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61篇
综合类   430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糖,对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酶解制备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果胶酶优化的酶解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0.221%、果胶酶0.074%,温度50℃,pH值4.5,时间50min。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3个组分经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5个分子量很大(大于2MDa)的组分,可能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凝聚体,另5个组分的分子量为57.8KDa、115KDa、125KDa、154KDa、206KDa。  相似文献   
992.
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icroenvironments and exogenous substance application on 5′-nucleotidase activity in apple peel tissue. By enclosing apple fruits in bags, treating them with exogenous 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regulative agents or placing them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at different fruit temperatures or relative humidity, the 5′-nucleotidase activiti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onsiderable effect of the microenvironments was found on 5′-nucleotidase activities in fruit peel tissue. The highest enzymatic activity appeared in fruits on the southwest exposure of canopy, regardless of bagged or non-bagged fruit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any other exposures. Fruits with bag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5′-nucleotidase activity than the exposed ones. A variation in enzymatic activities was observed in fruits enclos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bags, which were supposed to alter the microenvironments around them. Within a certain range, gradual or fluctuating rise of fruit temperatures could favor the increase of 5′-nucleotidase activities as a result of heat adaptation, whereas the activity would be inhibited if the temperature-rising period was too short or temperature differential was too large. No matter what temperatures fruits were subjected to, high relative humidity was favorable for stimulating the 5′-nucleotidase activities, which might partly explain why fruit sunburn would not happen in humid climates. Treatments with four kinds of exogenous active oxygen species could reduce the 5′-nucleotidase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but spraying with CaCl2 was able to enhance 5′-nucleotidase activities by 55.39%, reaching a 5% significant level.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05, 32(2): 191–196 [译自: 园艺学报]  相似文献   
993.
西湖底泥中酶活性与养分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室厌氧恒温培育方法,分析了西湖底泥中酶的活性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酶的活性与有机氮的分解和氮的释放相关性较好;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的分解有一定的关系,但磷的形态转化可能是制约磷释放的因素之一;纤维素酶的活性与有机碳的分解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可能与西湖底泥有机碳的组成中低含量的纤维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简要介绍了酶膜反应器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酶膜反应器作为1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广泛,并且具有较大的优势,在食品加工中所表现出来不足之处,提出了酶膜反应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马燕  梁琪  宋雪梅 《核农学报》2022,36(5):998-1007
为探究超声牦牛乳的酶促凝胶流变特性,并进一步分析超声后牦牛乳的蛋白疏水性和脂肪球粒径如何影响凝胶网络的形成,本研究以牦牛乳为原料,进行超声处理(时间5 min和10 min,功率300、400和500 W)后,编号为US1(300 W,5 min)、US2(300 W,10 min)、US3(400 W,5 min)、US4(400 W,10 min)、US5(500 W,5 min)和US6(500 W,10 min),以未处理的牦牛乳作为对照(CK),通过小振幅振荡时间扫描获取凝胶形成的流变信息。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牦牛乳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pH值无显著变化(P>0.05),而均质效率和乳液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超声处理能够增加凝胶的储能模量,使得牦牛乳酶促凝胶的弹性增加。US5和US6的储能模量增幅最多(分别为6 824和7 189 Pa),但凝胶时间长。与CK相比,超声牦牛乳US1、US2、US3和US4的凝胶时间分别缩短了1.78、3.72、5.75和4.74 min;超声处理在改变乳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同时减小了脂肪球尺寸。与CK相比,US3最大荧光强度显著增加了51.22%(P<0.05),脂肪球粒径分布范围为0.300~4.002 μm,集中在1.974 μm处。US4最大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了5.31%(P<0.05),脂肪球粒径呈双峰分布,范围为0.131~4.502 μm。综上所述,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功率的超声处理后,US1~US6乳蛋白表面疏水性和脂肪球尺寸受到影响的程度不同,使得凝胶网络体系存在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凝胶特性。本研究为超声技术在牦牛乳凝胶类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为探明钠钾泵(Na+-K+-ATP酶)是否为丁香酚作用的靶位之一,以了解丁香酚的作用机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体重900~1 000g、体长40~45cm的鲤鱼随机分为对照组(10尾,不含丁香酚乳剂的水溶液)和丁香酚处理组(30尾),测定其不同麻醉时期(诱导期、麻醉期和恢复期)鲤鱼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延脑和脊髓中Na+-K+-ATP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经丁香酚麻醉后不同麻醉时期鲤鱼各脑和脊髓中Na+-K+-ATP酶活性均不同程度下降,丁香酚的抑制作用随麻醉程度加深而加强,在麻醉期时抑制作用最强,与对照组比,丁香酚处理组各脑和脊髓中酶活性在麻醉期性均极显著下降(P0.01);与麻醉期比,恢复期除间脑和延脑外,其余各脑组织和脊髓中酶活性均呈极显著升高(P0.01)。在麻醉的各时期丁香酚对鲤鱼各脑和脊髓中的Na+-K+-ATP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鲤鱼的麻醉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Na+-K+-ATP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复合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方法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木耳多糖,以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溶液pH、浸提料液比以及酶解时间对黑木耳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TLC薄层色谱层析法分析提取出的黑木耳多糖的成分.[结果]试验确定了复合酶酶解提取黑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料液比1:40 g/ml,酶解溶液pH7.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3.0h.在此条件下,黑木耳多糖的提取率为4.353%,所含有的单糖为D-葡萄糖.[结论]研究可为黑木耳多糖的提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一株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比较在牛奶平板上产生水解圈的大小,从韶关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产蛋白酶的ms2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的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对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其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最适反应p H值为10.0,表明发酵液中含有碱性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45℃,45℃保温处理100 min后,酶活性仍保留70%以上,表明蛋白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1 mmol/L的Mn2+对酶有激活作用,但1 mmol/L的Cu2+和Fe2+对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DTA对蛋白酶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发酵液中含有金属蛋白酶。与Alcalase碱性蛋白酶相比,发酵液中的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水解能力更强。在单因素试验中,干酪素和蔗糖分别为氮源和碳源时,发酵液蛋白酶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99.
采用酶法提取菠萝蜜皮中的果胶,研究加酶量、酶解时间、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果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随加酶量增加、酶解时间延长、酶解温度上升、pH值增大,果胶得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变化。经试验优化得到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6%、酶解时间6.2h、pH值4.7、酶解温度50℃,此条件下测得果胶得率为11.3%。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菠萝蜜提取物分子中含有部分乙酰基、酯基和甲氧基,为具有一般结构的低酯化度果胶。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提高烟草浸膏中的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以红大碎片为原料,以还原糖得率和氨基酸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酶法提取制备烟草浸膏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制备烟草浸膏较优工艺为:同时各添加原料质量0.2%的Viscozyme L复合水解酶、淀粉酶和风味蛋白酶,在40℃下水浴酶解4.0 h后,微沸提取0.5 h。采用该工艺制备得到的红大烟叶浸膏得率较常规提取增加了11.84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增加了36.46%,氨基酸含量增加了8.08%,致香成分总量增加了8.08%,其中含量增加较明显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是2-糠醛缩二乙醇、糠醛、5-甲基糠醛和吡咯,分别增加了204.07%、108.21%、92.28%和4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