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9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林业   537篇
农学   199篇
基础科学   209篇
  653篇
综合类   1484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了研究阔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方法,利用系统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对江西部分次生阔叶林的类型进行数量分类.德兴2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10个群丛,宁冈、信丰4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10个群丛.将生长较为迅速,分布在山坡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栲树林、米储林、甜槠林、木荷林等划为一个经营类型;将生长较慢,分布在立地较差的石栎林、青冈林、福建青冈林划分为另一个经营类型.根据不同的经营类型采用不同的经营措施,可以更好地经营好次生阔叶林,同时可获得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92.
为了实现木材分类识别的自动化,应用灰度共生矩阵建立了木材纹理的参数体系,并进行了分类研究。首先在无噪声的环境下提取了木材的共生矩阵纹理原始特征参数,并对其进行特征选择,进而建立了木材纹理参数体系。对该参数体系进行噪声适应性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无噪声情况下样本识别率为87.50%;0.2% ̄1.0%椒盐噪声环境下样本识别率范围为87.00% ̄88.00%。表明该参数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击噪声能力和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紫花地丁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花地丁本草考证、分类鉴别、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开发利用的研究情况作简要综述,为进一步对其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紫花地丁的研究前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4.
红树植物地面反射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使用野外便携式光谱仪对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白骨壤、秋茄、桐花树3种红树植物的叶冠表观光谱的测量结果,系统分析比较了红树植物叶冠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差异;并在一个潮间带底质遥感信息处理平台上对研究地点进行基于表观光谱特征的白骨壤和秋茄的SPOT卫星遥感图像分类;最后讨论了红树光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界定了森林旅游资源的定义、内涵和载体,阐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根据对湖南张家界、广州流溪河、江西三爪仑等14个国家森林公园及湖南永州市各县(区)进行的调查,将其按特征划分为3类8亚类115种.为完善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这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6.
淳安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入手,根据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提出开展淳安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初步构想,指出了该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7.
房干村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莱芜房干村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将20个样方分为7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7个群落,论述了各群落的群落学特征。2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高度和坡向。  相似文献   
98.
油茶果形果色分类及经济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茶成林的成熟果实为材料,对果形果色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相关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油茶果形可分为桔形、球形、卵形、橄榄形4大类,果色可分为红色、红黄色、青黄色、青色4种基本颜色;果径是果实形态中最重要的指标,它与果高、鲜果质量、心室数、籽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果形指数、干籽含油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果径与鲜果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46,建立了果径-鲜果质量回归方程为y=19.529-1.591x 0.049x2,干籽含油率与果形指数和果实颜色变化一致;从各个经济性状指标值来看,球形与卵形,红色与红黄色,青色与青黄色之间基本接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
潮汕地区的杨梅品种繁多,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等问题突出。作者以其果实、果核、叶子的特征、特性和经济价值为依据,把潮汕山区的杨梅分为4类11个品种和3个野生种,并建议乌酥梅、酥核梅、凹蒂乌酥梅和青蒂梅这4个主要品种可在生产上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00.
An adequate supply of nitrogen (N) is essential for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and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of forest stands. N deficits may necessitate the use of artificial fertilisers. Availability of N in the inorganic forms,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NO3-N and NH4-N components, influences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natural forest vegetation. Hence it is essential to use reliable measures of soil N supply that fully reflect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The new Ecological Site Classification (ESC) used in British forestry employs a multi-factorial definition of soil nutrient regime (SNR), including soil N. To develop this, a soil and vegetation study was made at 89 forest sites throughout Great Britain covering the major soil types used for forestry. “Total N” levels were compared with separate pre- and post-incubation measures of the two inorganic N components as potential indices of soil N suppl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 discriminant chemical variables for the sampled soils were pH, calcium and NO3-N and that these were also the main variables influencing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ground vegetation. Total N and NH4-N were less effective discriminant variables for these sites. In some infertile soils the levels of NH4-N or total N may be of greater importance, as NO3-N is usually in very limited supply. A multivariate gradient of SNR, which incorporates the NO3-N measures, has been adopted for use within the ESC system. The position of a site on this gradient can be estimated quantitatively from soil type, ground vegetati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humus type. This enables soil N supply and overall SNR to be assessed in a simple but effective way that guides th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of British forest soils for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It will also be possible to use these techniques to monitor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forest sit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