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51篇
  134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种植模式下坡耕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中有机碳转化和稳定的作用机制,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通过室内有机碳矿化培养方法,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培养过程中CO_2通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总矿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均以2 mm和2~0.25 mm为主,其总量在78%以上,玉米单作显著减少2 mm团聚体的比例,但却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比例。不同种植模式下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全土、2 mm团聚体和2~0.25 mm团聚体。全土中玉米大豆间作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大豆单作处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在单作处理与对应的间作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植模式下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作用的强弱表现为单作处理比对应的间作处理更强,并且大豆单作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不同种植模式下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快,有机碳矿化作用最强,而0.25 mm团聚体C_0/SOC值(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作用消耗土壤中有机碳的比例)较全土及其他两个粒径团聚体显著降低,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2 mm和2~0.25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研究表明,大团聚体(0.25 mm)在坡耕地红壤有机碳矿化中起重要作用,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白萝卜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82.
植被覆盖下黄土凸型复合坡面水流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侵蚀产沙规律研究现状的薄弱问题,该文通过对野外凸型复合坡面进行不同流量(14、18、22 L/min)、不同植被覆盖度(30%、50%、70%)和不同植被覆盖坡位(凸型复合坡面的上坡坡底和下坡坡底)的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凸型复合坡面径流侵蚀发生过程中的水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植被覆盖度为70%,且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上坡坡底时,复合坡面的水流流态属于缓流过渡流,其他情况下凸型复合坡面的水流流态属于急流过渡流。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下坡坡底时的雷诺数和佛罗德数大于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上坡坡底时相应的雷诺数和佛罗德数。用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这2个参数表达径流阻力结果一致。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上坡坡底时的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大于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下坡坡底时相应的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研究结果可为植被覆盖下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侵蚀产沙过程机理的研究和植被措施在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中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3.
利用植物效能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中,可变荧光(Fv)下降,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0)降低.Fv,Fv/Fm和Fv/F0在水分胁迫各处理的变化趋势为N>L.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剧,Fv,Fv/Fm和Fv/F0值也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84.
对6种典型废弃生物质(锯末、稻壳、纸屑、橱芥、废塑料、废橡胶)进行热重实验分析及热解动力学分析;同时,利用TG/DTG曲线分析了它们的基本热解特性,包括热解区间、最大热解速率的温度、不同加热速度等对热解进程的影响等;通过热解动力学分析,给出了基本的热解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各种原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动力学参数,为废弃生物质制取生物质能源技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5.
提取豆腐柴叶果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解法从豆腐柴叶中提取果胶的动力学过程,建立了受溶解果胶分子降解影响的果胶提取动力学模型,并用数学方法确定了最大的得率和最佳的提取时间.模型可应用于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60、70、80和90℃时用盐酸从豆腐柴叶中提取果胶的酸提取过程,确立了提取过程的速率常数,从60℃下的3.01×10-4 s-1变化到90℃下的8.64×10-4 s-1,应用该模型对豆腐柴叶果胶的提取得率进行了理论计算,获得了90℃下最佳提取时间(50.19min)时的最大得率(8.007%),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能充分描述在酸性条件下的果胶提取过程和预测果胶的最大得率、果胶降解量和最佳的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86.
一氯苯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一氯苯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土娄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不同体积分数(0,0.5%,1.0%,2.5%,5.0%和10%)一氯苯对土壤脲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参数(Vmax,Km和k)的影响。【结果】一氯苯对土壤脲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4个土样脲酶活性与一氯苯体积分数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进行拟合。供试土壤轻度污染时的一氯苯临界浓度为34.0g/kg。随一氯苯体积分数的增大,土娄土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增大,Vmax/Km、Km和k的变化规律性不明显,红壤的各特征参数受一氯苯的影响较小。【结论】土壤脲酶在一定范围内可表征红壤受一氯苯污染的程度;一氯苯加速了土娄土脲酶和尿素复合物的解离;一氯苯与土壤脲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Fe(Ⅲ)-H_2O_2-甲基蓝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H2 SO4 介质中 ,痕量 Fe( )对 H2 O2 氧化甲基蓝褪色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据此建立了一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 Fe( )的新方法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192 - 0 .0 6 6 0μg· m L-1,检测限为 8.0 1×10 -10 g· m L-1.用于水样中痕量 Fe( )的测定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88.
微量金属元素对甲烷菌激活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亚新  杨建刚 《中国沼气》2000,18(2):8-11,16
本文以血清瓶为反应器,以醛酸钙为基质,通过厌氧批量试验从动力学和角度研究了微量金属元素Fe、Co、Ni对甲烷菌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加入微量金属元素Fe、Co、Ni能有效缩短厌氧消化反应时间,提高基质降解率和产气速率。  相似文献   
89.
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食用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方法,探讨双壳贝类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经过4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45;浓度为0.068 mg/L的石油烃水体组,富集平衡后贝体内的石油烃含量高于贝体内的石油烃异味阈值(25~30mg/kg)。参考USEPA、GB18421-2001等关于双壳贝类中石油烃限量的规定,根据石油多环芳烃的毒力机理,把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污染的安全阈值定为0.03~0.05mg/L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0.
为了探究甜杏仁粕蛋白酶解动力学特性,实现对冷榨甜杏仁粕的广泛利用及其生物活性肽的推广,从酶解反应机理出发,应用数学推导的方法,于pH 8.0、温度50℃条件下,以碱性蛋白酶为工具酶,研究甜杏仁粕蛋白在不同初始底物浓度和初始蛋白酶浓度下的水解进程并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甜杏仁粕蛋白的水解度随着初始底物浓度的上升而减小,随着初始蛋白酶浓度的上升而增大,碱性蛋白酶水解甜杏仁粕蛋白的速率动力学模型为:R=(27.035 E_0+0.498 8 S_0)exp[-0.173 3(DH)],酶解反应速率常数K_2为27.035 min~(-1);水解度-水解时间的动力学模型为:DH=5.77 ln[1+(4.69 E_0/S_0+0.086)t],酶失活的动力学常数K_4为2.992 min~(-1)。与试验结果相比,模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表明所建动力学模型对甜杏仁肽产业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