/kg复方牛山参口服液对小白鼠扭体次数的抑制率分别为81.73%、33.65%、38.46%、50.48%、76.73%,对小白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15.14%、6.23%、5.20%、18.20%、27.22%;5.0g/kg复方牛山参口服液灌胃处理0、1、2、3、6.5h后,扭体鼠发生率分别为50%、50%、10%、10%、0。[结论]复方牛山参口服液的镇痛作用较消炎痛稍差,但其对小白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优于消炎痛。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复方三七丸建立合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法和薄膜过滤法检测复方三七丸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回收率。[结果]常规检验发现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都在70%以上 培养基稀释法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组的回收率在70%以上 离心沉淀法+培养基稀释法检测出大肠埃希氏菌的回收率为84% 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检测出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为87%。此外,大肠埃希氏菌、大肠菌群和沙门菌3种控制菌在常规法检测中都表现出专一性。[结论]复方三七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确立为:酵母菌和霉菌的检测采用常规法 革兰氏阳性菌的检测采用培养基稀释法 革兰氏阴性菌的检测采用离心沉淀法+培养基稀释法 枯草芽孢杆菌检测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即可正确检出。  相似文献   
105.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两个试验组对仔猪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但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处理组B的仔猪生长性能最好,显著降低仔猪的料肉比和腹泻率(P<0.05);处理组A和B均可以极显著提高仔猪对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和磷的消化率(P<0.01),显著提高对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而对中性洗涤纤维(NDF)无显著影响(P>0.05);处理组B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盲肠中大肠杆菌和大肠中总需氧菌的数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大肠中乳酸杆菌和盲肠、直肠中总厌氧菌的数量(P<0.05)。因此复方中草药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观察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对妊娠小白鼠宫内发育迟缓血液指标的影响.将60只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速效救心丸组和复方丹参片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日粮,速效救心丸组用剂量为500mg·kg-1速效救心丸拌饲,复方丹参片组用剂量为500mg·kg-1复方丹参片拌饲.妊娠15d时颈静脉采血, CA-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速效救心丸组RBC、WBC、LYM、MON显著升高(P<0.05),复方丹参片组MON显著升高(P<0.05),WBC、LYM极显著升高(P<0.001).说明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对妊娠小白鼠血液细胞有明显升高作用,可在缓解妊娠母鼠IUGR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粮经果复合垄作改善紫色坡耕地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义相  侯勇  夏中梅  王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37-11138
[目的]为有效利用土壤水资源,发展紫色丘陵区旱作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方法]以聚土垄作和农林复合为基础,营建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并进行3年土壤水分状况的定位观测。[结果]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形成4年后,垄土0—15、15~30cm土层容重比平作对照相应土层容重分别减少了8.46%和11.27%,而垄土孔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18%和11.81%。雨日后不同土层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监测结果表明,同一观测日土壤含水量粮经果复合垄作〉纯粮平作;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与纯粮平作方式比较,雨日后第2、4、8天土壤含水量增幅分别达6.86%-22.34%、14.72%-23.16%、21.46%~42.92%;雨日后2、4、8d土壤含水量的递减率粮经果复合垄作〈纯粮平作;不同土层含水量的变化率粮经果复合垄作〉纯粮平作。[结论]粮经果复合垄作能有效改善坡耕地土壤结构,利于土壤保持适宜的水分。  相似文献   
108.
玉米套作大豆模式复合群体高产高效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豆品种南豆12,在玉米套作大豆模式下,对影响玉米套作大豆复合群体产量效益的带宽比、播期、群体配置3个主要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窄行40 cm、宽行160 cm为玉米套作大豆最优带宽配置;在与早熟和中熟玉米套作时,6月18日是南豆12获得高产的最适播期,与迟熟玉米套作时,6月26日是南豆12获得高产的最适播期,玉米套作南豆12的适宜播种期以玉豆共生期控制在42 d以内为宜;玉米6万株.hm-2、大豆9.9万株.hm-2是玉豆两季作物双高产高效的最优复合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109.
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对烟株根际土壤pH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3种不同油菜枯含量、4种不同施用量的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比,在烟苗移栽前进行塘施,对烟株根际土壤定期取样,检测土壤样品的pH值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土质条件下,只施复合肥的根际土壤pH值随烟株生长而发生降升变化;不同油菜枯含量的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后,对烟株根际土壤的pH值具有微调作用,其中,以50%油菜桔含量的有机肥对土壤pH值的调节作用较明显;有机肥配施量从300~1200kg/hm2的4个不同配比对土壤pH值都具有微调作用,以有机肥配施量为600~1200kg/hm2时,对烟株根际土壤的pH值具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将180只健康肉雏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0只。7日龄将A、B组分别口服复合核苷肽溶液(0.05 ml/只)和盐酸左旋咪唑(15 mg/只),C组为空白对照。于试验后7、14天分别测定各组鸡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结果表明,14、21日龄时A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14日龄时B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1日龄时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而14日龄时A、B组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到21日龄时A、B组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复合核苷肽能够显著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