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基础科学   28篇
  4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0 毫秒
61.
为了增加林地的短期经济效益,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根据湖南农业复合种植模式调查结果,依功能作用,组成结果和配置方式的差异,将湖南红壤山丘区林地间作模式分为林粮、林经、林菜、林草、林药、林花、林菌等7个1级模式,欧美杨//大豆~大麦等若干个2级模式;选取代表性较强的10个2级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估算,选取年总产值、投入产出比、覆盖率等3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结合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生态效益的优劣,对林地间作模式进行了优化选择。优化结果是:林草模式是全优模式,各地可大力推广;林经、林菜、林药模式经济效益高,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发展;林粮模式的产品是粮油,粮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发展,而条件欠缺的地方,应创造条件,如实行等高横作,作物间(套)作、免耕等,适度发展。并阐述了杉(松)//苇状羊茅草木等2个有代表性的模式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2.
正2013年11月26~28日,湖南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一行到张家界市专题调研丘陵山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王罗方一行先后赴慈利县生安赛特公司、尹家溪镇农机站,永定区鸿申农机合作社、金土地烟叶合作社和陈家河镇等现场考察掌握一手资料,既关注发展成果和亮点,也关心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张家界市紧紧围绕加快山丘区特色农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积极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农机管理和  相似文献   
63.
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山丘区经济林发展很快,荒山、荒坡开发强度很大,但由于有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因此,  相似文献   
64.
一是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20世纪50年代开始,湖南对洞庭湖进行治理,50年代末~70年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在山丘区大量兴修大中小型水库,修建配套的沟渠水系,改善了农田灌排条件,大大缓解了旱涝灾害的困扰,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5.
稻瘟病在雨水多的年份,长期灌深水的田,山丘区,偏施氮肥的田及易感品种田发生严重,尤其在破口抽穗时遇到3天左右低温阴雨天气,穗颈瘟将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66.
为提高山丘区生态治理模式最优决策序列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以江苏省淮北山丘区为例,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等特征,提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丘区生态治理模式若干决策系列,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层次、多目标、多决策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各决策因素对生态治理模式影响的权重,确定满足多目标前提下的最优决策序列,为山丘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决策序列是满意的,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跨淮河、黄河、长江、海河四大流域,属山区到平原过渡地带。全省坡耕地占耕地比例较大,长期以来,坡耕地的不合理耕种,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土地资源退化,地力下降,严重影响到山丘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及粮食生产安全。从河南多年的治理经验来看,通过坡改梯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可以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坡耕地蓄水保土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值。因此,坡改梯是振兴山丘区经济的有效措施,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山丘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8.
在迄今尚无肉山羊生产系统理论和完整技术的情况下,本文从制约肉山羊生产的“品种、环境、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在我国山丘区农村条件下,提高肉山羊生产水平的途径,旨在合理利用资源、促进肉山羊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9.
双瑞  相小霞  双书东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130-132,136
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修建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受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较大,工程造价高,解决问题有限;而雨水集蓄工程,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成本低,技术相对简单,管理维护方便,并且,可以通过对雨水的直接调控,减少降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消除水土流失原动力,减轻水土流失危害。通过对豫西四县典型小流域内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综合研究分析,探讨了山丘区不同部位(坡面、沟道等)蓄水工程开发利用模式及关键技术,供同类型区参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方城县山丘区旱作农业技术初探陈清明(河南省方城县旱地农业办公室,473200)方城县位于南阳盆地的东北缘,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地面积的70%属于丘陵区和浅山区。全县有耕地10.2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3.8万hm2,土壤瘠薄,结构不良,一遇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