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0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林业   826篇
农学   918篇
基础科学   84篇
  381篇
综合类   4301篇
农作物   454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434篇
园艺   1004篇
植物保护   24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991.
以番茄品种"福美十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3[V(草炭)∶V(玉米秸秆)∶V(牛粪)∶V(食用菌下脚料)∶V(蛭石)=1∶2∶0.5∶0.5∶1]的基质配比,幼苗在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根冠比等性状上表现最优,分别为98.25%、44.60 cm、0.50 cm、9.12片与7.95;叶片光系统Ⅱ(PSI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与PSⅡ潜在活性(Fv/Fo)的值在幼苗生长前期、中期和末期也均为最高,Fv/Fm值分别为0.82、0.74和0.79,Fv/Fo值分别为3.92、2.97和3.23;其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为6.02μmol/g,其根系活力最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最高,分别为158.26μg/(g·h)、386.23 U/g、6.26 U/(g·min)和0.203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采用处理A3的基质配比更适宜于番茄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2.
137Cs-γ辐射剂量0~750 Gy对5个品种大麦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增加,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发芽情况出现显著差异,总体呈现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发芽率下降的趋势。皮大麦品种浙皮9号、浙皮12号、花30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350 Gy左右,裸大麦品种米麦105、米麦146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250~350 Gy。辐照剂量对大麦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且裸大麦比普通大麦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993.
土壤钝化剂对磷石膏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修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钝化剂对磷石膏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加不同组合钝化剂[废铁屑(I,I1、I5分别表示含量为1%、5%)、粉煤灰(F,F1、F5分别表示含量为1%、5%)和过磷酸钙(S,S1、S5分别表示含量为1%、5%)]对磷石膏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以及对玉米幼苗生长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I5+F1+S1和I5+F5两种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外,其他处理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处理均能提高磷石膏污染土壤电导率,此外,I1+F5、I5+F1+S1和I5+F5这3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磷石膏污染土壤pH。各处理均可降低磷石膏污染土壤有效态Cd含量,I5+S5、I5+F1+S1和I5+F5这3种处理的降幅最大,分别为39.13%、45.65%和41.30%。各处理均可降低玉米幼苗地上部分Cd含量,I5+S5、I5+F1+S1和I5+F5这3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降幅分别为29.47%、21.95%和31.71%。各处理均能有效降低磷石膏污染土壤中Cd的活性,其中I5+S5处理在不影响玉米幼苗生长的同时,还能减少其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不同浓度阿魏酸、香草酸、槲皮黄素、木樨草素、茶碱和可可碱对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植物源除草剂。结果表明:除阿魏酸之外,其余5种化感物质对鬼针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在1 mmol·L~(-1)处理下,6种化感物质对鬼针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分别为-0.929,-0.912,-0.889,-0.995,-0.959和-0.995;除木樨草素和可可碱外,其余4种化感物质在低浓度时促进幼苗生长,高浓度时抑制幼苗生长。在1 mmol·L~(-1)处理下,6种化感物质对鬼针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除木樨草素和可可碱外,其余4种化感物质在低浓度下有丝分裂指数增大,随着浓度增大有丝分裂指数降低,同时分裂中期细胞增多,后-末期细胞减少。这表明,较高浓度的香草酸、槲皮黄素和茶碱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筛选植物源除草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995.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SNP处理100 mmol/L NaCl胁迫下一年生燕麦草幼苗,研究了外源NO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可缓解NaCl胁迫造成的燕麦幼苗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促进脯氨酸(Pro)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降解,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而且NO的这种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其中以0.2 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6.
松鼠和星鸦会选择具有萌发活力的红松种子贮藏在地被物下,在红松球果内种子只有73.2%可食用的情况下,松鼠和星鸦选择贮藏的红松种子100%饱满可食用,其贮藏行为有利于红松种子逃避其他动物的捕食.萌发实验表明,松鼠和星鸦贮点内的红松种子超过60%可萌发出红松幼苗,远远高于自然状态下红松种子的萌发率(41.7%).  相似文献   
997.
用不同剂量^(60)Co-γ辐射对‘朝牧1号’谷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种子进行处理,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对谷稗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200Gy辐射组促进了最长根的生长,但抑制了幼苗株高和总长度;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茎叶Fe、Mn、Zn、B、Ni元素含量和根部B元素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根Fe、Mn、Ni元素含量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呈增加趋势,Zn元素含量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98.
以高羊茅火凤凰2号(PhoenixⅡ)为试验材料,研究铜(Cu)、镉(Cd)、铅(Pb)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用CuSO4·5H2O,3CdSO4·8H2O和Pb(NO3)2溶液模拟重金属胁迫处理高羊茅种子,设置低浓度、中浓度、较高浓度、高浓度4个浓度梯度,分别为Cu^2+(200、300、400、500mg/L);Cd^2+(1、50、100、150mg/L);Pb^2+(500、1000、1500、2000mg/L)。通过测定火凤凰2号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叶表面积、根冠比等13个生长指标,研究高羊茅在3种重金属胁迫下的发芽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羊茅对镉胁迫的耐受性最好,中、低浓度铜胁迫下幼苗耐受性较差,较高浓度及高浓度下对铅胁迫的耐受性最差。铜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低浓度镉、铅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胁迫程度的增高,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会受到明显的抑制。当Pb^2+≥1500mg/L时,高羊茅幼苗根系生长受到完全抑制,生长量为0,出现“无根苗”。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物理方法剥除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种皮,设置7个温度梯度以及选用7种常用植物组织培养基进行黄花棘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佳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大,在10~40℃种子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温度为25℃时,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4.72%,当培养温度为30℃时,幼苗茎叶长、根长以及两子叶间宽度均达到最大值,其次以25℃培养各指标较高;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N6培养基,其次为MS、MT;幼苗的两子叶宽度最大的是LS培养基,幼苗长度最长的是White培养基,其次为SH和N6,幼苗根长最佳培养基为MT,其次为White、LS、SH培养基。结合主成分分析,幼苗生长情况以及培养基配方用来最终确定黄花棘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00.
以青海和四川6个不同地理种群内生真菌侵染(E+)和未侵染的(E-)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材料,研究其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维纳斯(Venus)和绅士(Esquir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 Venusl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胚根长在种群99、141草粉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 Esquire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在种群41和99草粉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同一地理种群84草粉处理Esquire,E+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低于E-(P0.05),种群41草粉处理E+的总生物量显著低于E-(P0.05);在相同处理下, Venusl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芽长显著低于Esquire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芽长,说明内生真菌能够影响黑麦草的萌发,且不同地理种群对其种子萌发作用不同,中华羊茅草粉对Venus的抑制作用更强,E+草粉的抑制作用强于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