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8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1005篇
林业   440篇
农学   1913篇
基础科学   55篇
  454篇
综合类   5167篇
农作物   1129篇
水产渔业   349篇
畜牧兽医   2288篇
园艺   716篇
植物保护   520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500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834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939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袁玲 《农业与技术》2004,24(6):90-92,107
采用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方法.以来源于野生稻的材料和栽培稻作为亲本,其后代重组自交系(RIL)做为作图群体,丰富水稻染色体上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因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传距离并给出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30株为国内分离株),其中Ⅰ-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F48EO、M3、HLJ-3、HeB-1P和NM-5)。1997-1999年我国云南、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分离的YN-1P、GX-3、H1、H2、P1、GX-1、GX-2、GS-3、SHX-2、SHX-3、SHX-6、SHX-7、XJ-2和1991年分离的HuB-1均属于Ⅶ基因型,该基因型的病毒是90年以来引起新城疫发生的主要病原。根据遗传距离和分离年代可将此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是Ⅶa、Ⅶb、Ⅶc、Ⅶd和Ⅶe。此外HuN-1/98、HLJ-4/95和HeH-1P属一个老的基因Ⅵ,1979-1985年分离自青海的QH-1、QH-2、QH-4属于一个新的基因型-Ⅷ型。可见在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危害(Ⅰ-Ⅵ),又有新基因型(Ⅶ)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Ⅷ和Ⅸ基因潜伏。  相似文献   
33.
染色体片段替换系(CSSL)是基因组水平快速初步定位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良好材料,而水稻的品质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因此可用替换系鉴定控制水稻品质性状的QTL。郝伟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MAS)构建了由133个株系组成的以“特青”(籼稻品种)为轮回亲本,以海南的一种普通野生稻(外观品质较好)为供体亲本,覆盖绝大部分野生稻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替换系。利用这套替换系,初步定位了控制稻米外观和理化品质性状的15个QTL,为今后水稻品质性状QTL的克隆以及稻米品质相关性状的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牛第6号染色体上9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研究,检测其在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核心群中152头母牛的多态性。本试验9个位点中,BM4528为单态,BM4203属于中度多态位点(0.5>PIC>0.25),而其它的7个位点均是高度多态位点(PIC>0.5)。  相似文献   
35.
表达序列标签(ESTs)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宇轩  曹斌云 《家畜生态》2004,25(4):152-155
表达序列标签(ESTs)是指从(ESTcDNA文库中随机挑取克隆并对其3’或5’端进行单轮自动测序所获得的短cDNA库列,一般长度为300~500bp。要有效获取ESTs,必须对cDNA文库进行预处理,处理方法有衰减杂交法、均一化法和差异显示法。在dbEST中收录了大量各种生物的ESTs。ESTs广泛应用于鉴定基因、发现新基因、电子克隆、构建遗传学图谱、制备DNA芯片、分子标记、研究基因的差异表达及检验病原微生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36.
猪MHC I类区域基因及其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MHCI类区域的基因可分为Ia,Ib及Ic三类基因,其中Ia共发现7个基因,Ib为3个,Ic为2个,不同类型的基因有着相似的结构,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对I类基因分型,血清学分型共得到74个单倍型,分子学分型结果变化较大,其中有一个已分为7个血清学型的I类等位基因,经特定酶切后确认得到了7个等位基因的图谱。  相似文献   
37.
《台湾农业探索》2004,(4):41-41
台湾“农委会”辅导南投县养猪协会水里养猪班,引进生物科技一“高硒技术”养殖法,成功培育出高品质高机能的“高硒猪肉”,成为台湾优质猪肉第一首选。  相似文献   
38.
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畜育种、系统进化、生物地理、人类学、群体遗传等领域,本文就近几年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0.
第三讲动物寄生虫病的免疫病理和致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早已被人们发现 ,早期人们对动物寄生虫的致病作用归纳为 5方面 ,即吸取宿主营养 ,吸食宿主血液、体液和组织细胞 ,产生对宿主有害的毒素 ,机械性障碍与破坏 ,以及引入其他病原体。自 2 0世纪中叶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 ,寄生虫致病的免疫学机理也逐渐被揭示 ,形成了寄生虫病的免疫学病理。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分子生物化学的发展 ,动物寄生虫致病的分子机制得到较深入的阐明 ,动物寄生虫病理学提高到了分子水平。这里对这方面的致病机理作个概括介绍。1 .动物寄生虫导致宿主的超敏反应 (变态反应 ) 寄生虫及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