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5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变绿红菇子实体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变绿红菇子实体中提取出4种多糖,检测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和分子量,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变绿红菇子实体的4种多糖为杂多塘,含有的单糖组分分别为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以及果糖,其中葡萄糖为主要单糖组分。这4种多糖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3.1×107,6.5×105,5.1×105,8.0×105Da;多糖RVP2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此发现为变绿红菇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张斌  周再知  陈羽  梁坤南  余雪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71-11873
[目的]通过对常规培养基营养因子优化,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红菇的仿生栽培和深层培养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葡萄糖、(NH4)2SO4、ZnSO4和VB1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红菇纯培养菌株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结果表明,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00-25.00g/L,(NH4)2SO4为2.07~4.83g/L,ZnSO4为4.50~6.50g/L,VB1为0.15—0.20g/L。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葡萄糖20.00g/L+(NH4)2SO42.07g/L+ZnSO45.50g/L+VBB10.20g/L+KH2PO43.00g/L。[结论]用该培养基配方进行温室振荡发酵试验时,得到红菇最大菌丝产量为0.64g/L。  相似文献   
103.
红菇提取液对大龄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菇子实体提取液对大龄小鼠的抗氧化性能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龄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组为大龄小鼠对照组,仅饲喂基础饲料和水 2、3、4组分别为大龄小鼠红菇低、中、高剂量组,这3组在饲喂基础饲料和水的基础上,每日早上9:00分别进行人工灌喂浓度为100、150、200 mg/ml的红菇提取液,灌喂量为0.2 ml/10 g小鼠体重,另外再设一小龄小鼠比较组(5只,仅饲喂基础饲料和水),连续喂养21 d后,检测各组小鼠脑、心、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龄小鼠红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与大龄小鼠对照组比较,其大脑、心肌、肝脏组织内SOD活性均有升高,MDA含量均有降低,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差异性增大 大龄小鼠对照组与小龄小鼠比较组比较,SOD活性和MDA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但大龄小鼠红菇高剂量组与小龄小鼠比较组比较,SOD活性和MDA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菇提取液可升高大龄小鼠组织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其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基本到达小龄小鼠的水平,红菇含有某些抗氧化成分,对大龄小鼠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4.
邵文 《甘蔗(福建)》2008,4(1):40-43
建瓯下坑红菇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菇,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归为正红菇、大红菇红菇3类,主要与栲树、米槠、拉氏栲和南岭栲等树木形成菌根,每年有2次盛产期,采收期约20d。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通气,保水性好且含水量在40%以上,空气湿度达80%-100%,气温为25-27℃是野外红菇子实体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5.
灰肉红菇是广西等地特色野生食用菌,生于锥属植物林地,但其与相似类群子实体下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并不系统,土壤真菌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广西浦北县同一样地,以灰肉红菇(H)及其相似类群(玫瑰红菇JH,毒红菇FH;白黄乳菇DZ)子实体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明确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优势类群及其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106.
107.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研究了热水浸提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的条件.结果表明,大红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0 h,提取温度91℃,水料比(mL∶g)为57∶1.在此工艺条件下,大红菇多糖的提取率为7.0536%.经试验证明优化的大红菇多糖水法提取工艺简单且稳定,是可行的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108.
3种食用菌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红菇、灵芝和竹荪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红菇、灵芝和竹荪组大鼠体重分别下降了34.97%、32.15%和6.19%,肝指数分别下降了15.0%、12.3%和14.7%,脂肪指数分别下降53.1%、51.7%和52.3%,TC含量分别下降35.06%、27.41%和36.78%,TG含量分别下降8%、10.06%和54.67%,动脉硬化指数(AI)分别下降了60.7%、49.2%和55.7%,HDL-C浓度分别提高30.3%、27.3%和27.3%,而LDL-C浓度无显著差异.可见,红菇、灵芝和竹荪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9.
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区菌根菌种类增加11个,红菇产量增加11.25kg/hm2,增幅68.18%,差异显著;0~10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3.35t/hm2,差异显著;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3.26t/hm2,增幅190%,差异极显著。表明人工促进菌根多样性不仅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细根量,还提高了菌根菌的丰度和频度。  相似文献   
110.
广西浦北六万山椎林的红菇及其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浦北六万山椎林出产的主要商品红菇(Russulasp)进行了调查,描述了其形态特征,考察了其生态环境。经鉴定,被当地群众称为“红椎菌”的应为葡酒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属于菌根性食用菌(EdibleMycorrhizalFung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