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林业   226篇
农学   193篇
基础科学   142篇
  356篇
综合类   490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54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The design and testing of a feed intak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feed waste collection is described. The system was used in a study of feed intake and growth of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parr in relation to temperature (2 °C or 8 °C) and feed composition (21% fat, 50% protein and 22.5 MJ kg?1 or 34% fat, 40% protein and 24.8 MJ kg?1). Fish had lower feed intake and slower growth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but temperature‐corrected growth (TGC) was better in fish held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GC over time at low temperature, probably as a result of long‐term thermal acclimation. Feed conversion for an increase in body size from 19 to 38 g was better for the fish held at low temperature. Feed consumption of low‐fat fee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fat feed, and growth of the fish fed the low‐fat feed was better 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 Thes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s that the fish compensated for differences in feed energy densities to maintain energy and nutrient intakes, and that lipostatic factors may be operating to regulate feed intake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73.
74.
Goldfish,Carassius auratus, were acclimated for 2 to 3.5 weeks to three temperature regimes: [1] temporally-constant (10, 20 and 30°C), [2] diurnally-cycling (20 ± 10°C) and [3] randomly-fluctuating (± 2°C at approximately 2h intervals between extremes of 10 and 30°C).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matocrit were evident. Hemoglobin levels in fish at constant 30°C and under randomly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Of the three hemoglobin isomorphs observed, the two minor components (G1, G3) tended to decrease in relative abundance with increase in constant temperature, but increased under varying temperature regimes. The converse was true of the principal hemoglobin, G2. Extent of isomorph vari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extent of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These observations confirm that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significantly effects thermoacclimatory response.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in isomorph abundances during the acclimatory process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75.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盖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U型管制造反向射流强化集热板换热的无盖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通过试验研究了该型集热器内部的温度分布特性,以及2020年12月10日和2021年6月20日的集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反向冲击射流的冷却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集热板表面温度,形成覆盖大部分集热板面积的低温区域,且温度分布较为均匀;作为产生反向射流的U型管,还可以充当肋片结构对进入集热腔内的空气进行预热,夏季晴朗工况下U型管的进出口温差可达3.5 ℃;该型集热器在6月20日的平均集热效率可达到80%,而12月10日的热效率仅为45%,冬夏集热效率的差别较大。该研究为无盖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为了建立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模型,反演2016年全国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结合表观热惯量(ATI)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混合模型反演2016年全国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并在实测数据与反演结果精度验证的基础上确定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阈值。结果表明:(1)NDVI≤0.2的像元区域,采用ATI模型反演精度较高; NDVI≥0.78的像元上,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TVDI反演精度较高; 0.2相似文献   
77.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地小麦适宜播期,同时为鄂北地区小麦亩产千斤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对2008~2012年湖北省郧西等10个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依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郑麦9023的叶热间距,运用叶龄积温法推算得出郧西等10个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生产上各地可根据此次研究结果,结合当地气象预报、土壤墒情以及小麦品种特性等适当调整小麦播期,确保小麦壮苗越冬、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8.
基于Landsat 8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建立模型,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热岛效应分布情况,从优势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形状指数来分析热力场景观格局,根据热岛效应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东莞市热岛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Landsat 8卫星影像反演2014年东莞市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力景观以中热岛为主,热岛效应不明显,分布呈西北偏高,中部地区和东南区域偏低;热力景观斑块较复杂、热力场呈条带状零星分布;受绿化、水体影响区域的热岛强度较小,而受人为热源、道路、城市下垫面和建筑等因素影响的区域,热岛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79.
针对LNG泄漏在地面上潜在危险的分析,需要对其在地面上扩散和蒸发速率的变化进行准确预测。基于液体扩散的动力学模型和热传递模型,采用微分方法建立了LNG在连续性泄漏情况下液池漫延半径、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克服了现有预测模型单纯依赖一维傅里叶导热方程的局限性。根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LNG液池蒸发速率先随时间线性增加到最大值,随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即与时间的平方根成反比。以5m^3圆柱形LNG储罐为例,计算得到LNG泄漏的速率为19.92kg/s,泄漏完全所需时间为69S,液池半径达到最大的时间为33S,液池半径最大值为7m,0~33S时间内LNG蒸发速率先线性达到最大值19.92kg/s,34-69s时间内液池蒸发速率与时间平方根成反比,液池厚度由2.3mm逐渐增加到6mm。  相似文献   
80.
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不同停输初始状态对应不同的安全停输时间,停输安全性是该输送工艺的重要技术问题。为了获得停输初始状态对停输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定性分析了一个输送周期内不同时段的停输安全性特点,通过引入停输时机的概念和定义无量纲排空时间定量分析了不同停输初始状态的相对停输安全性。结果表明:高凝油油头到达进站口时停输最危险;不同停输时机的无量纲排空时间相差明显,即不同停输时机再启动的难易程度或停输安全性相差较大,且差异程度随停输时间延长而增大;对于存在停输危险的停输时机,无量纲排空时间总会在某一停输时间下趋于无穷大,表明该停输时间下,再启动不会成功。研究结果可为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合理安排停输检修计划或定性判断停输安全时间提供技术支持。(图4,表4,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