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19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微藻用于处理养猪场废水并同时生产可再生能源微藻生物质,由此实现养猪场废水的生物资源化修复。同时利用2种不同微藻即小球藻和莱茵衣藻,处于不同温度环境(15 ℃或25 ℃)条件下,对具有不同起始氨氮浓度(NH4+-N 浓度分别为100 mgL-1或250 mgL-1)的养猪场废水处理效果观察,分别测定处理后养猪场废水中COD去除能力和微藻生物质累积能力。结果显示,小球藻和莱茵衣藻混合微藻在较高的养猪场废水起始氨氮浓度和较适宜生长条件下(25 ℃)具有较高效率的废水处理能力和生物质累积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D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h:0h和12h:12h1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mg/L、总磷浓度为7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h:0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下大型溞Daphnia magna (体长约3 mm)对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的摄食选择性。沙角衣藻与蛋白核小球藻相比,具有较高的适口性,但营养价值相对较低。按照沙角衣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比例分别为5×104.35×104、20×104.20×104、35×104.5×104 cells/mL混合投喂饥饿0、0·25、1、4、8 d的大型溞,3 h后测定大型溞的摄食率、滤水率和食物选择系数。结果表明:与饱食组和短时间饥饿(0·25、1 d)组相比,长时间饥饿(4、8 d)导致大型溞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摄食率和滤水率显著增加(P<0·05),而对沙角衣藻的摄食率和滤水率显著降低(P<0·05);饱食和短时间饥饿状态下大型溞优先摄食沙角衣藻,而在长时间饥饿状态下大型溞优先摄食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在长时间饥饿和短时间饥饿状态(含饱食)下的最优觅食行为不受食物中沙角衣藻与蛋白核小球藻相对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型溞的饥饿状态可以影响其对藻类食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4.
小球藻营养液投喂轮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小球藻营养液和活性干酵母单独或混合投喂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对比试验,从轮虫的生长状况、抱卵率和怀卵量的变化,比较不同饵料及投喂方式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投喂小球藻营养液和酵母的干重比为21(小球藻营养液53 g·亿个-1·d-1、酵母10 g·亿个-1·d-1)的轮虫增长密度最高;②投喂小球藻营养液和酵母的干重比为11(小球藻营养液40 g·亿个-1·d-1、酵母15 g·亿个-1·d-1)的轮虫抱卵率最高;③单独或混合投喂小球藻营养液的轮虫培养桶内水质保持良好,水色呈浅褐色,且水中颗粒状物少;④水温28C比23C时轮虫增长快、抱卵率高,但易长红色真菌和聚缩虫.  相似文献   
105.
2007年3月对曲阜城市河湖7处水体浮游植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7 门,42属,74种.其中绿藻门最多,19属32种;其次是硅藻门,10属18种.7处水体平均细胞密度为24.57×104个·L-1,小沂河7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为129.38×104个·L-1;其次是泗河1,为14.71×104个·L-1;大沂河4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低,仅为2.27×104个·L-1.观察到的优势种群有石生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rupestris)、小球藻(C. vulgaris)、钝脆杆藻(F.capucina).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指示作用显示小沂河7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106.
苄嘧磺隆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浓度的苄嘧磺隆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苄嘧磺隆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苄嘧磺隆(<1mg/L)具有刺激藻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高浓度的苄嘧磺隆(>5mg/L)抑制藻的生长,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药剂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表现出较好的计量-效应关系,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EC50值为15.7mg/L。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为了建立蛋白核小球藻无菌培养体系。[方法]选取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潮霉素和头孢霉素6种常用抗生素,比较蛋白核小球藻的除菌和纯化效果。同时,对比蛋白核小球藻对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和潮霉素的耐受性以及单独使用卡那霉素和潮霉素的多次除菌效果。[结果]卡那霉素和潮霉素对涂布带菌藻液的抑菌和除菌效果明显,其他4种抗生素的抑菌效果较差;小球藻对不同抗生素的耐受性不同,蛋白核小球藻对潮霉素敏感,50 mg/L就可以明显抑制其的生长,而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要低得多,在200 mg/L时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结论]考虑到高浓度卡那霉素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最终确定用50 mg/L卡那霉素连续3次除菌处理的方式建立蛋白核小球藻的无菌培养体系;同时,测得纯化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藻液在685 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在此波长下小球藻的细胞浓度与吸光值呈线性相关,可用A685来估测蛋白核小球藻浓度。  相似文献   
108.
根据2012年5~10月北戴河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几个重要化学指标变化特征,并应用富营养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法和小球藻培养法对北戴河近岸海域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对3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营养指数法计算结果显示,8和9月北戴河近岸海域海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尤其8月的营养状态指数(E)均值>3,已处于高富营养化.其他月份调查海域海水水质较好,尚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潜在性富营养化法计算结果:5 ~7月北戴河近岸海域营养水平很低,水质质量较好.8和9月由于降雨和径流的影响,致使无机氮水平升高,但由于磷的限制,总体上尚处于潜在性富营养化阶段.通过对营养状态指数和小球藻比生长常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北戴河近岸海域营养状态指数和小球藻比生长常数总体上成正相关关系,表明小球藻培养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北戴河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为了研究空心金属包覆波导所构造的光波导振荡场传感器对小球藻溶液浓度的检测灵敏度。[方法]将小球藻溶液注入波导结构中,采用波长为650nm的激光经衰减器准直衰减后直接入射于波导上表面银膜,经角度扫描得到反射率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即衰减全反射吸收(ATR)谱,通过ATR吸收峰极小值(及其同步角)来检测小球藻溶液的浓度。[结果]在0~4 nmol/L范围内吸收峰极小值(及其同步角)与浓度呈较好线性关系。[结论]用该方法检测小球藻溶液浓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0.
褶皱臂尾轮虫室内培养及在牙鲆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春光 《水产科学》2004,23(4):24-26
研究了褶皱臂尾轮虫在不同的接种密度下的生长情况,以及轮虫强化在牙鲆早苗培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较高的轮虫接种密度可产生高增值数,最高培育密度2380个/ml;是否添加小球藻对轮虫生长具有明显作用;在牙鲆早苗培育中,轮虫投喂前须用乳化油强化,投喂未强化轮虫组白化率达78%,成活率仅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