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318篇
农学   249篇
基础科学   144篇
  179篇
综合类   2127篇
农作物   274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220篇
园艺   266篇
植物保护   41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植物激素在灰枣组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枣原产于河南省新郑,为当地的主栽品种,栽种株数占当地枣树的80%。近年新疆南部引种栽培,表现良好。该品种可食率97.3%,适宜鲜食、制干和加工,品质上,耐贮运。树势中强,适土性广。进入结果期较早,产量高而稳定。为加快开发,组培快繁有重要意义。植物激素是植物组培培养基中的关键物质,本文对激素在灰枣组培快繁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02.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采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是引起葡萄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之一。葡萄灰霉菌可在田间潜伏侵染,采后由健康果实携带进入销售市场,该菌的显著致病症状为果实软腐和脱落。灰霉菌与葡萄的其它采后致病菌,如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ium sp.)、芽枝霉(Cladosporium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ar)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相比,不仅表现出明显的潜伏侵染优势,而且具有较强的低温(4℃)条件下的致病优势。4℃低温下灰霉菌在寄主葡萄体外和体内分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力均显著高于以上各菌,而在25℃下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该2种温度下灰霉菌接种果实后的症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03.
灰飞虱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既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媒介昆虫,也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Wolbachia是存在于飞虱等多种昆虫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它们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寄主的生殖,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和遗传上的雄性雌性化等。目前对这类微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的分布、传播方式及其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利用其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4.
刘峰 《植物医生》2007,20(6):16-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黄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灰霉病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所致,可危害茄子、番茄、辣椒、西葫芦、莴苣、草莓等多种蔬菜。目前,该病在淮安黄瓜产区普遍流行,防治不及时,可减产10%~30%,严重的则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05.
菜螟(Hellula undalis Fabricius)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菜心野螟、萝卜螟、甘蓝螟、白菜螟、灰斑野螟、钻心虫、剜心虫等,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分布很广,我国各省均有分布,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以小白菜、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芥菜、油菜等受害较重,对秋冬季萝卜、甘蓝、大白菜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0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稻丰散乳油、60%稻丰·60%唑磷乳油对灰飞虱低龄若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防治效果优良。50%稻丰散乳油80mL/667m2、60%稻丰·唑磷乳油90mL/667m2的防治效果与40%毒死蜱乳油100mL/667m2相近,极显著地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g/667m2的效果,是防治灰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07.
水稻穗期灰飞虱为害损失测定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灰飞虱种群动态与为害损失。结果表明,在浙江北部稻区,灰飞虱年发生5~6代,9月下旬至10月为全年种群数量高峰,也是为害晚粳稻穗严重期;随着水稻穗期虫口密度上升,产量损失加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受害稻穗粒重下降,空秕率上升,是导致水稻减产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建立了为害损失关系式,拟订经济允许水平,综合提出水稻穗期灰飞虱防治指标为水稻齐穗后7~14d为防治适期,每穗灰飞虱成、若虫密度3~5头。  相似文献   
108.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首次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进行了酯酶等5种同功酶及可溶性蛋白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小种间存在着同功酶表型异质性。小种间相似系数在0.22~0.96之间,且分析出4号小种与其它小种亲缘关系最远,具有特殊的遗传背景。进一步从生化角度证明灰斑病菌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建议制定一套同功酶标准图谱作为生产上监测生理小种毒力变异工作的辅助性手段。  相似文献   
109.
 运用致病力和DNA多态性检测中国东北地区的35个大豆灰斑病菌分离物的遗传变异、根据菌株在9个品种(系)上的致病力反应可将其分为7个组。利用13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计产生105个RAPD标记,其中78.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同一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病菌表现遗传变异、致病性和DNA多态性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试验表明,春小麦植株高度与灰翅麦茎蜂危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11.2462+0.2966,=0.7821。植株高度100cm以上,断茎率普遍在22%以上,70cm以下,断茎率仅有2.65%~4.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