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3篇
  30篇
综合类   290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探讨大气环流指数和地面气象要素对海南省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利用1962—2009年逐月大气环流指数和逐日地面气象要素资料,根据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等级,结合因子膨化、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筛选影响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大气环流指数和地面气象要素,构建等级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影响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大气环流指数依次为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北美区极涡面积指数、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和印缅槽,显著影响时段为上年7月至当年4月;地面气象要素有平均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气温≥20℃的日数、小雨日数和平均风速,显著影响时段为上年10月至当年1月;基于大气环流指数、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与地面气象综合因子的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准确率分别为74.3%~78.8%、74.7%、94.6%~98.3%,表明基于大气环流和地面气象综合因子的模型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海南省橡胶树白粉病的中长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2.
用梵净山周边松桃、印江、江口3站2005年至2012年的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逐日24次与4次定时观测资料平均值进行配对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4次平均气压、平均风速与4次观测平均值间差异不明显,24次年、月、日平均气温较4次高0.1℃,24次平均相对湿度较4次低1%,风向频率差异不显著。在气候分析和以气候变暖为特征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资料的供给中,必须考虑因不同时间分辨率统计气温日、月平均值所引起的统计误差,排除非气候原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随着樟子松在“三北”和全国引种成功,需种量急剧增加。培育优质高产的种子成为采种基地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在樟子松林分布的不同生态区内,研究球果产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认为影响山地樟子松林球果产量的主导因子是≥10℃年积温和日照时数(热量),沙地樟子松林则是降水量。  相似文献   
24.
利用武汉市地面气象观测站2008~2013年的霾实际观测资料以及08时高空探测规定层气温资料,对霾日进行了订正,分析了武汉市灰霾天气的时间分布和气象要素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武汉市秋冬季灰霾较为严重,2013年霾日剧增,是由于细颗粒物污染物的排量加重,另外也是由于稳定的气象条件及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利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首次探讨了铃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得出温度是影响铃积的最重要气象因子,在干旱生境下,气象因素对铃积的直接影响排序为温度>蒸发>日照>湿度>降雨;存在21℃以上的温度、较少的棉田蒸发、充足的日照是大铃的必备条件。同时,探讨了各项温度子指标与铃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该文通过对宿松县野生大豆保护区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复兴地区的气象站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气象要素数据结合野生大豆自然发育期生长态势结合统计分析,得出宿松县复兴地区适合野生大豆生长的有利气象条件和不利气象条件,为野生大豆生长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根据丹东2007 ~2013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的影响,分析了酸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丹东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2007 ~ 2013年降水平均pH年平均范围为4.82~5.51,pH均小于5.60,且自2008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pH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酸度为最强、秋季为最弱;出现频率以秋季最高,为43.3%,春季最低,为30.1%.丹东酸雨的形成是该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降水酸度影响相当明显,丹东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和外来源也为酸雨形成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29.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呼和浩特市春季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保部门互联网公布的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3-5月)空气质量指数,及气象部门同步观测的有关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探讨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呼和浩特市春季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各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