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15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我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黄土微结构的报道始于20世纪的70年代。随着当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技术,可以在观测微结构的同时,实现对微结构元素分析的目的。本研究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并从样品制作、处理、观察和结果分析等角度就二者在黄土微结构研究上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在灰棕紫泥水稻土微团聚体中,有机碳、重组碳、松结态腐殖质和稳结态腐殖质的含量随微团聚体粒径增大而减少,且微团聚体越小,有机无机复合度及腐殖质氧化稳定性越高。腐殖质氧化稳定性与有机无机复合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3.
以苎麻属植物种子为材料,分别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及GC-MS联用仪,对其微结构、出油率、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油脂理化特性等进行研究,探讨了苎麻属植物种子的微结构和油脂的功能特性,为苎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苎麻属植物种子外形多样且种子表面纹饰以网状纹和线状纹为主;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分别在0.034~0.049 g、0.455~0.694 mm和0.250~0.322 mm之间;在以石油醚为萃取溶剂、80℃水浴和12h萃取时间的最佳条件下,种子出油率为13.45%~28.19%,属于高含油量种子,但不同基因型种子的出油率差异较大,野生种的平均出油率要高于栽培种的;种子油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7.82%~93.69%。种子出油率与千粒重和粒长之间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宽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对紫色土长期定位施肥下不同施肥处理 0~20 cm 耕层土壤微形态特征变化的研究,探讨施肥对紫色土微形态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 8 个不同施肥处理。用单偏光显微镜对不同处理的 0~20 cm 耕层土壤微形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长期不施肥料的 CK 处理,土壤耕层结构致密,很少有孔隙发育,土壤微结构为结构较差的碎屑聚积状-沙粒聚积状;长期单施化学肥料,土壤颗粒未形成结构体,少孔隙,土壤微结构主要为斑晶胶凝状-细沙粒聚积状结构,土壤结构比 CK 处理优;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处理,土壤粗颗粒数量显著增加,结构疏松,孔隙量大,动、植物残体丰富,有铁锰结核和腐殖质的形成和微团聚体的发育,土壤微结构类型以 MNPK 处理(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最好,为胶凝紧实状-多孔状结构。[结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显著改良紫色土的结构,培肥土壤,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
秘鲁外海茎柔鱼眼睛晶体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从秘鲁外海采集的113尾茎柔鱼(Dosidicus gigas)眼睛晶体的微结构,并对其生长纹的周期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眼睛晶体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直径最大处所处的平面为赤道面,记录了晶体中所有的生长纹,生长带周期性明显,每条生长带由明、暗相间的两条同心的生长纹组成。由晶体核心至边缘,相邻生长纹间隔逐渐变小,没有明显的过渡区。晶体平均直径为7 mm,且平均每天生长7条生长纹。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眼睛晶体生长纹与耳石日龄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P0.05)。样本晶体生长纹A与晶体直径D呈指数关系(D=6.88e~(0.000 09A),n=113,R~2=0.578 1),与胴长ML也呈指数关系(L_(ML)=216.25e~(0.000 2A),n=113,R~2=0.463 2)。研究结果表明,茎柔鱼眼睛晶体生长纹不具有日周期性,但可将其作为个体生长分析的指标,为我国学者开展头足类年龄生长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文献。  相似文献   
86.
炭化温度对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扩大木材的应用领域和降低碳纤维的成本,以木材液化物为原料,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熔融纺丝,经甲醛和盐酸溶液固化处理后获得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利用IR、XRD、拉曼光谱分析仪等初步揭示了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在炭化过程中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炭化温度400℃以上,木材液化物原丝中出现了较明显的(100)衍射峰;炭化温度500℃以上在1 360 cm -1处附近出现D峰、1 595 cm -1处附近出现G峰;随炭化温度的提高,原丝内部微观结构逐步趋于有序化;炭化过程中,原丝分别在500和800℃时结构发生了两次大的改变,但代表芳环骨架振动的1 632、1454 cm-1处吸收峰在整个炭化过程中依然存在,表明木材液化物原丝是一种难石墨化的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87.
在真空和Ar气两种不同的氛围中,采用NiCr合金钎料,进行了炉中钎焊金刚石磨粒的试验研究。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结构研究了不同钎焊气氛对NiCr合金钎料成分和金刚石磨粒与钎料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钎焊气氛下,由于氧分压的不同导致了NiCr合金钎料的成分也不相同。在Ar气保护气氛下的炉中钎焊金刚石试样表面有B2O3生成。(2)在不同钎焊气氛中,在金刚石磨粒与合金钎料界面生成物都主要为铬的碳化物。但生成物表面形貌不同,在真空炉中焊后的金刚石磨粒表面生成物成放射状生长,而在Ar气保护炉中钎焊后的金刚石磨粒表面生成物如杂草一样生长且生成物组织较真空炉中细小。  相似文献   
88.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测量了513枚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276枚、雄性23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数据,对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显示,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和翼区长(WL)可以作为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的特征参数与日龄、与胴长的生长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TSL、MW和LDL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与胴长的关系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TSL、MW和LDL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181~210 d分别达到峰值,因此,181~210 d可能是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  相似文献   
89.
《林业实用技术》2021,(8):18-21
为了给出海南省省树椰子树(Cocos nucifera L.)树干的理论抗风相关数据,通过对椰子树树干的外观及其微结构进行抽象模型化分析后,利用国家标准《建筑结荷载范》(GB 50009-2012)中柱状物体的经验公式,计算了生长在低海拔的海岛海岸地区,高度分别为5、10、20 m的椰子树在风强度为台风等级时的所受风压、风力以及根部所产生的弯矩。结合华南地区多个树种抗风能力的对比调查分析结果,根据椰子树树干中纤维束管结构的物理特性,解释了热带植物椰子树在受到台风侵袭时其树干不易被折断的原因。这些计算过程和结果可以给在台风中搭建建筑物等提供实际重要的参考;同时说明了热带植物椰子树所特有的簇状纤维束物理结构有很强的抗弯折强度,这一结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相似文献   
90.
连续3个月对去除卵巢致骨质疏松小鼠灌胃不同剂量(0.35、0.70、1.05 g/kg)的铁皮石斛提取物,通过Micro CT对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左侧股骨的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铁皮石斛提取物处理小鼠可改善其骨小梁结构,增加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以及骨小梁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因此,用铁皮石斛提取物处理骨质疏松模型小鼠可明显改善切除卵巢导致的骨微结构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