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277篇
基础科学   64篇
  78篇
综合类   1181篇
农作物   155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336篇
园艺   328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5个骨干玉米自交系幼胚为材料, 研究幼胚大小、2, 4-D浓度、KT浓度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5个骨干玉米自交系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但不同条件下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最适幼胚大小为2.0~3.0 mm, 因基因型不同而有所变化;2, 4-D浓度在1.0~3.0 mg/L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 同一材料不同2, 4-D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不能以初级愈伤诱导率高低作为选择胚性愈伤诱导率的标准;KT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 随着KT浓度的增加分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最适KT浓度为1.0~2.5 mg/L。  相似文献   
992.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小孢子发育二核期花药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12个蛋白质点,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另外7个蛋白质点,这些蛋白质分别参与糖类物质的合成及代谢(5个点)、蛋白质生物合成及代谢(3个点)、转录(2个点)、次生代谢产物合成(2个点)、信号转导(1个点)、细胞疾病和死亡(1个点)及未知功能蛋白(5个点)。除1个蛋白酶亚基(点9)仅在不育系中表达外,其他18个蛋白质点在不育系中缺失或表达量降低,因而花粉发育过程中糖类及蛋白质的正常积累受到影响,与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对同一批次不同粒质量的‘郑单958’玉米品种的种子按粒质量分级,研究分析玉米种子大小、活力与其植株内源保护酶活性及与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批次不同粒质量的玉米品种‘郑单958’的电导率与种子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生长过程中,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中等偏上大小的种子对单株产量和百粒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枣和酸枣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 种裂解液中,WPB 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 G1 期峰,计算得出6 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有一定差异,平均基因组大小约为418.56 Mb,其中:‘冬枣爷的基 因组大小为(393.60 ±4.72)Mb,即C-值为(0.40 ±0.01)pg;‘鲁枣2 号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8.00 ±3.61)Mb,即C- 值为(0.44 ±0.00)pg;‘金丝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4.00 ±5.81 )Mb,即C-值为(0.44 ±0.01)pg;‘孔府酥脆枣爷 的基因组大小为(429.60 ±5.03)Mb,即C-值为(0.44 ±0.01)pg;‘无核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13.60 ±7.07)Mb, 即C-值为(0.42 ±0.01 )pg;酸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41.60 ±4.29)Mb,即C-值为(0.45 ±0.01)pg。优化的枣属植 物流式细胞术流程,为枣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基于Voronoi图的侧柏游憩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究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结构调控途径,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及开敞度4个指数,基于Voronoi图空间结构单元分析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侧柏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31,林木总体上呈均匀分布格局;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27,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且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512和0.497,林木胸径及树高分化均不太明显,说明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4)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320,林内空间较为开阔,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基本合理,建议通过少量间伐或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等措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进一步提升该地区侧柏林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厘米级遥感影像用于伊春地区次生林空间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的厘米级遥感影像分析针叶林空间结构,通过对比分析混交度、角尺度的实测数据和大小比数取值意义,研究厘米级遥感影像用于调查平坦地形针叶林空间结构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样地混交度计算结果没有误差,样地角尺度的平均误差为2.7%,绝对误差值为0.01,混交度和角尺度的航测取值意义与实测结果一致;样地航测大小比数反映的林分竞争现状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利用厘米级遥感影像可用于调查平坦地形针叶次生林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97.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10.22)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盛花期叶面喷施尿素对Williams Bon Chretien梨果实生长和短果枝叶片氮含量的影响。果实大小是早熟梨品种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喷洒尿素能够增加果实大小,但对梨树的疏果效果存在争议。试验在阿根廷尼格罗河省  相似文献   
998.
《农村实用技术》2013,(6):40-41
甘薯在辽南地区栽培较多,由于品种单一、连作时间长,茎线虫病、黑斑病发生普遍,平均发病株(穴)率20%,严重地块达50%,影响产量和效益。脱毒甘薯烟薯18是山东烟台农科院甘薯研究所开发优良烤食型脱毒薯品种,以薯形优、薯块大小适中、品质好、产量  相似文献   
999.
以"架豆王"架豆角为试材,研究了NaCl胁迫与种子大小及其互作对架豆角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影响架豆角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芽长及鲜重。当NaCl浓度≤50mmol/L时发芽率的抑制程度不显著,而当NaCl浓度>50mmol/L时,盐分对发芽率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NaCl浓度达到150mmol/L时,种子发芽完全被抑制。幼苗的根长和芽长在所有的NaCl浓度下都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而幼苗的鲜重只是在NaCl浓度>50mmol/L时才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种子大小的差异对架豆角种子幼苗的根长及芽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发芽率和幼苗的鲜重表现出显著的作用。NaCl胁迫和种子大小的互作在发芽率、幼苗根长、芽长及鲜重4个指标中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BIO ORGANS(BIO)是百脉根中调控花器官形态和器官大小的基因,为深入研究其基因功能,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把BIO及其突变的截断基因bio定向导入烟草(Nicotiana tobacum)中,共获得18株转BIO基因烟草植株以及21株转bio烟草植株.转BIO及转bio植株表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周期显著缩短;接近一半的叶片出现缺刻或呈现一个叶片向两个叶片分裂的趋势;花冠颜色变浅,花器官大小、数目、形态等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不同的是,与野生型相比,转BIO植株明显矮化,器官变小;而转bio植株株高变高,器官变大.通过表型分析显示,BIO基因参与了植株形态建成的多个方面,包括植株的高度、叶片以及花器官的形态等,同时推测bio基因缺失的一段序列可能对调控器官大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BIO及bio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基因序列及蛋白序列与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蒺藜苜蓿(Nledicago truncatula)中的部分序列相似性均达到90%以上.该研究为下一步探索BIO基因的调控机理以及与其他基因的互作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