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35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90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5例健康对照兔及25例实验感染RHDV的不同发病阶段病兔用生物素—亲和素免疫酶组化(BA)技术和常规病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HDV是侵害多种组织细胞的泛嗜性病毒,但其主侵器官是肝脏,主要靶细胞是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感染初期RHDV首先在宿主细胞核内出现,随着病情发展在核内增殖、聚集,至疾病严重期核内感染强度达到高峰,濒死期略有下降。疾病后期,核内的RHDV颗粒通过破损的核膜或核崩解向细胞浆扩散。但只要核的轮廓尚存,核内RHDV的密度始终高于胞浆。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急性坏死性肝炎,诸多器官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后期发展为急性败血症。疾病的实质是RHDV损伤肝细胞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出血是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它是血管内皮损伤、DIC和其它多种因素致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的反映,属于继发性病变。本文对RHDV在宿主细胞内的定性、动态变化,以及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临床症状作了详细描写。  相似文献   
102.
酷暑对兔体温和猪瘟定型热比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无猪瘟抗体原料兔作试验,研究酷暑对兔体温变化及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脾淋乳浆液后产生定型热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兔体周围气温达38℃时,100%的兔体温超过41℃;当环境温度达35.5℃时,100%的兔体温超过40℃。这些试验兔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暑症状。发生中暑的试验兔群,在22℃的GMP生产动物房内饲养3 d后,每只注射含4 000个发热单位的猪瘟兔化弱毒脾淋乳浆液,5个试验组所产生的定型热比率分别为47%、65%、73%、54%、63%;而饲养于17~25℃舒适气温中的无猪瘟抗体兔群,转移到22℃的GMP生产动物房,注射相同病毒量后,产生定型热比率为98%、96%。上述结果表明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疫苗生产中,GMP生产动物房必须给兔子提供最舒适的室温,原料兔在生产后期和运输过程中也应避免中暑。但中暑过的试验兔,若能产生定型热,其脾淋毒价仍符合制造活疫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3.
关于哺乳动物体外受精的研究,已经历了120多年,直到80年代才获得了第一例“试管家畜”。近年来,尽管“试管婴儿”平均每天有4例问世,但到1990年4月10日为止,全世界获得的“试管家畜”仅有130例,其中“试管牛”54头,“试管猪”52只,“试管绵羊”23只,“试管山羊”只有1只。 为了克服山羊体外受精的难点,Rao等将山羊输卵管卵母细胞输入事先经子宫输入新鲜羊精的假孕兔输卵管,培养24~36h,有37.0%完成了异体受精。将这些受精卵移植给9只受体羊后,有1只正常分娩,获得了首例异体受精山羊羔。我们将超排羊输卵管卵母细胞移入事先经阴道输入新鲜羊精的假孕兔输卵管,获得了44.8%的异体受精率。但迄今尚未证实,山羊体外获能的精子与超排卵母细胞在假孕兔输卵管内能否完成受精过程和产出正常后代。本试验旨在研究山羊体外获能的精子与超排的输卵管卵异体受精及受精卵移植后产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4.
本试验选取平均63日龄的幼兔80只分为强壮组和瘦弱组。两组各自分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63%和16.34%,试验期80天。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较高的幼兔颗粒料,无论强壮组或瘦弱组的平均全期增重、日增重和增重率试验组均大于各自的对照组。经F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产毛量强壮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瘦弱组中试验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18.63%粗蛋白质水平对情况较差的幼兔更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以常规病理学方法,对30例兔出血症自然病死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以肝细胞严重损伤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坏死性肝炎,受检例100%发生;其次是诸多器官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其他病变为网状淋巴组织坏死和不同程度的活化、增生,急性肾病,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变质性变化,肺内广泛性微血栓及多发性血栓形成,疾病后期发展为急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106.
从呼和浩特市郊区分离1株兔出血症病毒,命名NM株,对其进行了病毒理化、生物学特性检测,并研究了应用SPA协同凝集试验诊断兔出血症的方法。结果表明,病毒在兔体连续传6代,均出现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是1株毒力稳定的强毒株,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30.3nm,无囊膜,边缘有均匀排列的齿状突起,有实芯(占40.6%)和空芯(占59.4%)2种病毒粒子。还有少量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类似病毒的粒子。用冷酚法提取的病毒核酸,经二苯胺显色及紫外扫描,证明为DNA。病毒的蔗糖浮密度为1.192g/ml,对氯仿、乙醚及胰蛋白酶不敏感,耐酸(pH5、pH3)耐热(50℃、56℃、60min)。病毒对人的各型红细胞有高度凝集性。经氯仿、乙醚、酸(pHs、pH3),热(50℃、56℃ 60min)处理后血凝价不降或稍降,经胰蛋白酶处理后血凝价明显降低(降5个滴度)。37℃放置4h,4℃冰箱放置48h血凝价不降,4℃放置4~13d降低一个滴度,15d降2个滴度。兔体血清HI抗体滴度与保护力呈正相关,1∶40以上可以完全抵抗强毒攻击。用内蒙古生物制药厂生产的兔出血症组织灭活苗免疫兔,可以抵抗强毒的攻击。采用原代乳兔肾细胞、Vero及BHK_(21)传代细胞,培养病毒均未成功。应用SPA协同凝集试验诊断兔出血症,特异性和可靠性均好,可作为本病的1种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7.
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35±2.1)kg的生长育肥猪(长大二元杂后代)18头,分成三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日粮中分别加入15%、25%的发酵兔粪,进行81d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了发酵兔粪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采食量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日增重分别高出1.84%和8.3%。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发现,生长育肥猪体重每增重1kg,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比对照组的饲料成本降低了0.19元和0.25元。  相似文献   
108.
3%~4%碘酊、10%氨水和2.85%CS_2作用30min,可完全抑制兔的肝型和肠型球虫卵囊的发育。3%碘酊作用1min 就可完全抑制肝型球虫卵囊的发育;2%碘酊作用5min 无效,作用10min 相对有效率53.52%,作用15min 可完全抑制球虫卵囊的发育。1%碘酊无效,肠型球虫卵囊对碘酊有较高的耐受力。碘酊中加入醋酸有增效作用,而加入 NaOH 则使碘酊失效。  相似文献   
109.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别感染5,15和25日龄家兔,接种后72h扑杀,对其肝,脾,肺,肾,胸腺,骨髓等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幼兔感染RHDV与成年兔病毒性出血症不同,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的增生和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RHDV对一月龄以内幼兔抗亦具有感染性,并对其肝,肾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病理损伤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10.
监测了实验感染兔瘟病兔15例的血清溶菌酶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潜伏期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高于接种病毒前检测出的正常值,以后略有下降,但在濒死期升至最高值,在发病的不同时期,体温交化与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变化不呈平行关系,体温变化迅速,而血清溶菌酶含量在病早期快速升高到高峰值之后相当稳定。结论是,兔瘟病毒感染兔体能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