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6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对7个板栗园栗实蛾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实蛾幼虫在板栗园中的分布是遵循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其中Iwao的m*-m回归模型为m*=3.532 3+1.071 0m,Taylor幂模型为lgv=0.591 3+1.130 4 lgm.对各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板栗园中的栗实蛾幼虫彼此之间互相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栗实蛾幼虫在板栗园中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该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造成的.栗实蛾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4.532 3/m+0.071 0).  相似文献   
92.
报道日本栗在河南引种栽培研究结果。筑波、银寄等6个优良品种种植表现出生长快、长势好、早实、早熟、丰产、粒大、质优等优良性状,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适当密植、幼树整形修剪、合理配植授粉树、加强肥水管理及适时除雄是日本栗获得早实丰产的关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3.
杨志坚  冯金玲  陈辉 《果树学报》2013,(1):105-109,183
【目的】为了建立锥栗再生体系,【方法】以锥栗胚为外植体,分析不同基因型、基本培养基及激素组合对锥栗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油榛是锥栗组织培养最佳的基因型;锥栗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NH4NO3804 mg·L-1+KNO31011 mg·L-1+FeSO4.H2O 27.8 mg·L-1+1/2MS其余无机盐+MS有机)+6-BA 2.0mg·L-1+IBA 0.2 mg·L-1,其出芽率为76%;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同上)+6-BA 0.5 mg·L-1+IBA 0.1 mg·L-1,其增殖倍数达18;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同上)+IBA 0.5 mg·L-1,其生根率为48%。【结论】运用上述体系可获得完整锥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4.
板栗胚珠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板栗胚珠为外植体,筛选了板栗胚珠培养适宜的外植体采摘时期、生长调节剂组合、培养基中碳源种类、培养基中糖浓度等指标,并深入探讨了板栗胚珠培养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板栗体细胞胚胎高频发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 ①在板栗胚珠离体培养中,适宜的外植体采摘时间为板栗第1次盛花期后的30~44 d;②单独使用0.5或1.0 mg/L的2,4-D、6-BA、TDZ均不能诱导板栗胚珠的体细胞胚胎发生;③不同种类的细胞分裂素与2,4-D配合使用时,其种类和浓度直接影响出胚率,6-BA与2,4-D配合使用的效果明显优于KT、TDZ、ZT分别与2,4-D的组合,6.0 mg/L的2,4 D和0.5 mg/L的6-BA配合使用,有利于诱导胚珠的体细胞胚胎发生;④板栗胚珠培养中,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与2,4-D浓度、细胞分裂素种类、细胞分裂素浓度都显著相关,4.0 mg/L的2,4-D和1.0 mg/L的TDZ 配合使用,利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⑤使用白砂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最好,其效果明显优于蔗糖、葡萄糖、麦芽糖;⑥培养基中白砂糖浓度为10~40 g/L时,都能诱导板栗胚珠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但外植体死亡率呈现出随糖浓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本文为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黄化机制研究的铁、钙之间关系部分。土壤CaCO_3含量大于2.00%的三个处理,栗株均呈黄化症。黄化株叶和根的全钙量较正常株明显增加,尤其叶钙量是正常株的3—4倍。而叶铁减少,根铁明显增加;施CaCO_3与不施CaCO_3相比较,栗株叶钙、根钙和根铁前者均大于后者,唯有叶铁前者小于后者,又以叶活性铁的降低尤为显著。叶活性铁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活性铁减少,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栗产生黄化。  相似文献   
96.
板栗空苞率高是其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人工授粉、剪除雌花柱头等试验发现:板栗不经授扮,座苞率高达68%以上;授粉受精不良不是板栗落果的主要原因,但不经授粉所结果球全为空苞。如选择亲和力强的花粉授扮,可以大大减少空苞;自花授粉者空苞率较高(平均高达18.3%),以混合花粉授粉,不仅空苞率很低(平均为0.4%),而且总苞内的果实数显著高于自花授扮。上述结果说明,授粉受精不良是板栗形成空苞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7.
Two chestnut (Castanea sativa) orchards of north-western Italy were sampled with passive spore traps 35 times over 24 months. Samples were analysed through a newly developed quantitative PCR assay to quantify propagule loads of the emerging fungal pathogen Gnomoniopsis castaneae. Average propagule deposition patterns were assessed along with temporal and climatic variables, including sampling month and season, temperatures, relative humidity, precipitations, and wi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combining information theory, fractal analysis, unbiased recursive partitioning,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s, were used to model propagule deposition patterns. The trained models were validated on independent data gathered from 24 samplings conducted in a third chestnut orchard during the same timefram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pagule deposition rate (DR) was variable within and among sites, with a site average ranging from 173 to 765 spores ⋅m−2 ⋅h−1. Propagule deposition was observed across all seasons, although the DR dropped substantially during wintertime (p < 0.05).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the growing degree days at 0 and 5℃ thresholds, and wind gust were all positively correlated (p < 0.05) with DR of G. castaneae. The trained models were all significant (p < 0.05), as well as their validation (p < 0.05). Fluctuations of propagule deposition throughout the year were consistent among sites and proved to be driven by temperatures. Wind gus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overall amount of propagules deposited at site level. In future,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s and strong winds as a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may boost the spread of G. castaneae.  相似文献   
98.
以8年生盛果初期的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河北省迁西县典型山地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N、P、K配合施用对板栗产量的影响。通过建立以N、P、K施肥量编码值为变量因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优化施肥量及N、P、K配比。结果表明:N、P2O5、K2O对板栗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同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N、P2O5、K2O对板栗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NP2O2K2O。其中,对板栗产量影响最大是N,其次是P2O5,K2O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效应函数的频率分析寻优可知,目标产量超过1.62 kg/株、置信区间为95%时,N、P2O5、K2O优化施肥方案为:N 0.85~1.19 kg/株,P2O5 0.65~0.80 kg/株,K2O 0.53~0.64 kg/株。N、P2O5、K2O最佳施肥质量比为1∶0.55~0.94∶0.45~0.75。对边际产量方程分析显示,当施肥量分别为N 1.123 0 kg/株、P2O5 0.754 0 kg/株、K2O 0.612 0 kg/株时,板栗产量最高,此时的产量为1.75 kg/株,N、P2O5、K2O最佳施肥质量比为1∶0.67∶0.54。   相似文献   
99.
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来源于浙江庆元的21个优选锥栗无性系的坚果营养物质含量分析表明:锥栗坚果中主要营养成分在无性系间都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营养成分表现出较高的重复力,其大小表现为可溶性糖>粗脂肪>游离氨基酸>直链淀粉>淀粉>粗蛋白;锥栗不同营养品质对环境的影响较迟钝,无性系的基因型对锥栗坚果的营养品质成分含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板栗膏药病对树皮电阻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板栗膏药病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对安徽省舒城县河棚板栗产区板栗膏药病与树皮电阻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皮电阻值与病情呈显著的正相关,即感病程度越重树皮电阻值越大,感病越轻电阻值越小;同一植株上同一病斑的不同位置,树皮电阻值差异极显著,即病斑中央树皮电阻值最大,高于病斑上方、病斑下方、病斑侧面和健康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