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4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434篇
林业   645篇
农学   508篇
基础科学   647篇
  737篇
综合类   3411篇
农作物   417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1279篇
园艺   208篇
植物保护   222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NFH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亚硝基亚铁血色原 (NFH)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NFH色素吸光度略有减少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 ,色素的吸光度仅缓慢下降 ,说明色素对热的稳定性相对较好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NFH色素吸光度下降。经这次试验得出 ,NFH色素的贮藏稳定性以 pH值 7为最好 ,pH值 4为最差 ;不同pH值的贮藏稳定性为 pH7>pH6 >pH8>pH5 >pH4。光照稳定性与贮藏稳定性相类似。  相似文献   
72.
蚕粪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蚕粪为原料,95%的乙醇为溶剂提取叶绿素,并通过化学法制得叶绿素的铜纳盐。采用721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铜钠盐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确定该色素测定系统中的最大波长为414nm。通过测量吸光值研究了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耐光、耐热、耐酸碱及耐氧化性、耐还原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盐在70℃以下稳定性较好;光照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还原剂(Na2S2O3)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氧化剂在短时间内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放置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叶绿素铜钠盐在pH值为6以上的溶液中较为稳定,且有机酸及单糖对其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3.
采用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包被蛋氨酸制成瘤胃保护性蛋氨酸I(RPMetⅠ)、瘤胃保护性蛋氨酸Ⅱ(RPMetⅡ)和瘤胃保护性蛋氨酸III(RPMetⅢ)。通过人工唾液消化试验、体内尼龙袋试验和人工真胃液消化试验,检验DL蛋氨酸(DLMet)、商品过瘤胃蛋氨酸(BypassMet)和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MetⅠ、RPMetⅡ和RPMetⅢ)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动物油包被蛋氨酸的稳定性均好于商品过瘤胃蛋氨酸和DL-蛋氨酸;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包被对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稳定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4.
短期禁牧对天山北坡蒿类荒漠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蒿类荒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探讨不同区域荒漠围栏内外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对禁牧的响应规律,分析禁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禁牧能改变荒漠植被功能群结构,禁牧后不同生态经济类群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上升40.2%~57.0%和44.4%~81.0%;2)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短期禁牧的响应较小,但从区域上看,玛纳斯荒漠放牧区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比博乐和奇台显著高16.7%~20.0%,而禁牧区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了8.6%~17.7%;3)短期禁牧有利于荒漠群落稳定性的维持,且稳定性可能与禁牧年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短期禁牧能显著提高荒漠草地生产力,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75.
对径向谐和激励下圆形隧道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从动荷载下衬砌结构的振动方程出发,得到了隧道衬砌动力失稳临界频率计算公式,对可能影响隧道衬砌动力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探讨了系统参数,如地基土的性质、衬砌径厚比、外激励的性质以及系统的阻尼对衬砌动力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周围土体的性质以及系统阻尼对衬砌的动力稳定性影响不大;相反,衬砌的厚度和外激励特性对衬砌的动力不稳定区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微生物肥料菌种稳定性的T-RFLP指纹图谱技术。[方法]采用T-RFLP指纹图谱技术对进口细菌型微生物肥料菌种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样品中优势菌的T-RFs片段主要是87、246、247、330 bp,其中330 bp为主要片段,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一性指数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产品间差异性较小,微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结论]建立了微生物肥料菌种稳定性分析的T-RFLP指纹图谱技术,为进出口微生物肥料产品提供了一种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7.
78.
79.
广西较多耕地属于山丘坡地,土壤非均质性和地形起伏造成了耕地墒情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异性,给田间尺度的墒情监测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广西崇左60个试验小区2017年定期采集的TRIM管土壤墒情数据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其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变异性,分析了土壤墒情时空变异性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了土壤墒情的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广西山丘坡地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在0.10~0.60之间变化,与地形、土壤质地等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坡地空间平均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在0.21~0.30之间波动,且与降雨和蒸发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9-11月有较大概率出现土壤水分胁迫。时间稳定性分析表明3-2号试验小区观测的土壤含水量可以较好地代表整个坡地的平均土壤墒情。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山丘坡地土壤墒情有强烈的时空变异特征,变异统计、相关性分析、时间稳定性分析等工具可以用于广西山丘坡地土壤墒情的变异性评价和观测点优选。  相似文献   
80.
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揭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铁离子的变化。田间实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秸秆1/3还田(S1)、秸秆2/3还田(S2)、秸秆全部还田(S3)。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粒径、铁离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2mm与2.00~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随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处理增加量不同,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些有机碳的含量(P0.05)。各处理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基碳为主,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秸秆还田增加了烷氧基碳、羰基碳(易分解碳组分)含量,降低了烷基碳和芳香碳(难分解碳组分)含量,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烷氧基碳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芳香碳含量(P0.05)。与CK相比,S2、S3处理也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的芳香度、疏水碳/亲水碳、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P0.05),而对脂族碳/芳香碳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2.00 mm团聚体组分,增加了2.00~0.25 mm组分,而降低了0.25~0.053 mm组分和显著降低了0.053 mm组分(P0.05)。秸秆还田对土壤游离铁、活性铁、螯合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碳官能团组成与土壤因子间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OC、MBC含量、团聚体组分、铁离子的改变是导致不同处理间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由于短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活性有机碳含量、易分解有机碳组分,减少了难分解有机碳组分,降低了微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改变了微生物活性和铁离子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可能导致麦玉复种系统土壤碳排放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