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9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714篇
林业   1176篇
农学   343篇
基础科学   433篇
  2114篇
综合类   4411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306篇
畜牧兽医   636篇
园艺   176篇
植物保护   884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633篇
  2022年   627篇
  2021年   581篇
  2020年   489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462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554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北京典型边缘区25年来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典型边缘区25 a来两个阶段(1981~2000年,2000~2006年)土壤有机质含量(SOM)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换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产生重要影响.1981~2000年,荒草地向耕地的转换以及因灌溉设施的完善而引起水浇地面积的增加使得整个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增加,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从9.64 g/kg增加到12.35 g/kg,增加了28%;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户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不再向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追加投入,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由12.35 g/kg降低到11.46 g/kg(2000~2006年).空间上,1981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自北向南逐渐降低;与1981年相比,2000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增加一个级别,增加最多的区域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中部,这些区域也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的地方,主要是荒草地向其他农用地的转换;与2000年相比,2006年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只有3个地区,并且大部分增加不显著,增幅不到1g/kg.  相似文献   
992.
该文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地统计学分析、景观生态学、典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农业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结构差异和区域分异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两个方向上的递变规律。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上,省域尺度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及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因素如大地貌单元等要素的控制;农业区尺度主要受到局部自然条件如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耕层厚度等因素的制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但主导因素有所差异;人类活动的扰动进一步影响了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分布格局,使其更加复杂和多变。  相似文献   
993.
马家塔露天矿区复垦土壤质量变化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以神东公司马家塔露天矿为例,选择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pH值、含水率、紧实度、容重和EC9项指标对复垦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以隶属度函数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采用指数和法评定土壤质量。在研究区划分了5个复垦年限,并且在复垦5a的土地上采集了6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样品,分5个层次分别进行评价土壤质量。结果显示: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表层土壤质量不断提高,并且表层高于下层;复垦后种植不同植被土壤质量差异较大,种植牧草、杨树较好,耕地和针叶树较差。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物理化学调控方法实施情况下坡面土体中水分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物理调控方法可以调节降雨在坡面上的空间分布状况,在同一坡度条件下,面积比为1:2和1:1的处理的湿润锋尾部变化梯度及湿润锋深度均大于面积比为0:3的处理,且湿润锋分布的均匀程度较高。文中使用的入渗率计算公式可真实反映沿坡面各点的入渗率变化过程,入渗量计算公式可计算出降雨入渗量,且精度较高。化学调控方法由于能够维持土壤的物理结构,可以提高土壤的早期降雨入渗率,并增加入渗区上部的降雨入渗量,进而缩小坡面各点的水分分布差异。物理化学调控方法在坡面上配合使用可以提高降雨利用率,但其实际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泉州海岸带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  李强  海香  徐刚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2):212-214
根据泉州海岸带干旱历年(1961—2001年)实测资料,通过分析得出泉州海岸带干旱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并生成了泉州海岸带干旱灾害区划图,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防灾减灾的措施,以期对泉州海岸带的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景观格局演变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森林景观为例,提出采用三维转移矩阵方法,定量分析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具体地分析各种人为干扰活动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准确地确定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97.
曹娥江干流氮素与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氮素是作物的营养元素,以及河流主要水质指标之一,也是引起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对氮污染的控制与研究已经成为水体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的重点。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地区的曹娥江干流上7个取水断面的一周年(12个月)的实地水质监测,分析了曹娥江干流水环境因子(降水量、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与水体中总氮(TN)、可溶态氮(DN)、铵态氮(NH4 -N)、硝态氮(NO3--N)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大田作物作业期间的降水会引发农田氮素流失,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总氮浓度,而大量的降水在引起氮素流失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稀释水体中总氮的作用;(2)可溶态氮浓度平均占总氮浓度的74%,可溶态氮对总氮的贡献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其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与总氮相一致,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下降的趋势;(3)在时间上铵态氮的浓度与水体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空间上铵态氮从上游到下游呈现出下降趋势;(4)在时间上硝态氮浓度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而空间上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8.
以新疆塔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耕地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评价。结果表明,塔城市耕地土壤质量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9.95%,Ⅱ级耕地面积占比27.99%,Ⅲ级耕地面积占比37.04%,Ⅳ级耕地面积占比25.02%,Ⅰ级耕地可作为高标准耕地建设的选择对象,Ⅳ级耕地不适宜开发,需进行土壤修复;塔城市耕地景观格局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34.6%,Ⅱ级耕地面积占比40.1%,Ⅲ级耕地面积占比21.6%,Ⅳ级耕地面积占比3.7%;结合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情况将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6类,优质保护区(218 km2)、土壤质量改良区(279 km2)、土壤质量修复区(196 km2)、景观格局改良区(192 km2)、景观格局修复区(58 km2)、耕地退耕区(70 km2)。总体来看,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重点方向为土壤质量改良与修复。  相似文献   
999.
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单产时空格局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东北黑土区耕地单产时空演变规律,本研究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基于时空演变与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采用NPP换算耕地单产的方法,探究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及其县域单产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耕地单产在时序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共增加了0.79 t/hm2;低单产县、中单产县、高单产县数量减少,较高单产县数量增加,耕地单产内部差异基本不变。2)东北黑土区不同县域耕地单产在空间上非均衡状态明显。其中低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南部,中单产县集聚于黑土区西部,较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北、东北与南部,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东南部。全域单产变化幅度沿“肇东—虎林”连线递减分布。3)结合区域单产与地形起伏度分异可知,东北黑土区单产受地形起伏度影响较大,且起伏度高值区与县域单产高值区具有一致性。研究框架及结果对县域单产提升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中国谷物收割机技术难以充分满足购买农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需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受限的现状,采用专利计量的方法,兼顾“质”和“量”2个分析视角,综合技术竞争热点分析、创新主体分析和竞争格局分析3个维度,对不同国家及其微观创新主体在谷物收割机领域的竞争态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谷物收割机技术处于成熟期,技术竞争热点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偏移;2)相较于其他国家以企业为中心的集中式创新格局,中国更倾向于依赖高校、科研机构且专利申请力量较为分散,主要专利申请力量在产出质量上也有所欠缺;3)作为其他专利申请国的重点布局区域,中国对外布局专利数极少;4)不同国家的微观创新主体在技术重点布局上呈现出集中趋势,并且存在广泛的技术联系。总体上,为发展谷物收割机技术,中国应关注技术竞争热点偏移方向、加快企业为中心的创新格局构建,并采取手段保证技术产出质量、提升自身技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