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6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806篇
林业   1479篇
农学   1016篇
基础科学   770篇
  2176篇
综合类   7096篇
农作物   836篇
水产渔业   475篇
畜牧兽医   2664篇
园艺   836篇
植物保护   545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944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1071篇
  2011年   1074篇
  2010年   1021篇
  2009年   1038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927篇
  2006年   851篇
  2005年   881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9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安徽全椒城市中心滨河区更新"项目为例,以重塑与再生作为设计的主题,在分析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墟"的设计理念,并对其进行规划布局及分区设计。  相似文献   
992.
张幼敏 《水库渔业》1981,(1):54-60,67
开发水域的鱼类区系是在自然环境、鱼类起源、地理位置和人为干预诸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并与分布区的生物和非生物条件相适应。但从渔业的观点看,多数天然水域鱼类区系组成不能合理地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基础,散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体生产力。  相似文献   
993.
洞庭湖的鱼类区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现有面积423万亩(系指岳阳城陵矶水位33.5米之洪水面积)。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捕捞业历来比较发达.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为了充分挖掘水域生产潜力.达到提高渔业产量的目的,我们于1973年元月至1979年4月,对洞庭湖的鱼类区系进行了多次调查.为便于交换情况.我们根据历次调查积累的资料和参考有关文献.写成了这篇报告。  相似文献   
994.
《淡水渔业》1976,(4):3-11
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指示,养殖机械中的又一朵新花——鱼池增氧机已初露锋芒,茁壮成长,自1973年在无锡市城郊养鱼地区试用以来,解决了精养鱼池浮头“一忽穷”(即一疏忽池鱼就会因泛池而造成大批死亡)问题,促进了成鱼稳产高产,深受广大贫下渔民的好评。随着生产的发展,广大贫下渔民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增氧机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不仅要解决浮头泛池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李非 《中国稻米》2014,20(5):65-67
以常规施肥方式为对照,通过对比3种氮肥施用比例应用效果,探索了适合辽北地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氮肥中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以6∶4较为合理,结合晒田能够有效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进而增加产量,与常规施肥方式相比产量增加18.6%。  相似文献   
996.
对2012-2014年云南省第12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优的有云蔗06-160、云蔗06-362、云蔗05-211和德蔗06-24,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繁殖、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97.
植被恢复和覆土厚度对砒砂岩区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植被恢复对砒砂岩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状况,明确对于砒砂岩地区土壤保水保肥效果最佳的植被恢复类型,为砒砂岩区的生态修复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准格尔旗暖水乡裸露砒砂岩向覆土砒砂岩过渡区域,以黄土—砒砂岩交界带不同人工恢复植被和自然恢复草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分析不同植被恢复和覆土厚度对砒砂岩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的影响(其中天然草地作为对照)。[结果](1)裸露砒砂岩向覆土砒砂岩过渡区域土壤水分含量主要受黄土厚度影响,黄土的持水性能优于砒砂岩土壤,养分含量主要受植被恢复类型影响;(2)研究区土壤各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其中土壤水分、碳、氮含量自北向南随覆土厚度增加逐渐增加,磷素分布则相反;(3)对比天然草地,沙棘和油松恢复对砒砂岩区土壤碳、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43.12%和34.27%,全氮提高了78.95%和42.11%,铵态氮提高25.64%和46.15%,硝态氮提高69.44%和42.22%。其中油松恢复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天然草地54.55%,但人工植被恢复后的土壤磷素水平并没有提升。[结论]黄土较砒...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中国边境9省(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与影响因素,为统筹边境地区城乡发展与促进国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构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采取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中国边境9省(区)2008—2018年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2008—2018年中国边境地区城镇化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总体上土地城镇化高于人口城镇化。②乡村振兴整体指数由2008年的0.273上升至2018年的0.756,边境城乡统筹推进力度加大,省域乡村发展差距不断在缩小。③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调程度由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转变,按照两系统的协调程度情况将边境9省(区)划分为优化提升型、调整进步型与重点突破型。④中国边境9省(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各种内外部力量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其中政府决策起到关键引导作用,互联互通扮演“催化剂”角色,产业结构提供重要内生“造血”力量,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具有外部“输血”作用。[结论] 应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分区分级分类制定发展战略、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和激活创新驱动内生发展动力等方面促进中国边境9省(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基于RUSLE的蔗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赤红壤集约化蔗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以及土壤侵蚀强度与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为广西集约化蔗区小流域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对其进行定量估算。[结果] ①那辣小流域坡度在0°~35°之间,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分别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82.85%,10.99%,道路和沟渠共占6.16%。2020年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22.97 t/(hm2·a),属轻度侵蚀水平,是水利部规定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5 t/(hm2·a)的4.6倍;②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5°~25°的坡度范围内,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平均侵蚀速率最大的是林地(桉树),为53.59 t/(hm2·a),分别是坡耕地(甘蔗)、道路、沟渠的2.84,2.12,27.91倍。[结论] 应用RUSLE模型通过借助软件输入相关参数和处理数据,即可估算出蔗区土壤侵蚀及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应合理规划并利用管理好流域的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道路等土地利用类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素有“地球癌症”之称的砒砂岩区位于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核心区域,平均侵蚀模数20 000 t/(km~2·a),其中粒径大于0.05 mm的粗泥沙含量高达80%左右。砒砂岩区沙棘植物柔性坝野外试验系统研究了该区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和分类系统、输沙机理、植物拦沙机理,以及植物柔性坝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给出了支毛沟沟头沙棘植物柔性坝坝系系统工程技术和防止砒砂岩区土壤侵蚀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为基岩产沙区的全方位治理和黄河粗泥沙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