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19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目的]为小球藻的高密度培养及开发高附加值代谢产物提供基础参数。[方法]从细胞生长、营养物质吸收、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研究小球藻自养、异养和混养特性。[结果]在异养和混养条件下小球藻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大生物量分别是自养时的3.2、4.0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生长状态相对应;在不同营养方式下细胞组分存在差别,在异养和混养条件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但总脂含量增加;与自养相比,异养和混养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激发能在2个光合系统间的分配比PSII/PSI降低。[结论]混合培养在高密度高油脂含率小球藻培养方面具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目的】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蛋白含量高,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和多种营养保健因子,2012年被我国增列为新资源食品。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为材料,研究低氮胁迫对自养和兼养来源的藻细胞生化组分和絮凝性能的影响,为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BG11基本培养基和BG11添加10 g/L葡萄糖接种培养蛋白核小球藻,获得自养和兼养来源的种子藻细胞。以BG11基本培养基中18 mmol/L硝酸钠为正常供氮对照,设置硝酸钠水平为3、6、9 mmol/L的低氮胁迫培养基。种子藻细胞培养14天后,分别采用干重法、脂染色法测定藻细胞干重生物量和总脂含量;蛋白和淀粉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藻细胞胞外聚合物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组分和含量。【结果】1) 自养与兼养来源的蛋白核小球藻在低氮胁迫处理下均能生长,自养来源藻细胞更能迅速感应低氮胁迫的条件变化,转接后第1天即开始快速生长。四个胁迫处理中,以硝酸钠6 mmol/L组藻细胞干重和油脂含量最高。该低氮胁迫培养4天后,所有藻细胞样品生长到达稳定期,此时自养与兼养来源的藻细胞干重分别为2.56 g/L和4.62 g/L,藻细胞油脂含量分别为15.5%和39.3%,与正常对照组 (硝酸钠 18 mmol/L) 相比均显著增加。2) 低氮胁迫处理能提高蛋白核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其中6 mmol/L胁迫处理4天后,兼养藻细胞油脂产率最高,达到129.56 mg/(L·d),同比是自养来源藻细胞的7.95倍。3) 兼养组藻细胞胞内外蛋白、淀粉 (多糖) 初始含量显著高于自养组。藻细胞油脂、蛋白、淀粉含量在低氮胁迫处理培养2天或3天内均显著下降,之后低氮胁迫组藻细胞胞内外蛋白含量持续下降,细胞油脂与胞内淀粉含量开始回升,在第4天出现明显的拐点。4) 6 mmol/L低氮胁迫处理4天后,自养来源藻细胞中,对藻细胞絮凝有促进作用的蛋白类色氨酸物质含量比对照组增加40.3%,兼养来源藻细胞蛋白类色氨酸物质和对藻细胞絮凝有抑制作用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类腐殖酸物质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3.6%、74.8%和54.8%。兼养和自养组藻细胞自絮凝率分别为78.5%和80.3%,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自养与兼养来源的蛋白核小球藻对低氮胁迫处理的响应存在差异,藻细胞生化组分含量变化受培养基供氮水平和培养时间的影响。低氮胁迫通过影响藻细胞促进和抑制藻细胞自絮凝的生化组分的比例,显著提高其收获期的自絮凝率。针对供试藻种,以硝酸钠6 mmol/L低氮胁迫处理4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和絮凝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3.
小球藻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丰富,其作为潜在的优质蛋白源,在饲料化应用方面的潜力巨大,可发展成为犊牛、生猪、黄颡鱼、仔鱼及锦鲤等的饲料.该文利用CNKI中国知网数据高级检索方法,对小球藻作为肉鸡、犊牛和生猪以及黄颡鱼、仔鱼和锦鲤等饲料化养殖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球藻作为水产饲料,一般添加量在1%左右,可在提供高蛋白的同时增强养殖产品免疫力,提高多种生长性能,使其产量、品质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有效增加了饲料利用率.作为畜禽饲料,一般添加量为1%~2%,在改善畜禽肠道,治疗维生素缺乏症并防治畜禽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另外,对小球藻饲料化应用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在“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中,都把“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列为重点,甚至把当地政府列入了每年的考核对象,进一步落实市级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加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力度,可见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给当前从事养殖业的同仁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寻求如何变废为宝,如何把养殖与生态有机结合,既解决污染,又能将粪污进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5.
