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7篇
  34篇
综合类   207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三种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玉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33-2535
为比较不同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总结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该试验用凯氏定氮法、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分别对14个小麦品种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方法都能测定出各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在95%置信区间,凯氏定氮法和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法测定值与常年平均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三者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2.
<正>1.乙肝病毒,提起它来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因为乙肝病毒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2.据调查,我国人群乙肝的感染率约为60%,即有7亿多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侵入人体,最终使人患上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目前,全世界对乙肝尚无特效治疗药物。3.乙肝病毒是一种细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乙肝病毒具  相似文献   
183.
青海地区仔猪轮状病毒腹泻的病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省互助、大通、湟中及西宁地区的15份仔猪腹泻病料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其中7份病料中观察到了轮状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84.
动物mt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Nass M和Nass S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线粒体内部细丝状的DNA以后,人们才逐渐接受线粒体中存在遗传物质的事实,并对线粒体DNA(mtDNA)的基因结构、组成、复制、转录及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mtDNA的研究在动物分子遗传学、分子生态学、种群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物种和品系鉴定、保护遗传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5.
186.
蛋壳元素组成及超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常规方法测定蛋壳结构属性指标,X射线能谱仪测定蛋壳钙相对含量,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蛋壳超微观结构,研究蛋壳质量与其各层元素组成、超微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蛋壳比例、蛋比重是评价蛋壳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质量蛋壳元素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蛋壳超微结构致密度决定蛋壳质量,乳状层有效厚度对蛋壳坚实度有重要影响.蛋壳超微结构致密度直接影响蛋壳质量,蛋壳中钙和基质蛋白沉积总量与其致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7.
漫透射法无损检测荔枝可溶性固形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无损检测荔枝内部品质并为荔枝快速检测分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荔枝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途径。该文首先针对荔枝果皮较硬而且凹凸不平的特征,比较了漫反射法和漫透射法的试验效果,接着采用多种预处理方式对漫透射光谱进行了处理,并采用连续投影算法结合相关系数法优选建模波长,最后比较了最小二乘法和神经网络法的建模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漫透射方式是较好的荔枝光谱采集方式;通过连续投影算法结合相关系数法,从全部500个波长变量中最终提取出11个优选波长,只占波长总数的2.2%;基于这11个波长的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为0.86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370%。结果表明基于漫透射法进行荔枝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8.
陈璐  王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31-631,633
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并阐述了这种光学仪器在土壤地质、物种、食品科学及水族科学等农业相关科学领域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农业科学发展的贡献,指出其在农业院校的特色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9.
马铃薯缺陷透射和反射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反射机器视觉技术若同时检测马铃薯内外部缺陷存在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透射机器视觉技术的马铃薯内外部缺陷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对获取的马铃薯透射和反射图像预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确定上山法结合区域生长法为马铃薯透射和反射图像特征的最优分割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别建立了透射和反射图像的马铃薯缺陷识别模型并进行了比较。在对马铃薯内部缺陷进行检测时,透射和反射图像所建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6.30%、59.26%;在对马铃薯外部缺陷进行检测时,透射和反射图像所建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4.20%、89.86%;在对马铃薯内外部缺陷进行同时检测时,透射和反射图像所建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5.83%、81.25%。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对马铃薯内部或外部缺陷单独进行检测,还是对内外部缺陷同时进行检测,透射方法均比反射方法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0.
Biochar is a potential micro-environment for soil microorganisms but evidence to support this suggestion is limited. We explored imaging techniques to visualize and quantify fungal colonization of habitable spaces in a biochar made from a woody feedstock. In addition to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iochar, it was necessary to optimize prepar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ologies for examining fungal colonization of the biochar. Biochar surfaces and por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everal microscopy techniques. Biochar particles were compared in soilless media and after deposition in soi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observation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iochar demonstrated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within and among biochar particles. Fungal colonization in and on biochar particles was observed using light,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Fluorescent brightener RR 2200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Calcofluor White as a hyphal stain. Biochar retrieved from soil and observed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exhibited distinct hyphal networks on external biochar surfaces. The extent of hyphal colonization of biochar incubated in soil was much less than for biochar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with fungi in a soilless medium. The location of fungal hyphae was more clearly visible using SEM than with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of biochar particles colonized by hyphae from soil posed a range of difficulties including obstruction by the presence of soil particles on biochar surfaces and inside pores. Extensive hyphal colonization of the surface of the biochar in the soilless medium contrasted with limited hyphal colonization of pores within the biochar. Both visual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hyphal colonization of surfaces and pores of biochar were restricted by two-dimensional imaging associated with uneven biochar surfaces and variable biochar pore structure. There was very little colonization ofbiochar from hyphae in the agricultural soil u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