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3篇
  30篇
综合类   295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根据铁岭地区气象加密自动站统计的2016年夏季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6—8月)铁岭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多。夏季全市平均气温23.1℃,比常年偏高0.5℃;平均降水量为572.6 mm,比常年偏多逾3成,降雨总量偏多,但阶段性明显,季内存在高温无雨时段;平均日照时数为704 h,比常年偏多15 h。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强对流天气、暴雨。  相似文献   
442.
利用2011—2015年常州、金坛、溧阳3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蒸发量等要素资料,分析其在不同季节、不同旱期、不同连阴雨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各要素间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得出常州地区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43.
掌握江西省土壤温度的影响因素、深度变化、季节变化及区域差异,可以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的分布及生长发育提供研究基础,并对农业种植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根据2005—2020年地面气象资料中月均各层土壤温度、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数据,分析江西省各层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及其区域差异特征,并总结各气象要素对各层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各层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且土壤温度变化的滞后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更加明显。春、夏两季的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变化减小;秋冬两季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加深呈增加的趋势,温度变化较大。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土壤温度与土壤深度呈二次线性关系。不同地区中土壤温度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单个气象要素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小,多个气象要素相互作用对土壤温度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44.
花生是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影响花生产量的因子很多,其中气象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旨在通过气象要素与花生长势及产量的对比分析,研究气象要素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趋利避害,为实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45.
对比分析了2020年蚌埠机场临时气象观测站和怀远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基本气象要素数据,结果表明:与怀远站相比,机场站具有气温偏低、海平面气压偏高、降水量偏少等特点;机场站与怀远站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偏低差值分别为-0.4、0.58、-1.9,且相关系数达0.99以上,通过99.9%的信度检验;机场站和怀远站的主导风向分别为东北风和偏东风,机场站的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比怀远站小,且极大风速多为阵风,影响因素多,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446.
利用朔州市2016—2020年PM10浓度小时数据和日数据,研究PM10污染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建立了PM10浓度的分季节预报模型。结果表明:PM10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上午浓度逐渐升高,午后开始下降,日落后再次上升,夜间保持浓度高值;2016—2020年PM10浓度季节特征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变化特征为2016—2018年升高,2019—2020年下降。不同季节,PM10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有较大差异。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PM10浓度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夏、秋季的预报效果较春、冬季好。  相似文献   
447.
利用1961—2020年西峰区气象要素资料及2018—2020年开展的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区域联合试验(西峰区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资料,探究气象要素对陇东春玉米(Zea mays)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20年西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10℃积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且不显著;分期播种期间各年份不同播期具有不同气象条件,拔节-抽雄期春玉米需水量大,2018年降水量最多,有利于春玉米生长,2020年遭遇春旱,对春玉米生长不利,2020年连阴雨持续天数长、量级大,影响春玉米授粉、灌浆;每年SD2(4月22日)、SD3(5月12日)播期光、热、水匹配程度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播期更高;出苗后气温升高、出苗-七叶期和乳熟-成熟期≥10℃积温升高、七叶-乳熟期降水量增加、出苗-七叶期日照时数增加均有利于春玉米增产。4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播种可以提高春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对粗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陇东春玉米种植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年份选择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448.
RTD文件是自动气象站最原始的地面气象要素分钟数据文件,对其生成及存放路径、格式、打开方式进行了简介,并总结了该文件的应用,为自动气象站数据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9.
利用2019—2020年临潼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发现该站先后出现三次夜间异常升温过程,依次为2019年12月9—10日、2020年4月25—27日和2020年11月7日,异常升温时段均发生在00—03时,1 h内的温度激增最为明显。统计分析升温前后气温、风向、风速等分钟监测数据发现,三次异常升温过程小时增温幅度最大分别达10.3 ℃、8.3 ℃和8.2 ℃。对于这一异常现象,排除了因生产、生活原因导致的增温因素外,通过对三次异常升温过程前后的天气形势及相关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500hPa受脊前西北气流控制,700hPa及850hPa配合温度脊,有明显的暖区,地面受暖高压外围东侧偏北气流影响,高低空稳定环流配置,为升温提供有利的背景场。(2)925hPa附近存在明显的逆温层结,大气层结稳定的情况下,下沉运动引起增温效应,当风向转为西南,风速增大2~5 m/s时,升温最为明显。(3)因升温过程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本文主要依赖实况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故而部分结论还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50.
利用1961―2019年青海省春小麦和油菜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及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播种期相关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春小麦和油菜播种期相关的气象条件中,日平均气温和地温的增温趋势较为明显,分别以0.40℃·10a-1和0.44℃·10a-1的速度增加;相对湿度在2004年之后呈缓慢降低趋势(-0.57%·10a-1);地温和气温对播种的影响最大;气温稳定通过0℃、3℃和6℃以及地温稳定通过0℃、6℃和10℃的初日在空间分布上受海拔影响,整体呈现“东南早、西北晚”的分布特征;春小麦和油菜稳定通过0℃、3℃以及地温稳定通过0℃初日提前的趋势较为明显。根据气温、地温稳定通过界限温度初日统计法建立的模型与播种期相关性较高,可为春小麦和油菜播种期预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