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6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燕山早丰板栗密植园施肥-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N、P、K配合施用对板栗产量的影响,以13年生盛果期的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在河北省迁西县典型板栗密植园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建立以N、P、K施肥量编码值为变量因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优化施肥量及N、P、K配比。结果表明N、P2O5、K2O对板栗产量有显著影响,并且两两之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三因素对板栗产量影响的次序依次为NP2O5K2O。通过效应函数的频率分析寻优可知,单株目标产量超过4.50 kg,置信区间为95%时,N、P2O5、K2O单株优化施肥方案为:N 0.85~1.04 kg,P2O50.68~0.83 kg,K2O 0.45~0.51 kg。N、P2O5、K2O最佳施肥比例为1:0.65~0.98:0.43~0.60。该研究可为迁西板栗密植园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采用营养袋育苗,大塘底肥移栽板栗幼苗,成活率可达98%以上,与其他方法相比,成活率提高明显;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嫁接,并结合有效的综合管理措施,嫁接后第一年即有部分植株开花,第三年全部植株开始少量挂果,7年生树平均株产接近实生成年树,比其他方法提前约2年左右,与实生繁殖相比,嫁接繁殖的平均挂果率可提高1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3.
就不同修剪强度对二次结实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板栗结果母枝的修剪以1/3、1/4和1/2修剪强度能极显著减少雄花数量,1/4和去顶处理具增加雌花数量效应,1/3、1/4和去顶处理均具一定的抑制新梢伸长生长和促进枝粗生长作用,1/4修剪强度和去顶处理具增加第一次结蓬数量效应,1/2修剪处理则使二次结实板栗结蓬数量大大降低,此外,随修剪强度的增加其第二次结蓬数也增加,至1/3修剪强度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54.
板栗超补偿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极易遭受剪枝栎实象Cyllorhynchites ursulus(Roel.)的严重危害,为探讨其危害损失程度,在舒城县城冲乡板栗林区,进行了模拟害虫危害和控制虫口自然危害试验。结果表明:板栗具有超补偿力。10a生板栗,疏苞率在5%~23%时,平均单粒增重量为0.4~2.4g之间,疏苞率在5%~17%时,平均单株增产2.41%~6.88%;疏苞率在19%~23%时,平均单株减产1.60%~6.36%;在22a生板栗林,控制单株雌成虫量在1~2头危害时,平均单株增产2.75%~5.39%,但在3~6头危害时,平均单株减产1.09%~24.30%。  相似文献   
55.
优良板栗新品种节节红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93年,在对安徽省板栗种质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实生优株。经无性繁殖测定和多年观察,其成花力强,雌花最大,早实、丰产、优质、耐修剪,抗逆性强。果实成熟期早(8月下旬),坚果大,果色油亮诱人。幼树重截后抽枝结实成熟期迟(11月下旬),耐贮藏,品质优,商品价值高。  相似文献   
56.
The Phytophthora complex associated with Castanea sativa Mill. was investigated in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in 35 regions and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domestication levels.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length of drought season were the main parameters that regulated the presence of Phytophthora species in the chestnut stands. Seven species of Phytophthora were detected; three of these, P. megasperma, P. cryptogea and P. syringae had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on sweet chestnut. P. cinnamomi. P. cambivora and P. citricola wer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P. cinnamomi and P. cambivora were the specie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clining trees with symptoms of Ink Disease. P. cinnamomirequired distinct ecological conditions compared to the other species. P. cinnamomi was never detected in sites characterized by minimum temperatures below 1.4 °C, maximum temperature above 28 °C, or soil pH below 5.4. The results obtaine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modeling the probability of Ink Disease, crown decline and associated Phytophthora species in chestnut groves in global climatic change scenarios.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富集板栗种仁中高纯度总酚酸的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板栗种仁中总酚酸含量;以总酚酸含量为指标,对提取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以总酚酸的得率和精制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结果]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回流提取的总酚酸获得较高的提取率,通过HPD-826型大孔树脂纯化后,总酚酸得率的质量分数达到83.6%以上,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洗脱液总固物中总酚酸的质量分数达到58.1%以上.[结论]采用此种提取及精制方法,可较好地提取纯化板栗种仁中的总酚酸.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通过对来自水稻和马铃薯的16对具有多态性的线粒体SSR引物进行筛选,得到2对适用于板栗的具有多态性条带的线粒体SSR引物。利用这2对多态性引物对76个板栗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多态性SSR位点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产生2.0个等位基因。应用NTSYS2.10软件中的UPG-MA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获得板栗资源线粒体SSR聚类图。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15处可以将板栗种质资源按亲缘关系分成3组。  相似文献   
59.
应用8种化学农药对福建锥栗溃疡病进行化学防治,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后,锥栗溃疡病病斑抑制率、病斑愈合率和绝对防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处理中,25%溃疡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的绝对防治率较好,分别达到869.6%、633.4%和385.3%。8种药剂的3种浓度中,80...  相似文献   
60.
为探明芽变雄花序赤霉素含量降低的分子机制,对板栗野生和芽变雄花序赤霉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古巴焦磷酸合成酶(CPS)、贝壳杉烯合成酶(KS)、贝壳杉烯氧化酶(KO)、贝壳杉烯酸氧化酶(KAO)、赤霉素20-氧化酶1(GA20ox1)和赤霉素3-氧化酶1(GA3ox1)的cDNA序列,以及KO基因DNA序列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两类花序中KO基因在开放阅读框的872、1 115和1 150bp存在3处碱基差异,分别造成了氨基酸由Glu、Tyr和Tyr突变为Gly、Phe和His,最终导致了跨膜区的改变,且发现cDNA上碱基突变是由DNA的碱基差异造成的。推测KO基因的这种突变导致板栗短雄花序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