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11篇
  53篇
综合类   483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7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112.
津优10号     
《中国蔬菜》2004,(1):11-11
  相似文献   
113.
114.
优质 抗病 高产黄瓜新品种──津春4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津春4号是利用两个抗病丰产的自交系Jin-90-3和76-2-1-1-6-4杂交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该品种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能力接近津杂2号。较早熟,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主侧蔓均有结瓜能力,且有回头瓜。瓜条棍棒型,白刺,略有棱,瘤明显,瓜条长30~35cm,心室小于瓜横径1/2。瓜绿色偏深有光泽、肉厚、质密、脆甜、清香、品质良好。产量超过津研4号4o%~50%。该品种适宜小棚、地膜覆盖、春秋露地及秋延后栽培。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示范推广1.3万hm2以上,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5.
津优49号是以优良自交系D53-1和D59-1-1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植株长势中等,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主蔓结瓜为主,坐瓜率高,畸形瓜率低。瓜色深绿,有光泽,瓜长35 cm左右,单瓜质量约250 g,瓜把长小于瓜长的1/8,瓜腔小于瓜横径的1/2,口感脆甜。高抗黄瓜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抗CMV。春露地栽培每667 m2产量6 000 kg左右,夏露地栽培每667 m2产量可达3 700 kg,适合春露地和越夏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16.
1适宜的种类阿特拉津在高温下碱和无机酸可将其水解为无除草活性的羟基衍生物。是选择性内吸型,苗前、苗后使用的除草剂。在玉米上可防治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某些多年杂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1%~2%的地区每亩(667平方米)用175~200毫升;有机质含量3~5和杂草多的地区每亩用200~250毫升;沙质土用下限,粘质上用上  相似文献   
117.
为了研究除草剂作用机理,用光系统Ⅱ抑制型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处理小麦幼苗,用2-DE技术和生物质谱方法,分析了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在10mg·L-1浓度处理时,有7个叶绿体蛋白质斑点(斑点1,50kDa/PI8.1;斑点2,41kDa/PI8.4;斑点3,41kDa/PI7.6;斑点4,23kDa/PI7.1;斑点5,31kDa/PI5.0;斑点6,35kDa/PI8.9;斑点7,14kDa/PI8.1)丢失。对7个发生变化的斑点利用MALDI-MS方法,于NCBI进行数据查询,其中,有6个叶绿体蛋白质归属得到鉴别,它们是Calvin循环中,固定CO2的RuBPcase的激活酶(2个同工体和1个β型前体),在H2O氧化裂解中起重要作用的23kDa氧释放蛋白(psbp protein),在能量转贮中起重要作用的3-磷酸甘油酸激酶和催化HCO3--CO2水合作用可逆反应的碳酸酐酶。研究表明,叶绿体蛋白质组中丢失的6个蛋白质是Atrazine处理的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18.
冉治霖  朱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37-6139,6161
[目的]鉴定1株阿特拉津(ATZ)降解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取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驯化培养,分离能够降解除草剂ATZ的菌株;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室内降解效果进行优化。[结果]试验分离到1株能降解ATZ的菌株L-1,该菌株与Arthrobacter菌株基因相似,同源性达99%以上,结合生理生化方法,确定该菌株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L-1降解ATZ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加入量为3 g/L。在此条件下,将L-1接种于阿特拉津无机盐培养基(ATZ浓度为500 mg/L)96 h后降解率达94.8%。[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TZ降解菌株及其在ATZ微污染水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农业环境中,重金属和农药是比较普遍的复合污染类型。本文以水培实验研究了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铜和具有代表性的三嗪类除草剂阿特拉津单一存在和共存时对小白菜种子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2+)(0.2mg·L~(-1))能促进小白菜种子发芽;阿特拉津和高浓度的Cu~(2+)(≥0.5mg·L~(-1))皆对小白菜种子发芽时的根伸长起抑制作用;Cu~(2+)对阿特拉津的毒害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0.
Arthrobacter sp. AG1菌株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先祝  蒋建东  李荣  李顺鹏 《土壤》2008,40(5):754-759
阿特拉津浓度为50mg/kg干土的黄棕壤、潮土和红壤接种1.5×106CFU/g干土的降解菌Arthrobacter sp. AG1,10天后土壤中的阿特拉津分别降解至1.5、6.6和10mg/kg干土。阿特拉津的降解速率受到土壤性质的影响,但AG1仍能在不满足其生长繁殖要求的pH值的土壤中有效降解酸性土壤中阿特拉津;土壤中水分含量对降解效果影响较大,>20%时降解效果较好;土壤低含水量和低pH值会导致AG1降解阿特拉津的活力下降。不同的接种量对降解效果有一定影响,但105~107CFU/g干土接种量的AG1都能有效发挥降解作用。AG1降解完土壤中的阿特拉津后,在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和15%的情况下能长期保持降解活性,对60天后第2次施入黄棕壤和潮土中的50mg/kg阿特拉津4天时降解效率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