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1发病原因慢性子宫内膜炎多数由急性炎症转化而来,但也有一开始即为慢性炎症,多与病原有关。病原主要是一些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此外,还有棒状杆菌、单胞菌等,衣原体和霉形体也可感染。在一些特异性病原,如布氏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感染时也可发生子宫内膜炎。1.1奶牛机体因素奶牛在间情期、围产期等特定生理阶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围产期奶牛产前14和7 d血清能量平衡指标以及脂肪因子对产后酮病的预警作用及意义。从奶牛产前21 d至产后21 d,每隔7 d跟踪采集60头围产期奶牛尾静脉血,最终筛选出健康奶牛21头,酮病奶牛17头,检测奶牛各时间点血清BHBA、NEFA、Glu、TG、INS、 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含量,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预警酮病的指标,再采用ROC曲线确定各风险评估指标的诊断效果及最佳分界值。结果表明:奶牛产前14 d时,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的预警指标;BHBA的最佳分界值为0.42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1.0%;NEFA的最佳分界值为0.47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90.5%;产前7 d时,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的预警指标,BHBA的最佳分界值为0.34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66.7%;NEFA的最佳分界值为0.32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47.6%。本研究发现产前14和7 d血清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均不适合为产后酮病的预警指标。然而,随预产期临近,该5种脂肪因子Logistic曲线的显著性逐渐向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近,存在作为酮病预警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选取30头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围产期荷斯坦奶牛,根据分娩时间选取产前21 d、14 d、7 d、分娩当天和产后7 d、14 d、21 d共7个时间点,跟踪分析围产期奶牛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另选取171头年龄、胎次相近的围产期奶牛,根据测定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筛选出高酮血症组(10头)与健康奶牛对照组(10头)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与高酮血症相关性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ROC诊断评价,得出Cut-off point值。最后分析疾病危险因素,以OR值评价该指标对判定疾病的危险系数。结果表明,高酮血症组产前无发病,在产后14 d达最高发生率(10%),随后下降至4.8%,从时间来看,高酮血症的发生一般在分娩后1~3周,产后14 d最高;确定了高酮血症诊断的首选指标为BHBA、NEFA,辅助指标及cut-point值分别为DBIL(1.15 mmol/L)、AST(73.50 IU/L);危险因素分别为NEFA(OR=7.72),TG(OR=7.03),GGT(OR=6.71),LDH(OR=4.45),P(OR=6.23)。本试验为建立完整有效的奶牛群体监测体系对预防围产期奶牛生产性疾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饲料工业》2021,(1):59-64
氧化应激是由脂质过氧化物和中和脂质的抗氧化剂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产犊后奶牛容易产生氧化应激,激活的氧化应激反应可引起下游病理级联反应导致慢性炎症,而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可能是围产期奶牛代谢病和感染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预防氧化应激或控制慢性炎症可成为改善围产期奶牛代谢病和感染病的主要途径之一。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番茄红素摄入与奶牛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关系,为早期降低围产期奶牛因代谢应激引发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围产期是肉牛整个饲养阶段的关键控制点,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围产期母牛和犊牛的健康,甚至影响母牛的再生能力及终生繁殖能力,从而影响养牛户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内分泌、能量代谢和瘤胃功能变化等方面详细介绍肉牛围产期生理代谢变化特点,并根据不同生理特点概述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旨为养牛户科学管理围产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6.
马扬 《畜禽业》2019,(3):13-14
围产期奶牛由于产犊和泌乳,机体激素和生化代谢发生剧烈变化,奶牛机体免疫功能和生理状况也随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结合奶牛围产期疾病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基础,实行适宜的围产期奶牛疾病防治措施和保健措施,可预防疾病发生,保障奶牛健康,促进奶牛生产性能发挥,以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7.
母牛的围产期是疾病多发期,因而应格外重视。除了对产房要认真消毒、牛床要有清洁干燥的垫草外,对母牛产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产犊后的母牛体力消耗很大,不但疲劳而且口渴,  相似文献   
108.
旨在通过对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指标与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初步建立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的预警体系。本试验以能量负平衡为判定标准,BHBA>1.2 mmoI/L,NEFA>0.4 mmoI/L,GLU<3 mmoI/L为发病组,BHBA<1.2 mmoI/L,NEFA<0.4 mmoI/L,GLU>3 mmoI/L为健康对照组,各采集围产期发病组和对照组各25头奶牛的血液并对血中能量代谢、矿物质代谢、微量元素代谢、氧化应激、免疫抑制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利用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预测疾病,最后利用ROC分析确立分界值和诊断效果。结果显示:发病组奶牛血液中的Ca、GSH-Px、CAT、Ve、Mg、Se、Cu水平小于健康组;发病组奶牛血液中的IL-1、IL-6、CRP、IL-2、HP、TNF-α的水平高于健康组,表明能量负平衡的奶牛机体存在氧化应激并伴有炎症和矿物质代谢紊乱。奶牛血液中的Ca、Mg、GSH-Px、CAT、Cu、Se、Ve与BHBA呈显著的负相关,IL-1、IL-2、IL-6、HP、TNF-α与BHBA呈显著的正相关;奶牛血液中的Ca、Mg、GSH-Px、CAT、Ve、Cu与NEFA呈显著的负相关,IL-2、HP、TNF-α与NEFA呈显著的正相关;奶牛血液中的Ca、GSH-Px与GLU呈显著的正相关,IL-6、HP与GLU呈显著的负相关。经回归分析确定Ca、Mg、GSH-Px、CAT、Cu、Se、Ve、IL-1、IL-2、IL-6、TNF-α、HP、BHBA 13项指标与围产期泌乳奶牛氧化应激相关,经ROC分析确立GSH-Px、CAT、Se、IL-6、IL-2、TNF-α、BHBA 7项指标可作为氧化应激发生的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因此,能量负平衡、VE、Se缺乏、炎性因子增多和矿物质代谢紊乱是奶牛产后氧化应激发生的风险因素,但VE和Ca未成为氧化应激的预警指标。初步证实了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发生的预警指标,为今后更有效的监控和预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1产后母猪炎症的处理方案产后母猪的炎症当然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但实际生产中,难免会出现由于母猪健康度、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高胎龄的母猪产力不足、母猪产中虚弱、产道干涩等因素导致产程过长或难产,进而导致母猪炎症的产生。产后,合理的护理,有利于母猪的恢复,提高采食量,提升奶水质量,更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110.
围产期的母猪通常先喂妊娠日粮,后喂哺乳日粮,日粮变化通常与母猪从妊娠舍转移到产房的时间相一致。围产期的母猪日粮中能量源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通常这三种营养物质在饲料中占比最大,要做好这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配比。大多数母猪在整个妊娠期间常被限制采食,但在妊娠晚期饲料供给量通常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