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红脂大小蠹在中国成灾原因及扩散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一种危害油松等松树的外来入侵物种。国家林业局2005年已将该虫列入对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本文分析了该虫最初发生地的气候情况,探讨了气候因素对该虫发生的影响。结合红脂大小蠹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对该虫扩散趋势做出预测。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2.
厄尔尼诺事件对广东省稻飞虱大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总结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出现与广东省历史稻飞虱大发生的相关关系,为广东省稻飞虱发生的超长预报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广东省稻飞虱大发生概率高,厄尔尼诺强年稻飞虱大发生概率更高。厄尔尼诺事件部分原因是通过东亚地区夏季风影响广东稻飞虱的发生,夏季风正常年份,广东稻飞虱大发生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73.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年,原鉴定的高抗品种常优1号仅表现为中抗,扬粳9538仍表现高抗,而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则表现高感。后期3品种显症茎、蘖产量损失率分别为27.2%、5.5%和90.4%。综合这3个品种抗病、抗虫及其他性状,提出品种推广建议和扬粳9538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4.
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桃小食心虫在枣园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最佳期,采用桃小性诱剂为测报工具,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成虫每年有2 ̄3次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同时,发现桃小成虫发生与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温度在24℃时桃小羽化最为适宜,小于18℃或大于30℃时,难以羽化;羽化期适量降雨有利于羽化,干旱、大风、大雨不利于羽化。因此,6月底以地面防治为主。7月上旬以树上防治为主的防治  相似文献   
75.
海宁市第五代桑螟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海宁市 1998年桑螟发生的概况 ,分析了第五代桑螟大暴发的原因 ,讨论了桑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6.
外来入侵种——苹果小吉丁虫及其在新疆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是苹果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属于区域性外来入侵种.该虫于1993年从山东随苹果苗木传入新疆伊犁州,给当地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并威胁我国经济果树资源中唯一的天然基因库--天山野果林的存在.以苹果小吉丁虫在伊犁地区大暴发为背景,通过调查研究,旨在弄清该外来入侵种的发生与为害规律,以期为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78.
Mortality levels attributed to infectious salmon anaemia viral (ISAV) infections were examined at the net pen and site level in the 1996 smolt year class in three areas of New Brunswick, Canada. The year class in this region was the first known to have potential exposure to ISAV beginning at the time of seawater transfer. There was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in mortality patterns among net pen groups of fish. Net pen outbreak definitions were based on at least seven high mortality days in which there were at least 100 per 100 000 fish per day or >5% cumulative mortality for the study period. There were 106 net pen outbreaks in a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218 net pens. Although the number of new cases decreased as water temperature decreased, overall mortality levels at the study sites did not decrease noticeably. The median peak daily mortality rate during outbreaks was 492 per 100 000 fish per day, with 10% of cases experiencing >5200 mortalities per 100 000 fish per day. The median duration of outbreaks in net pens for which the fish were not slaughtered during the outbreak was 33 days and the median total loss in those outbreaks was 6600 per 100 000 fish.  相似文献   
79.
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及暴发原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我国夏玉米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自2005年在河北省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蔓延到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6省。其发生为害呈现出发生范围广、蔓延速度快、暴发成灾明显、田间虫口密度高和世代重叠严重等显著特点。根据田间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初步指出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地区的“小麦 玉米”两熟种植区机收小麦秸秆还田、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扩散)和生殖能力、缺乏天敌控制因子、幼虫隐蔽发生导致的监测与防治困难,以及对该害虫危害认识不足是导致其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生态学基础、越冬与迁飞(扩散)行为特征以及综合防控技术是下一步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0.
我国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草地螟大发生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尺度草地螟发生预测预报,本文对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8年我国草地螟1代成虫和2代幼虫发生数量与当地温湿度条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草地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 草地螟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对随后幼虫发生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草地螟成虫集中分布在湿度60%~80%的区域内,而在相对湿度为60%~80%的区域内,温度是草地螟成虫和幼虫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成虫主要分布在温度高于21 ℃的区域内,而温度高于27 ℃的区域内草地螟成虫量较少。在成虫盛期温度为19~27 ℃的区域内易形成草地螟幼虫大发生,特别是在温度为21~25 ℃区域内发生程度更重,该温度范围与草地螟成虫产卵适温范围相符。[结论] 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指标应是开展大尺度空间草地螟大发生分布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