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39篇
农学   18篇
  29篇
综合类   261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41.
该文从引种地区自然条件、引种实施方法两方面对芬兰树种挪威云杉和柔毛桦在鹤北林业局引进技术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642.
Johansson  Tord 《New Forests》2004,27(1):13-24
Plantings with pendula (Betula pendula Roth) and pubescent (Betula pubescens Ehrh.) birches were studied on five localities (Lat. 57–60 ° N) in Sweden. Seedlings were planted in 1988 or 1989. The experiment contained 50 plants per parcel and five replications per treatment. Among treatments harrowed area and birches covered with tree shelter were included. In spring 1993 five plants growing on harrowed area, with and without tree shelter, respectively were randomly chosen on each parcel. A total of 25 birches per treatment, species and locality were used. The trial was replicated in 1994 and 1995. The plant height was estimated and diameter at 20 and 60% of tree height was measured each year for 4 yr. The stem taper was calculated by the quotient D60/D20. The stem taper for birches without tree shelter was 0.5 for both species on all localities. The quotients for birches, which have grown in tree shelter, were 0.6–0.75 the first years of the trial. Then the quotients decreased and 2–3 years later they were on the same level as for birches planted without tree shelte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ree shelters should be removed two to three years after the plant has reached the top of the shelter. The height of the tree shelter might be shortened to 0.8–1.0 m to stabilise the plant earlier than with the conventional shelter height of 1.2 m.  相似文献   
643.
油松—白桦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道平  沈国舫 《林业科学》1997,33(5):394-402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林型,林下草灌木繁茂,林地枯落物分解迅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营养状况的改善,种间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由于林龄及密度原因,混交林生物量略低于油松纯林,在混交林中白桦对油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因混交距离而变化。本文提出了合适的混交距离和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644.
西南桦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桦不同密度6a的试验结果显示:西南桦属速生树种,人工林初期生长很快,树高生长(1 5年生)达1 22 1 90m,胸径生长(3 6年生)达1 12 2 91cm。密度对树高生长有影响但不显著,而与胸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最大和最小密度林分间平均胸径相差2 88cm,3m×3m林分比1 5m×2m林分林木生长量高32 3%,比2m×2m林分高28 4%,比2m×3m林分高11 6%;单株材积生长与密度亦呈负相关关系,其关系式可用V=ax-b来表示。而林分蓄积则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密度大林分蓄积量高,反之则小。随林龄增长,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差异逐渐缩小。要培育中大径材的西南桦人工林,造林密度不宜大,可考虑采用2m×3m及3m×3m的株行距。  相似文献   
645.
5种种源白桦木材干缩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主要对 5种种源新培育速生白桦木材的弦向、径向、体积全干干缩率和差异干缩及弦向、径向、体积气干干缩率和差异干缩等 4个性状进行了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变异分析及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据此可用来选育纵向干缩率小、差异干缩小、尺寸稳定性好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646.
白桦外生菌根菌培养特性及生理学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6种外生菌根菌的培养特性及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确定6种外生菌根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碳源、氮源以及pH值。实验结果表明:林地菇(Agaricus silvaticus),009,LH008,GT005最适温度相对较高,均在30℃,属于耐高温菌。而035,044最适温度在25℃,属于中温菌。最适pH值多为6.5,只有GT005为4.0。林地菇、009、GT005最佳碳源为蔗糖,035最佳碳源为葡萄糖。044、LH008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除009为硝酸钠外,其余均为天门冬酰氨。  相似文献   
647.
陆斐  初艳 《特产研究》2006,28(3):51-52
通过对欧洲白桦进行劈接、芽接等嫁接试验,提出了欧洲白桦接穗选取、保存及砧木选择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为欧洲白桦收集、保存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48.
李正华  王倩  白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5,(7):162-163,169
[目的]优化白桦树皮桦木醇含量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均匀试验设计筛选了白桦待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测定了距地面不同高度位置白桦树皮中桦木醇的含量.[结果]在0.5~4.0m高度范围内,距地面1.5m处的白桦树皮中桦木醇的含量最高,为17.56%,距地面4.0m处的白桦树皮中桦木醇的含量最低,为14.51%.整体上,不同高度位置的白桦树皮中桦木醇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得到提取桦木醇样品制备的最佳条件:以100%乙醇70℃超声波(40 Hz,150 W)提取白桦树皮样品60 min.  相似文献   
649.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敏感的和高活性的血红素分解代谢过程中的限速酶。本文揭示了白桦BpHO在非生物胁迫及信号诱导调控的表达特征,为该基因在白桦中代谢调控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前期研究获得了白桦HO基因,命名为BpHO,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白桦BpHO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利用重金属镉(Cd)、盐(NaCl)以及4 ℃低温进行非生物胁迫处理,利用硝普钠(SNP)和水杨酸(SA)进行信号诱导,分析BpHO的表达特征。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855 bp,含有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编码284个氨基酸(Genebank登录号:KJ197335)。BpHO为不稳定类疏水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也不具有跨膜能力,α-螺旋、延伸链、无规则卷曲分布于整个蛋白。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白桦BpHO基因与葡萄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与大豆、菜豆、豌豆的遗传距离较远,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远。非生物胁迫结果表明,BpHO基因的表达水平随非生物胁迫处理时间的不同而上下波动,但在处理6 h后BpHO基因对4种非生物胁迫处理都上调表达,说明BpHO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具有响应。信号诱导结果表明,外源NO调节了BpHO基因的转录表达,调控血红素加氧酶的合成。SA也参与了BpHO基因的信号调控。盐、低温、重金属镉胁迫均能促进BpHO 的表达,但响应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650.
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5个MYB转录因子,将其进行蛋白质分子量与等电点、核定位信号、跨膜结构域和蛋白保守结构域预测,并与拟南芥的MYB蛋白质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树构建。结果表明,白桦的5个MYB转录因子都属于R2R3-MYB类蛋白;系统进化树表明白桦的5个MYB转录因子与拟南芥抗逆相关的MYB转录因子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非抗逆相关的转录因子亲缘关系较远,说明白桦的5个MYB转录因子可能具有植物抗逆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