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林业   5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滇西北地区生态退化成因及其保护与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通过对滇西北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总结了其生态退化的状况,分析了其生态退化的成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结果。并提出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2.
滇西北海拔大多在3000~4000m,地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包括云南省的怒江州、迪庆州、大理州及丽江地区的局部。作者于2011年5月初步调查了该地区的野生观赏花卉植物资源,其间共拍摄到30余科105属475种观赏植物。本文列出调查到的科属,并重点介绍其中的30种,以摄影图片展示了一些开花植物的风姿。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地形影响等方面对2013年4月11-12日发生在滇西北局地的暴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切变线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沿着西南气流建立的孟加拉湾、缅甸至滇西北的水汽输送带,从孟加拉湾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底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条件引起上升运动,从而使对流强烈发展;滇西北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横断山脉迎风坡的特殊地形不仅对气流扰动的作用十分明显,也对暴雨的产生具有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正初识在海拔4200米的流石滩上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云南大学生物系学习植物学,知道云南有"八大名花"之说,其中杜鹃、报春、龙胆、玉兰、百合、兰花、山茶为当地人熟知,唯有绿绒蒿不为大家认识。出于好奇,我翻阅了生物系图书阅览室的植物志、中草药图谱等书籍,却未见得绿绒蒿真容。不象现在,由于摄  相似文献   
85.
正截至2013年12月20日,霜雪天气致使云南花卉大面积受损。据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初步统计,全省受灾花卉面积的达13.91万亩,全省花卉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28亿元。据了解,12月14日开始,滇中、滇西北、滇东北、滇南等地区出现强降温降雪,持续低温冰雪天气影响到曲靖、文山、大理、楚雄、丽江、红河、玉溪等地花卉的生产、销售和流通。受降雪和路面结冰等因素影响,昆曲、昆玉  相似文献   
86.
滇西北地区蔷薇属(Rosa L.)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滇西北地区的蔷薇属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根据资料整理,表明该地区有蔷薇属种质资源32种5个变种,隶属于6组6系;分析了该属植物在滇西北的垂直分布和水平规律及生境类型,对主要种类的观赏性状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为滇西北蔷薇属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滇西北藏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与滇西北藏区地域毗邻的、具有相似气候条件和土壤母质发育类型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草甸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是林地与灌丛地的3~5倍;季节性放牧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K以及3种土壤酶,均显著大于常年放牧草甸;针叶林地与高山栎灌丛地具有相似的土壤养分特征;各项养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是有机质与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全Ca、全Mg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8.
一、概况云南约位于29°09′—29°15′N,省内山脉纵横,高差悬殊,气候多样,全省土地面积的84%是山地,10%是高原,山间盆地及河谷低地仅占6%。横断山脉纵贯滇西,乌蒙山和五莲峰盘延于滇东北,滇东南及滇中东部是岩溶高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且峰高谷低。海拔最低的河口仅76.4米,而滇西北德钦县境内的梅里雪山最高海拔达6740米。复  相似文献   
89.
滇西北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土壤理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高原香格里拉县纳帕海周边区域的坡耕地、荒草地、自然恢复灌丛、自然恢复高山松次生林以及人工混交林等五种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将它们当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不同阶段,研究不同地类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不同土层看,0~20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自然含水量和pH值比20~50 cm及50~100 cm土层有所增加,土壤容重则比下层减小;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向土壤表层富集。从不同植被类型看,自然恢复灌丛、荒草丛对0~20 cm土层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大于人工混交林和高山松次生林。  相似文献   
90.
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RDAS IMAGINE 9.2处理1957、1974、1989、1990、2001、2006、2011和2012年8个年代的航空和卫星影像,ArcMap 10处理剑湖演变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Fragstats 3.3计算景观指数值,Excel统计景观指数值,采取图、文、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57~2012年剑湖水域面积和形状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从驱动因素、驱动方向、驱动速度和驱动过程4个方面分析了剑湖水域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面积和形状时空演变规律。在1957~2012年的55年间,剑湖水域面积呈随着时间变化而逐年减少的趋势,其形状呈随着时间变化而日渐复杂的趋势。(2)驱动机制。驱动因素对剑湖萎缩的作用按其作用大小从大到小的排序,在1983年以前是疏浚河道→泥沙淤积→湖滩开发→湖水污染,在1983年以后是泥沙淤积→湖滩开发→湖水污染;剑湖入湖河流入湖口和出湖河流出湖口周围是剑湖萎缩的主要驱动方向,而带着大量泥沙入湖的金龙河入湖口周围是剑湖萎缩的最主要驱动方向;在1957~2012年7个时段中,驱动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1990-2001年→1957~1974年→2006~2011年→1989~1990年→2001~2006年→2011~2012年→1974~1989年;1957~2012年7个时段形成了不同驱动速度导致的剑湖水域逐渐萎缩而进程不同的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