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3篇
  59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Large amounts of labile compounds are adsorbed to the surface of chars produced by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HTC).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core and adsorbed fractions of hydrochars and to gain knowledge about the possibility to remove phytotoxic compounds by washings with water. Chars were produced by HTC of sewage slud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180 – 200 °C) and ove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4 – 8 h). For comparison one pyrolysis char produced by thermocatalytic low temperature conversion (LTC) at 400 °C for 1 h was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chars and their feedstocks were treated varying the duration (1 x 15, 1 × 30 and 1 × 60 min) and number (2 x 60 and 3 × 60 min) of washing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test materials, and their effects on germination and plant growth were analysed.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nd phytotoxic effects were reduced and the number of washings had a stronger effect than their length of time. Intensive washings with water reduced the hydrochars’ portion of biodegradable compounds significantly. However, also plant available nutrients were lost by washing with water, decreasing the value of hydrochars as a soil amendment.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连续性解吸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研究了高岭石在去离子水和0.1 mol L~(-1) NaNO_3溶液中吸附铜离子后,依次在去离子水以及浓度由低到高的NaNO_3溶液中连续解吸时,离子强度变化对不同pH段铜离子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中和不同浓度NaNO_3中解吸吸附性铜离子时,pH-解吸分值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在去离子水中解吸时可出现重吸附现象,而在NaNO_3中解吸时出现解吸峰现象。高岭石pH-铜离子解吸分值曲线的拐点pH与pH吸附有着对应关系,且pH特征与高岭石pH0关系密切。离子强度变化导致的吸附表面电位变化、高岭石边面的诱导水解作用和土壤表面电荷性质随pH升高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检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最常用的方法是《GB/T 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时,流动相的种类和比例对于试验结果,尤其是对出峰时间、峰面积、峰型及回收率等效果影响极大,因此配置合适的流动相比例对于获得良好的图谱和结果极其重要.本文以流动相中离子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区分不同产地大黄药材的质量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x一射线衍射分析法,得到青海不同产区大黄的X-射线衍射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不同产区的大黄中各化学成份的含量有差异,但其衍射图谱及衍射峰值具有一定的指纹特征。[结论]X-射线衍射法是鉴别不同产区的大黄及其他中药材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药材活性成分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研究了重庆地区11批6年生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色谱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μm,ID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波长227nm,流速0.8mL/min为HPLC指纹图谱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此色谱条件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色谱指纹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峰9可作为参照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平均RSD均小于2.0%;非共有峰面积在4.1%~8.3%之间,符合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规定小于10%的检测要求;全图谱共有峰的相似度均≥93%。表明所建立指纹鉴别方法具有稳定性高、精度准、重现性好,选定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对栽培南方红豆杉药材组分的一致性作出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6.
为揭示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在喀左县发生规律,采用林间踏查、悬挂诱捕器的方法对喀左县油松林内褐梗天牛发生规律及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褐梗天牛在喀左县成虫期为每年4月底5月初至10月上中旬,每年有两个羽化高峰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下旬。试验结果为喀左县防治褐梗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蔓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各器官养分分配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油茶N、P、K、Ca、Mg、Cu、Fe、Zn、Mn等元素含量均受不同器官和不同时间的影响,并呈现极显著(P <0.01)的差异。2)5月与8月油茶各器官的N、P、Ca含量均以叶片最高;5月K含量以叶片最高,8月则以果实最高;Mg的含量均以根最高。3)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P、K以及N(果、叶、枝、干)、Mg(果、叶、根)、Ca(干、根)含量减少了2.08%~59.58%,而根系的N含量、枝与干的Mg含量以及果、叶与枝的Ca含量则增加了3.19%~90.60%。4)Cu、Zn含量均以枝最高,Fe含量以根最高,Mn含量以叶最高。5)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Mn含量、叶Fe含量, Zn含量(枝、干、根)增加了1.36%~171.15%;而各器官Cu、Fe(果、根、枝、干)、Zn(果、叶)含量则下降了10.44%~88.99%。6)本研究发现在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叶片具有很高N∶P,各主要器官的N、P、K、Cu含量较大幅度降低,大量K向果实转移。  相似文献   
108.
指出了我国北方冬季取暖能源以燃煤为主,主要方式有3种: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区域锅炉集中供暖,户内分散采暖。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2016年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推进电能替代指导意见》,积极在北方推进"煤改电"清洁取暖。对"煤改电"工程耦合储能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仅可以提高系统可靠性,而且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可见,储能在"煤改电"中的应用应受到重视,其商业推广将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09.
在单峰函数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满的及溢出的单峰函数的概念,并且对这些单峰函数研究2种意义下的浑沌情况。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讨全国畜牧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预测到2060年的碳排放趋势,本研究利用排放因子法对全国2001—2017年畜牧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根据中国膳食协会所制定的膳食指标的食肉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1—2017年全国畜牧业CO2e排放量整体呈现出升高-降低-回升-降低的趋势,并在2005年达到畜牧业碳排放峰值,估算为4.86亿t。在碳排放源中,畜禽胃肠道发酵的碳排放量占比高于畜禽粪便管理系统,并且在主要畜禽种类中非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要高于其他的畜禽种类。在空间分布上,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碳排放量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更高。根据膳食指标规定的健康食肉量标准进行调整,对于碳减排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在未来40年内可减少畜牧业碳排放量的25%~75%。研究表明,在2001—2017年间全国畜牧业已在2005年实现碳达峰,在未来膳食结构中肉类消费量改善的前提下,畜牧业碳排放量的持续降低有利于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