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6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施工经验和工程施工实例,对某工程地下室深基坑工程设计及其施工效果等方面介绍了地下室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应用.并对基坑监测及成果进行分析,为同类的基坑支护施工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从土钉支护技术的优势、构造及材料、施工工艺及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土钉支护技术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高速发展,基坑工程施工中对基坑监测及其周边相邻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隧道等保护对象进行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广.在过去几年中,因深基坑工程开挖引起基坑变形、周边相邻建(构)筑物沉降,从而导致基坑坍塌、相邻建(构)筑物开裂甚至倒塌的工程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在江河水库旁趸船坞泵取水原理应用到本泵站设计中,将3台消防泵设置在泵站前池中部取水,既不影响工作泵取水,又为基坑支护提供了平面和竖向结构支撑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基坑支护结构的侧向变位。在复杂场地环境下采用逆作法设计与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程序,对小型钢加筋水泥土支护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基坑开挖后挡墙的受力特性,变形特性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通过计算,明确了组合挡墙受力后的变形情况以及水泥土和小型钢的工作状态、应力分布特点。证实在小变形下水泥土与型钢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对于深度不大的基坑支护工程,小型钢加筋水泥土组合支护结构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16.
优化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的设计,可以使施工单位在环境较为复杂条件下,提高施工的质量,还可以降低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率。本文对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参考施工现场的水文条件以及地质条件,了解优化设计的方法,可以更好的掌握支护体系的设计难点以及技术要领。本文根据真实的工程案例,分析了优化支撑支护结构的好处,希望对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基坑支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保证基坑的施工、主体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影响的关键技术。随着我国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不断应用,我们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基坑工程的特点与现状,针对某住宅小区的工程实践,对其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规范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1.电子汽车衡基坑的形式全电子汽车衡的基坑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为无基坑,另一种是浅基坑。浅基坑是指汽车衡安装在基坑里,秤台表面与地面相平的安装方式。无基坑的汽车衡在高出地面安装,可以经常进行清洁,不积水,费用比较便宜。一般选择无基坑式全电子汽车衡安装方式。1.1选址汽车衡的安装位置应有良好的排水通道,不会因暴雨或山洪而淹没汽车衡。注意防雷击。对于浅基坑,更应设置排水通道。另外,汽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造以及高层建筑的施工建造,基坑工程的监测已成为基坑支护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从基坑监测设计的原则、监测的方法、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和监测的预警等方面对基坑支护的监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韩向前 《山东饲料》2013,(17):360+38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引起地基沉降,如果水平向偏移或不均匀沉降超过相应的允许值,将引起上部结构的变形,严重的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是预测此类事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