四种化学试剂对三种藻液的浓缩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l2(SO4)3、MnSO4、ZnSO4、CuSO4四种化学试剂对小球藻(Chlorelasp.)、微绿球藻(Nannocholrisoculat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的藻液进行了浓缩试验,结果表明对细胞密度为650万个/mL的小球藻,采用Al2(SO4)3、ZnSO4浓缩效果较佳,最适质量分数为0.03g/L;对细胞密度为2071万个/mL的微绿球藻,采用Al2(SO4)3浓缩效果较佳,最适质量分数为0.01g/L;对细胞密度为733万个/mL的三角褐指藻,采用Al2(SO4)3、CuSO4浓缩比较适宜,最适质量分数在0.1g/L左右。  相似文献   
36.
利用微生态系法培育罗氏沼虾幼体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利用单胞藻、光合细菌肥水后,接种适量褶皱臂尾轮虫,建立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既保证了育苗用水的“活”性,又给幼体提供了优质饵料,从而,使幼体的成活率提高了24.4%,缩短育苗时间4~6天,降低了育苗成本。结果表明,在罗氏沼虾育苗中建立此微生态系可提高出苗量。  相似文献   
37.
孙雪  吴晓微  徐年军  杨锐 《水产学报》2011,35(10):1469-1474
psbA基因是高等植物和藻类中介导光合电子传递D1蛋白的编码基因,该基因受光照等因素的调控。以单细胞绿藻蛋白核小球藻为材料,克隆了psbA全编码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自养和异养藻psbA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以揭示不同培养方式下psbA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克隆到2 595 bp psbA序列,包括676 bp的 5′-非翻译区和857 bp的3′非翻译区。该psbA基因开放阅读框编码353个氨基酸,A+T百分含量为58.0%,其成熟的D1蛋白加工方式与高等植物高粱相似。荧光定量结果表明,自养藻在光周期内psbA基因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而异养藻psbA表达变化不明显。从自养转为异养2 h 时psbA表达量略有升高,4 h后下降至转化前的0.41倍并缓慢下降,而从异养转为自养psbA表达量增加,4 h时增加至1.69倍,4 h后趋于稳定。不同浓度光合抑制剂DCMU降低自养小球藻psbA转录活性至未添加组的40%~59%,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异养藻psbA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38.
以辽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为试验场所,研究施以3种肥料(化肥、鸡肥、化肥与鸡肥的混和肥)对土池培育小球藻的主要营养指标——脂质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混合肥所培养的小球藻,其藻细胞密度略高于化肥组和鸡肥组;混合肥组小球藻的脂质含量(鲜质量的5.36%)也高于化肥组(鲜质量的4.02%)和鸡肥组(鲜质量的2.89%);混合肥组小球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优于单一施化肥或鸡肥的小球藻。因此,在土池中施混合肥更有利于培育出高质量的小球藻。  相似文献   
39.
一、前言鞍带石斑鱼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龙胆石斑。它是石斑鱼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40.
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室内竞争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进行藻类竞争实验,并通过模拟计算,分别得到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纯培养和竞争条件下的生长模式,并计算了2种藻之间的相互竞争抑制强度。纯培养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增长速率r分别为0.451/d和0.419/d,最大环境容量K分别为1414×104个/mL和812×104个/mL;混合培养时铜绿微囊藻对小球藻的种间竞争强度为1.44,小球藻对铜绿微囊藻的种间竞争强度为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