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57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26篇
  336篇
综合类   27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从地缘政治角度探讨了晚清云南 “收矿权、保路权”运动对云南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技术、地理、人才、资金等方面分析了滇缅铁路未能修成的原因。对云南矿权的收回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对晚清云南知识界、工商阶层的崛起及其与云南的 “收矿权、保路权”运动的关系作了阐述。这些都是以往学术界较少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较好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山西平朔ATB矿退化土地的林业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类比、室内模拟和野外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1987年-1999年在山西平逆ATB矿进行了林业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生态系统演谱分为生态系统破损阶段、生态系统雏形建立阶段和生态系统动脉平衡阶段;生态受损引发因子包括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土地占用和土地污染;生态重建的实质为林业复垦基础工程的再造与植被重建工程的实施;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包括排土场的设计、有毒物质的消除、黄土的覆盖、侵蚀的控制、植物筛选与配置;重建后的生态优于采矿前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3.
神府—东胜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神府—东胜矿区是晋陕蒙能源基地的核心,矿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新构造抬升活动、全球气候变化、恶劣的气候条件、松散的地面物质是矿区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再加上煤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使矿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claimed lands of a bore-hole sulphur mine. The cropping of two succeeding cuts of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was determined and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analyzed. Alfalfa was cultivated on waste lime (flotation tailings), enriched with a humus layer. The levels of basic nutrients, total S, total F, Ca, P, Mg, K, Na, Fe and Mn were determined in alfalfa. The biomass of an average crop was 6830 kg  ha–1 in the first cut and 14300 kg  ha–1 in the second one. The yields of dry matter as well as of crude and true protei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osphorus level in the dry matter of alfalfa (P < 0.01). The level of total sulphur was positively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osphorus content (P < 0.01). No harmful accumulation of sulphur or fluoride was observed. A deficiency of phosphorus in alfalfa and an abnormal Ca:P weight ratio was found. The S total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 total concentration. (P < 0.01). The percentage of true protein in crude protei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sulphur (P < 0.01). The level of nonprotein nitrogen compound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 total level (P < 0.01).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获得对复合重金属具有耐受能力且能在本地豆科植物根系内定殖共生的抗性根瘤菌,本研究从贵州省内的锰矿区、铅锌矿区采集野生豆科牧草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71个根瘤菌保存菌株。系统发育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7属28种,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54.93%,为优势属,木兰根瘤菌(R.indigoferae)的分布频率最高(15.49%),为优势种。选择来自不同尾矿区、不同种类的根瘤菌17株,采用重金属平板法测定各供试菌株对贵州尾矿土分布较多的Pb2+,Zn2+,Cr6+,Mn2+,Cd2+五种重金属的耐受性,结果发现17个菌株对3种或3种以上的重金属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能力,其中HMZT039-6,HSST042-6,HSST042-1,ZHQT052-1和HXTT050-1对5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耐受能力,为筛选出的最优抗性根瘤菌株。本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共生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
对湖南湘潭锰矿矿业废弃地营造林的3.5-4.5年生栾树、杜英混交林进行了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3 240株/hm2,栾树单株生物量为1 175-1 958 g,杜英为544-909 g;林分生物量为3125-5211.00 kg/hm2,林分净生产量为893.00- 2085.48 kg/(hm2·a).现林木生命力强,生长旺盛,林分生产潜力大.为矿区废弃地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铁尾矿基质下不同遮荫处理间臭柏实生苗叶片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差异,揭示臭柏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保护机制,从理论上解释其天然更新过程,为臭柏光胁迫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臭柏在铁尾矿废弃地造林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唐山迁安铁尾矿为基质,通过盆栽遮荫试验,利用快速叶绿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与 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分别测定0,25%,50%,75%和90%5个遮荫处理下臭柏叶绿素8项荧光参数。【结果】1)全光照条件下Fo 增大,Fm 减小,而叶片光合系统量子产额和能量分配比率(φPo,Ψo和φEo)、单位面积光合机构的比活性参数(Fm,ETo/CSm和 TRo/CSm)和单位面积内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m)均最小,且各个遮荫处理组间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全光照条件下臭柏实生苗反应中心失活,受到光抑制,而全光照下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中 K 点与 J 点明显高于其他遮荫处理,而且光抑制对臭柏叶片PSⅡ的供体侧(OEC)有伤害,造成PSⅡ受体侧(Q -A )的大量积累,阻碍电子传递链向Q -A 下游传递。2)全光照条件下叶片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 )和单位面积光合机构的比活性参数( DIo/CSm )均最大,且与其他遮荫处理组间差异也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全光照条件下臭柏在遭受光抑制后,通过增加天线色素的热耗散,增加非辐射能量耗散等一系列机制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过量光能的危害。3)随着遮荫率增加,φPo ,Ψo和φEo,Fm(ABS/CSm),ETo/CSm和TRo/CSm,RC/CSm随之上升,而φDo和Fo(ABS/CSo),DIo/CSm随之下降,90%遮荫处理表现出明显的光捕捉特征,50%遮荫处理 Fm ,PIABS的平均值最大,说明该遮荫条件下臭柏叶片光抑制最小,光合能力最强,其他参数在不同遮荫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臭柏幼苗若无遮荫措施,受到光胁迫,而其通过增加非辐射能量耗散途径达到光抑制防御的机制。因此臭柏天然更新从乌柳灌丛下开始,逐渐脱离乌柳灌丛的保护,完全暴露在全光照条件下,进而实现自身的不断生长、壮大,但在废弃地上植苗造林初期尚需采取一定的遮荫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地治理和改善矿区恶劣生态环境,使废弃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通过对阜新海州露天矿土地复垦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EC、pH值、含水量、容重、紧实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开展了复垦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复垦示范区土壤质量差异较大,沙打旺、冰草示范区土壤质量最好;杨树、油松示范区次之;耕地、侧柏示范区土壤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9.
滇东北铅锌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演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演替特征,于2020年10月对滇东北两铅锌矿区废弃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群落土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两区均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Pb、Mn、Zn、Cu和Cd的含量均超过相关背景值。其中,两区土壤Pb和Zn以及富乐镇矿区土壤Mn和Cd的有效态占比大体上都呈现随演替进行而降低的趋势,富乐镇矿区土壤Cu的有效态占比呈现随演替发生而先增后减的趋势,矿山镇矿区土壤Mn、Cu和Cd的有效态占比在不同演替阶段呈现不规则波动。两区土壤全氮随着演替的发生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两区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矿山镇矿区呈现持续增加,富乐镇矿区则呈现先减后增;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矿山镇矿区中,Pb和Zn、Pb和SOM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b和TP、Mn和TN、Cd和TN、Zn和SOM、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u、Cu和SOM、Cu和TP呈显著负相关性。在富乐镇矿区中,Pb和Zn呈极显著正相关性,Zn和Mn、Zn和Cu、Zn和SOM、Pb和TP、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d、Cu和Cd呈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表明,矿区次生演替过程与废弃农田和灾后森林等生境的次生演替过程相似,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会随演替发生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恢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业公司以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为目标,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矿产开发的全过程,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使企业走上了安全高效、集约内涵、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探讨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多层管理模式”,为推动其他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起到一些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