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823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56篇
  267篇
综合类   121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192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神木红枣主要以制干品种木枣为主,因成熟期雨水频繁形成裂果烂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日光温室栽培可以人为调节枣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人工控制的目标,选择早脆王可以补充神木红枣栽培中没有鲜食枣的空档。  相似文献   
72.
章古台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以章古台地区林龄为10a、20a、35a、50a和60a的樟子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利用便携式土壤剖面水分速测仪分别对0-200cm土层的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采用SPSS16.0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林分密度分别为883、850、400、267、400株/hm2的10a、20a、35a、50a、60a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平均含水量表现为10a生林分的最低,50a生林分的最高;在垂直变化上,浅层土壤水分高,10a、20a和35a的樟子松林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水量明显下降,50a和60a的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不同林龄之间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除35a与60a生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林龄间差异均不显著;根系层土壤含水量,10a与60a生差异性显著,其它差异不显著;土壤底层含水量,除20a和60a樟子松林土壤底层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其余林龄的樟子松林底层含水量均两两差异极显著,通过合理的密度调节可以使林地土壤水分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研究红皮云杉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林分地力的变化状况以及阔叶树对红皮云杉人工林土壤营养的改善作用,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培育筛选适宜的混交树种和施肥营养元素。方法在红皮云杉人工林和天然林中采集树叶、凋落物和土壤样品,实验室内使用碳氮分析仪测定样品C含量,凯氏定氮仪测定叶片和凋落物的N含量,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的N含量,硫酸?高氯酸消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样品P含量。结果(1)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间土壤的C、N、P含量差异显著,3种混交林均大于纯林,其中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C、N、P含量最大;(2)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间土壤的C∶N、C∶P差异显著,3种混交林均小于纯林,其中,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C∶N、C∶P最小;(3)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的N、P含量差异显著,以黄檗为最低,胡桃楸为最高,但均高于红皮云杉;(4)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的C∶N、C∶P以黄檗为最高,胡桃楸为最低,但均显著低于红皮云杉;(5)混交林中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与土壤之间C、N、P含量及C∶N、C∶P的相关性皆高于同林型中红皮云杉叶片及其凋落物与土壤之间C、N、P含量及C∶N、C∶P的相关性。结论依据树种叶片、凋落物及土壤部分的C含量、N含量、P含量、C∶N、C∶P和N: P,胡桃楸和水曲柳可做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适宜混交树种,培育过程中应注意解决N素和P素含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75.
调查研究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受害程度和丹巴腮扁叶蜂(Cephalcia danbaica Xiao)生活史,并应用灌根、喷雾、喷粉和放烟进行防控。结果表明:在祁连山东段林区丹巴腮扁叶蜂在青海云杉植株上每2年发生1代,危害严重。使用不同药剂灌根、喷雾、喷粉和放烟后,均降低了受害株率、虫口密度和林木死亡率,与对照(CK)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防控方法应用后受害株率、虫口密度和林木死亡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CK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喷雾使用5%高效氯氰菊酯放烟使用10%吡虫啉喷粉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灌根。综合考虑不同方法的防效、操作方便程度和成本后认为使用10%吡虫啉喷粉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76.
在甘肃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系统研究不同容器(基质)和插穗对川西云杉的扦插生根能力。结果表明:川西云杉插穗愈伤始期为扦插后10 d,插后40 d开始生根,100 d时扦插生根率达到80%。侧枝类型对生根影响差异极显著,一级侧枝生根率达到85%,插穗年龄对生根率影响差异显著。补光对川西云杉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年生扦插苗通过补光培育,苗高达到16.7 cm,净生长量平均达到11.2 cm,是大田移栽自然生长条件下的196.4%。通过补光处理,可以阻止川西云杉的早期封顶,进行二次生长,从而达到出圃要求。  相似文献   
77.
张掖市寺大隆林场地处祁连山北麓、黑河中上游地带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林场总经营面积262.86万亩,约占张掖市总土地面积的4.2%,其中林地面积93.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3万立方米,约占张掖市林木总蓄积量的20%。寺大隆林区由于受森林和高山冰川的湿岛效应,形成了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林区现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维管植物84科339属936种,有雪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蒙古杉苞蚧对阿勒泰地区人工西伯利亚云杉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但是目前有关该害虫的综合报道十分少见。该害虫在阿泰勒地区1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树枝条表皮下和针叶上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活动危害,8月下旬或9月上旬2龄若虫开始在树皮、树枝和针叶上越冬。分析了该害虫在本地区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9.
对辽北彰武县四合城镇沙地人工栽培的元宝槭解析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元宝槭的径生长在第4~16年增长较快;树高生长在第1~7年生长较快;材积平均年生长量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在52年以前呈现较为均匀的生长过程,没有达到数量成熟。结合当地现存的多株100年以上的元宝槭古树情况,说明元宝槭的寿命超过100年。  相似文献   
80.
树木边材液流是实时反映水分利用过程的重要变量。分析液流与环境因子尤其是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进而明确树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是认识树木适应环境变化机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式液流计连续监测了树干边材液流速率,分析了液流变化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中边材液流速率(Js)平均为4.91±1.25cm·h-1,最大值为18.75±2.99cm·h-1,其中夜间液流速率平均为1.42±0.38cm·h-1,最大值为7.47±1.92cm·h-1。Js与环境因子间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2%,分别解释了方差的54.5%、20.6%、11.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大气水分亏缺(VPD)、大气温度(Ta)、太阳辐射(Ra)等因子,归为蒸发需求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风速(Ws)等因子,为大汽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